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堡的名歌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華格納樂劇聖殿的新去向
拜羅伊特樂劇節藝術總監換人一事紛擾多年,終於在九月塵埃底定,將由現任總監沃夫岡.華格納的兩位女兒伊娃與凱瑟琳娜一起出任。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親臨今年的拜羅伊特樂劇節現場,特撰此文介紹今年全新製作的《帕西法爾》,及去年首演、由新任總監之一凱瑟琳娜執導的《紐倫堡的名歌手》,讓我們一窺華格納一手創辦的這個樂劇節的新樣貌。
-
專文
華格納的歌劇創作
生於萊比錫(Leipzig),長於德勒斯登(Dresden),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在一個相當動盪的政治環境中長大。德勒斯登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讓華格納得以發展他對音樂、文學、戲劇等的多方面興趣和才能,政治環境的不容許他在德勒斯登待下去,致使他長期四處流浪,但外在的不順遂並未改變他對藝術的堅定不移信念,終於促使他在歌劇創作中走出革命性的路來。 一般而言,華格納的歌劇創作可以分爲兩個大的階段,前期的作品習慣上被稱爲「浪漫歌劇」(romantische Oper),在這些作品中,十九世紀前半的德國浪漫歌劇和法國大歌劇(Grand Opra)的影響淸楚可見,前者經常自童話或傳説等取材,大自然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後者則多半以歷史故事爲背景,在劇情之外,舞台場面的浩大和芭蕾的不可或缺是這一類作品的特色。華格納早期成名的作品中,「黎恩濟」(Rienzi,1842年在德勒斯登首演)就是一部標準的大歌劇,之後的「飛行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 1843年在德勒斯登首演)、「唐懷瑟」(Tannhuser, 1845年在德勒斯登首演)和「羅安格林」(Lohengrin, 1850年在威瑪首演)則是德國浪漫歌劇的傑作,但是在後兩者的結構中,也看得到大歌劇的影響。 華格納早期的作品被通稱爲「浪漫歌劇」,自和華格納本人對他的創作看法有關,他對遣詞用字的仔細,在他的文字著作中可以一覽無遺,也可以在他給每部作品的副題中窺個大槪,他稱「飛行的荷蘭人」和「羅安格林」爲「浪漫歌劇」【註一】,卻稱「唐懷瑟」爲「情節」(Handlung),應和他本人對創作每一部作品的理念有關。衆所週知,華格納一直計劃改寫「唐懷瑟」,卻未能如願,他的遺憾,亦可由他著名的一句「我欠這個世界一部「唐懷瑟」」可以淸楚地看出來。事實上,就音樂内容而言,「羅安格林」中已經有很多後期作品的特徵。 華格納的後期作品仍自神話和傳說中取材,多少是受到浪漫歌劇的影響,但在音樂上,他卻跳出固有的窠臼,將音樂與戲劇結合,並稱它們爲「樂劇」(Musikdrama),這也是今人稱他後期作品爲「樂劇」的原因,這些作品包含了「尼貝龍根的指環」(Der R
-
焦點
革歌劇的命 華格納的樂劇創作
生於萊比錫(Leipzig),長於德勒斯登(Dresden),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在一個相當動盪的政治環境中長大。德勒斯登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讓華格納得以發展他對音樂、文學、戲劇等多方面興趣和才能,但政治環境卻不容許他在德勒斯登待下去,他長期四處流浪,然而外在的不順遂並未改變他對藝術堅定不移的信念,終於促使他在歌劇創作中走出革命性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