兩岸文化交流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文建會新人新政 提出大陸設點與藝文體驗卷
資源有限,建議先幫忙減低團隊場租壓力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新官上任,快馬加鞭提出兩大新措施。第一項是文建會將在大陸設點,盛治仁表示,鑑於兩岸文化交流愈趨蓬勃,但不少表演團體到對岸發展卻遇上詐騙事件,求救無門,設點是透過政府力量幫助表演團體在大陸發展,了解大陸市場、尋找演出場館、給予行政協助。第二項則是計畫針對中小學生發放「藝文體驗券」,刺激藝術消費。盛治仁說,「藝文體驗券」等同於現金券,可用於票券購買,不過只限國內藝文團體展演,不包括電影、出版。他指出,他正向財政部爭取,希望「藝文體驗券」發放的對象在國中小學生之外,還能擴及高中生。之前的文創法版本提出每人要有一萬二千元藝文消費抵稅的構想,執行上的確有難處,「藝文體驗券」可說是新的替代方案。文建會希望透過學生票價補貼以及發放「藝文體驗券」的方式,擴大國內藝文人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大陸實戰記」
自從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實施經濟改革與開放政策以來,隨著台灣國民黨政府的解嚴、兩岸民間經貿往返的頻繁和網絡資訊全球化的影響,「大華人市場」的雙贏觀念,正吸引著許多台灣人,積極前往大陸投資,企圖創造一個比台灣更宏觀的經濟視野。 然而二〇〇〇年台灣政權成功轉移之後,「立足台灣」的本土化思想,正挑戰著我們對「擁抱大陸」的夢想;如今,兩岸文化交流的内涵,已隨著時代的變遷面臨市場競爭的考量,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在兩岸政經變動的局勢裡,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以「西進」大陸這塊廣闊的腹地? 還是應該以「根留台灣」為目的,經營我們自己的文化百年基業?
-
特別企畫 Feature
鞭長莫及?還是悔不當初?
台灣是大陸戲曲最熱的海外市場,然而台灣傳統戲曲的登「陸」情形,完全感受不到相同的熱度;台灣傳統戲曲凋蔽多年,難與大陸水準抗衡,如果不能拿出具有獨特與代表的佳作,前進大陸市場恐怕仍是一廂情願想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旅途中難以負荷的重
在號召力不足及兩岸音樂水準相當之下,台灣團體到對岸演出,也只是抱著走出台灣、促進交流的心態,絶非考量商業利益,以文化交流的名義到大陸演出是目前推廣台灣音樂藝術唯一可行的辦法。但兩岸未三通的情況下,登「陸」演出的高額花費,幾乎是所有台灣音樂團體所面臨的問題與最沈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