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藝歌仔戲週週演 題材、角色樣樣變
每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歌仔戲製作,都是各家劇團展演絕妙功夫的好時機!今年六月連續三週,由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尚和歌仔戲劇團與春美歌劇團,分別推出《女寇 息紅淚》、《將軍的押不蘆花》與《放逐的愛》三檔好戲,主角有英姿颯爽也柔情萬千的女寨主,也有邊疆將軍與公主,還有海盜弟兄與歌仔戲台難得一見的惡女不拘傳統、題材角色都創新,讓戲迷大呼過癮!
每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歌仔戲製作,都是各家劇團展演絕妙功夫的好時機!今年六月連續三週,由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尚和歌仔戲劇團與春美歌劇團,分別推出《女寇 息紅淚》、《將軍的押不蘆花》與《放逐的愛》三檔好戲,主角有英姿颯爽也柔情萬千的女寨主,也有邊疆將軍與公主,還有海盜弟兄與歌仔戲台難得一見的惡女不拘傳統、題材角色都創新,讓戲迷大呼過癮!
尚和歌仔戲劇團的音樂劇《白香蘭》,改編自團長梁越玲之母陳蘭的真實人生故事。女主角曾是「黑貓歌舞團」成員,也曾在歌仔戲團演出,如同許多堅韌的台灣女性,在丈夫過世後一肩挑起養家活口、扶養子女成人。融合傳統歌仔戲和西方歌舞劇的表演形式,《白香蘭》是一齣跨越傳統和現代的台語音樂劇,由作曲家李哲藝創作的專輯《一蕊香蘭》,更入圍今年金曲獎的「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了解這廣佈全國各鄕鎭縣市的外台劇團,就像是看遍一部活生生的台灣歌仔戲變遷發展史; 我們固然需要提升傳統戲曲内涵的精緻化,然而回歸觀賞傳統戲曲的戶外情調,重建傳統看戲的生態,使其適應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也足以表現台灣歌仔戲的特色。
綜觀《洛水之秋》的鋪排,應該用「娓娓道來」四字來形容,劇中沒有刻意取寵的安排,僅以踏實流暢的劇情,引領著觀衆進入劇中人物愛、恨、情、仇的世界中。
大型台語音樂歌舞劇《白香蘭》,以團長梁越玲的母親梁陳蘭女士的真實故事為主,由音樂家李哲藝作曲,他融合國樂、西樂及台語特色,不僅注入西方 音樂劇的豐富和聲,更將台語的獨特傳統韻味表現出來,其編制堪稱全世界音樂劇的獨創。這齣跨界創作,包括時裝歌仔戲、高雄市立國樂團現場演奏,呈現一九五 ○年代的氛圍與特色曲目且重現黑貓歌舞團風格歌舞場面等,透過撼動人心的音樂,演繹台灣女性感人的生命故事。 佛塞這位舞蹈界的革 命 先鋒,不斷地在各領域中推陳出新、改寫歷史。他是首位將舞蹈學派、電腦科技結合數位影像,及最早使用Digital Media於排練的編舞家。從「即興科技」光碟、對位法、現場互動空間裝置、數位電腦至舞蹈影像等,完整的將這位大師多年研究引進臺灣。佛塞的新媒體藝術 系列展覽,絕對是難能可貴且不可錯過的!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