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斯登交響樂團
-
碟影樂想
來台演出回響
冷門的舒曼交響曲第四號 舒曼第四號交響曲在舒曼交響曲作品中並不常被演奏,屬於冷門票房毒藥,因舒曼的管弦樂配器法不甚高明,除非能將舒曼拙劣的管弦樂法加以修改演奏,才能引起樂迷的注意及興趣,否則恐難吸引大量群衆。 德勒斯登這次亞洲巡迴的節目編排特徵之一便是強調該樂團或該城市(德勒斯登)與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的淵源,而舒曼於一八四三年移居德勒斯登,並對德勒斯登音樂具影響性。此外,性喜分析的辛諾波里亦特別偏愛精神病患舒曼的作品,但是舒曼作品的精華神髓在於鋼琴及歌曲作品,其他如鋼琴、大提琴與管弦樂的協奏曲也是不錯的佳作,但此次來台爲何不選這些作品,卻演奏這首筆者覺得在浪漫寶貴時間、浪費德勒斯登管弦資源的第四號交響曲。 雖然辛諾波里與德勒斯登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出的確將舒曼交響曲的克拉拉主題──美麗的旋律的發展以非凡的詮釋及精湛的技術淸楚地呈現,尤其舒曼對伸縮號特殊的使用法也充份地呈現出來,讓觀衆能以不同層次體會舒曼第四交響曲,但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聽衆心中一定會訥悶爲何一定要選這首作品,爲何不演出舒曼的其他管弦樂作品,或舒曼更好聽、更浪漫的作品。 安魂之旅的舒伯特第八交響曲 舒伯特的九首交響曲生前根本沒有演奏的機會,頂多是在親朋好友家中或業餘樂團爲樂趣演奏而已。這首舒伯特死後才由舒曼、孟德爾頌發現的第八號交響曲,於一八六五年才由克倫貝勒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距舒伯特寫作此曲已四十三年。 由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好似由地下世界湧出」的八小節泛著深遠低音後,由雙、單簧管吹出幽渺的主題,副主題則是大提琴奏出彩虹一般的悠揚旋律。這種歌唱般暢順優雅的主題可說是交響樂史上的首見。當年在維也納聆聽首演的觀衆,在聽了這首交響曲的開始的幾個樂節後,不禁發出感動的嘆息,連漢斯立克(Eduard Hanslick, 奧國音樂評論家)也站起來揮著手大叫「這就是舒伯特,這就是舒伯特!」 把這首作品以耽溺情緖、甜美旋律爲演奏訴求的唱片頗多,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由舒伯特傳記的縝密硏究及幾位傑出的音樂家,如男中音費雪.迪斯考,鋼琴家布倫德爾、阿勞,指揮伯恩斯坦等人的努力,才使得舒伯特作品的眞面目被揭開,讓愛樂者得以脫離「甜美與耽溺」的
-
碟影樂想
當精神科醫師拿起指揮棒 辛諾波里的指揮病理檢析
義大利籍指揮辛諾波里率德勒斯管弦樂團來台演出已吿一段落,但其所帶來的三場曲目及其詮釋風格仍爲愛樂者所津津樂道資深樂評曹永坤特別從辛諾波里的醫學背景來剖析其樂風,作一有趣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