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隆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亞洲
四大旗艦樂團布局新樂季 凝聚在地特色走向國際舞台
在亞洲,古典音樂的環境一直有著與歐陸不太一樣的風貌。幾十年來,亞洲早已成為音樂家巡演的重要安排,不同城市樂團雖常見交集的曲目與客席名單,如何展現獨到特色,無疑紮實反映了策劃與品牌策略的能力與心力。香港管弦樂團、NHK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與新加坡交響樂團這4個亞洲頂尖樂團,正各自處在即將翻開下一章的關鍵時期。其於2025╱26年樂季的節目設計,將宣告著他們各自將如何走出新的音樂個性,對樂迷與業內人士而言,均格外值得期待。 多元策展與品牌實力並重 亞洲樂團開啟新章 香港管弦樂團(簡稱港樂)邁入的第52個樂季,在迎接下個樂季上任的候任音樂總監貝托祺(Tarmo Peltokoski)之前,即為其安排了3個精采節目,樂季手冊封面亦以其為主體,並一如往昔,在手冊中為樂迷特別介紹了其中文譯名的字義,滿溢著眾人的期待。當然,社會不可能只投注對年輕指揮感到的驚豔與新鮮,而沒有質疑或考驗,這一切將在接下來的音樂會現場中,由所有觀眾與樂手共同見證。 貝托祺在3個節目中均安排了其恩師、也是今年港樂駐團作曲家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的作品,包括取材希臘神話雙子座中角色的《卡斯托》(Castor),另一場則指揮雙子中另一個角色的《波路克斯》(Pollux),以及沙隆年的小提琴協奏曲。首場除了前述作品外,將與鋼琴家郎朗合作葛利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以及西貝流士以北歐神話英雄為本的《雷明凱能》組曲(Lemminkainen)。可說為樂迷再次隆重地作出了宛如自介的致意。4月與喬瑟芙維琪(Leila Josefowicz)演出的沙隆年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據沙隆年自述其為「試圖將擔任樂團音樂總監這些年的所學所感濃縮於此」的作品,作品中可見對聲響色彩的追求、節奏與結構的掌握,或是對管絃樂團演奏可能性的理解,均淋漓盡致。沙隆年曾表示這闋作品的誕生自2008年6月動筆至2009年3月止,恰好9個月,他認為這是「美麗的巧合」,是一個如同生命孕育般的過程,而這也是沙隆年對當時對前一段職業生涯的小結,與貝托祺在港樂新的開始對照,別具意義。而樂季的壓軸,則將帶來佛漢.威廉士(Vaughan Williams)的《海之交響曲》(A Sea Symphony),與女高音睿思(Ch
-
焦點專題 Focus 英國、美國
明星、名牌,在串流時代是否仍是票房保證?
在過去10年,串流影音影響了各類型表演藝術的發展,加上疫情幾年的影響,透過網路的串流影音更深入一般大眾的生活,這產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過去幾十年的「錄音」、「錄影」的「明星」或「大師」,是否還能向過往擁有「影響力」和吸引市場的「消費力」?這個問題,似乎也和過去和即將到來的新樂季,各大樂團新任及即將卸任的首席指揮,有密切的關係。 美國:明星指揮與票房保證,是魚與熊掌的選擇題嗎? 過去很少有一位指揮家同時兼任兩個美國傳統頂尖樂團首席指揮,但是這個紀錄被杜達美(Gustavo Dudamel)刷新,他將身兼美國預算最高的洛杉磯愛樂,以及過往名氣最大的紐約愛樂首席指揮。不過,詭異的是洛杉磯愛樂只和他續約到2026年,而紐約愛樂的網站,首頁仍然高掛現任首席指揮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即使紐約愛樂新樂季銷售重點有2025年3月和5月杜達美指揮馬勒及和鋼琴家王羽佳合作,但紐約愛樂官網寧可主打鋼琴名家系列(Star Pianists),卻沒有更積極地宣傳杜達美? 同樣是美國名門的芝加哥交響,原本首席指揮是82歲的慕提(Riccardo Muti)和即將接任的28歲麥凱萊(Klaus Mkel),在首頁並列,這個操作似乎也可以看到不同樂團,對待網路宣傳是否足夠重視的「態度」。如果請來新任首席指揮是為了票房,那麼到底要不要重點宣傳? 在美國傳統頂尖樂團,其實還有兩位原本在商業錄音發行被串流逐漸取代之前,就已經力捧出道的明星指揮波士頓交響的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以及費城管絃樂團的聶澤-瑟金(Yannick Nzet-Sguin),這兩位在國際知名度也非同小可,尼爾森斯兼任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首席指揮,
-
紐約
芬蘭指揮家在美出風頭 沙隆年、麥凱萊近期備受矚目
芬蘭指揮家最近在美國樂壇相當出風頭,先是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突然宣布他在明年樂季結束合約期滿後離職,接下來芝加哥交響樂團宣布下一任音樂總監由麥凱萊(Klaus Mkel)擔任。 沙隆年是具國際聲望的指揮家和作曲家,他與洛杉磯愛樂在1992到2009季度間的合作,堪稱魚水相幫的最佳典範,但他之後就以要專心作曲為由拒絕再接固定職,所以當舊金山交響在2020季度網羅到他擔任音樂總監時,樂壇都很期待會擦出什麼火花。但他的任期才開始就碰到COVID-19,如今又走人,他的舊金山交響時代可以說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沙隆年很明顯想讓離職一事創造最大聲量,所以把時間選在樂團宣布新樂季的同一天,聲明也完全不留情面,說離職的原因是「和樂團董事會對樂團的未來有不同的目標」,但會繼續與樂團的「世界一流的音樂家」合作,把錯全加諸董事會:包括減少演出場次、新曲委約,以及取消巡演。 沙隆年要的效果確實達到了,之後的批評幾乎都是說董事會背棄禮聘他時的承諾,並質疑為何有3億多元儲備金的樂團花不起這個錢。為扭轉輿論,董事會也發表聲明指出樂團在過去10年共累積1億1,600萬的赤字,不可久為繼。又說疫後的票房收益和科技新貴的募款都不如預期,很明顯是指沙隆年的明星號召力不如外界想像。 美國樂團的音樂總監除了指揮外,還要支持募款的行動,因此在音樂專業外,個人魅力也很重要,這是為什麼舊金山交響對沙隆年寄以重望,而僅管成果不如預期,並沒有改變其他樂團的選擇條件,芝加哥交響選上麥凱萊也是基於此。
-
舊金山
沙隆年接掌舊金山交響樂團 將成立八人小組激盪創意
知名芬蘭籍指揮家沙隆年自二○○九年卸任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後,因希望將多數時間放在作曲上,不再接任樂團總監職務,直至上月舊金山交響樂團宣布將聘任他為新任音樂總監,預定於二○二○樂季上任。沙隆年表示要多給年輕作曲家機會,他也不打算走唯我獨尊的領導路線,而將組成一個八人創意小組共同腦力激盪,來為舊金山交響樂團打造新面貌。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iPad廣告主角到訪 台灣盡惹極地春意
新春時節,為台灣擔綱「2015第一隻樂壇春燕」的大師,正是首度造訪台灣的芬蘭籍指揮家埃薩-佩卡・沙隆年。身兼作曲家與指揮家的他,是任期最長的洛杉磯愛樂首席指揮,把該團打造為全美的當代音樂重鎮;二○○八年正式接掌倫敦的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更把老團順利帶進數位時代!此次與愛樂管絃訪台,將帶來同鄉大師西貝流士的《芬蘭頌》與《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與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