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謝喜納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觀看的方式 地方紋理
當劇場與地方相遇 多重形式的對話
在處理地方紋理的劇場製作中,劇場創作者與在地環境、文史、住民的互動關係是多樣的,地方紋理不是鐵板一塊,它或被改造以融入劇場,或與劇場發生協商關係得以對話,甚至也可能被完全架空、挑戰,重新賦予新的敘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劇場的生命與地方的生命,也因此有了平實的交會與生發。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伍斯特劇團 美國劇場先鋒
承接謝喜納的「表演車庫」空間、創立了「伍斯特劇團」, 伊莉莎白.勒坎特與已故的斯伯汀.葛雷,以及許多創團核心成員們, 攜手開啟了美國前衛劇場的新時代。 四十年來, 伍斯特劇團不停嘗試融合劇場、舞蹈、音樂、科技與各種多媒體素材, 實驗也實踐後現代拼貼美學, 也讓他們成了現代戲劇史中,如教科書般的存在。 在伍斯特即將訪台之際, 讓我們一同回顧他們跨時代、開先例的獨特作品, 也藉機一探美國廿世紀末至今,您不可不知的幾個前衛劇場團隊。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他們,定義著前衛
一九七五年就展開創作活動的「伍斯特劇團」,由出身前衛劇場導演理查.謝喜納「表演劇團」的兩位成員伊莉莎白.勒坎特與斯伯汀.葛雷所創,他們在紐約曼哈頓伍斯特街卅三號的「表演車庫」持續劇場實驗,以獨到的「解構美學」樹立其前衛劇場地位,每個作品皆元素龐雜,同時進行顛覆與建構,分分秒秒彷彿都有多則文本、多個聲部、多層框架、多幅畫作並行且交疊著。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專訪THE B-SIDE導演
凱特.沃克 前衛近四十年 做劇場的慾望一直在
在伍斯特劇團創團之初就加入的凱特.沃克,一直以來是該團的核心創作成員,除了上場演戲,她也擔綱導演工作,如執導這次將在臺北藝術節演出的THE B-SIDE。沃克表示,THE B-SIDE這齣戲的關鍵點就在於真人實況演出所傳達給觀眾的,以及預錄的聲音所傳達給現場觀眾的,這兩者之間的辯證。
-
專欄 Columns
裸足在公園裡 從吳興國的脚說起
吳興國露出赤脚的一幕是有力的轉折,蒼白的肌膚讓我們一時覺得突兀,却又驚動無比:阿卡曼儂在觀衆眼前突然變得眞實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