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美歌劇團」團長郭春美(右)的明星魅力與這次參選劇碼《飛賊黑鷹》的特質,是評審大力推薦的原因之一。(林鶴宜 攝)
焦點 焦點

好看就是好戲!「百年傳唱歌仔情」第二屆全國外台歌仔戲大匯演選介

「百年傳唱歌仔情」第二屆全國外台歌仔戲大匯演選介

了解這廣佈全國各鄕鎭縣市的外台劇團,就像是看遍一部活生生的台灣歌仔戲變遷發展史; 我們固然需要提升傳統戲曲内涵的精緻化,然而回歸觀賞傳統戲曲的戶外情調,重建傳統看戲的生態,使其適應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也足以表現台灣歌仔戲的特色。

了解這廣佈全國各鄕鎭縣市的外台劇團,就像是看遍一部活生生的台灣歌仔戲變遷發展史; 我們固然需要提升傳統戲曲内涵的精緻化,然而回歸觀賞傳統戲曲的戶外情調,重建傳統看戲的生態,使其適應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也足以表現台灣歌仔戲的特色。

百年傳唱歌仔情歌仔戲群英大匯演各劇團演出檔期 

演出地點:高雄市三鳳宮

 

日期

團名

演出戲碼

第一天7/13(五)

一心歌劇團

刺客列傳之魚腸劍

第二天7/14(六)

鴻明歌劇團

路遙知馬力

第三天7/15(日)

新櫻鳳歌劇團

彭公案之慈母淚

第四天7/16(一)

麗明歌劇團

洛神

第五天7/17(二)

春美歌劇團

飛賊黑鷹

第六天7/18(三)

秀琴歌劇團

第七天7/19(四)

小倩歌仔戲團

玉龍蕭

第八天7/20(五)

尚和歌仔戲劇團

聲樓霸市

第九天7/21(六)

光賽樂水錦歌劇團

秋香救母

第十天7/22(日)

陳美雲歌劇團

公主與狀元

 

正當河洛、明華園等大型內台歌仔戲團,屢屢率軍征服國家級的表演藝術舞台時,台北都會區卻有二十六個外台歌仔戲團,正與每個急遽現代化的社區角落孤軍奮戰,一息尚存地求取生活的空間。這批隨著台灣歌仔戲發展代謝的地方藝人,耳聽得時間鐘鎚的聲聲催迫,也只能手腳忙亂地在台灣枯瘠的演藝土壤裡撒種,顧不及收穫,因為他們隨時都會因應時機景氣的變動,凋零在自己倚賴生長的這片平台上。

包容度廣的連台匯演

基於去年外台歌仔戲在板橋農村公園匯演時所造成的擁擠盛況,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再度委託台灣地方戲曲團體,公開徵選全國各地優秀特殊的外台歌仔戲團,以「百年傳唱歌仔情」為題,舉辦第二屆外台歌仔戲群英大匯演。事實證明,在良好的表演環境與節目規畫之下,即使數十年來背負著「低俗不堪、吵雜繁亂」的汙名,所謂的外台歌仔戲,仍能以它獨特的現場魅力與群衆訴求,撫慰都會角落裡懷舊與渴求的情緒。

堅持「好看就是好戲」的台大戲劇研究所副教授林鶴宜表示,政府公辦的匯演場合,為這些外台劇團提供了相互觀摩的機會,同時也能藉此機會發掘優良劇目,不像地方戲劇比賽那樣有狹隘的評選標準,的確有舉辦的必要;再者,自九二一震災之後,全國地方戲劇比賽已經被取消,而「外台歌仔戲團」也因為景氣環境的低迷,生活更陷艱困,類似的全國性匯演,既能提高外台歌仔戲團的曝光機會,也刺激每個團體卯足了勁地力求表現。

擷取流行感的胡撇仔戲

這次獲選者計有十個團體,每個團體分別呈現截然不同的劇碼與演出風格。與「河洛歌子戲團」頗有淵源的「春美歌劇團」,由團長郭春美主持;既是出身歌仔戲世家,郭春美自十六歲起便是劇團裡的當家小生,因演出河洛歌子戲團的《賣身作父》而備受矚目,她的明星魅力與這次參選劇碼的特質,是評審大力推薦的原因之一。台灣歌仔戲源自「七字調」、「都馬調」、「哭調」、地方戲曲、民歌與新調等等,而新調本來就是當年的流行歌曲,只是透過外台表演,呈現不同的詮釋而已;胡撇仔戲正是具有這樣俗民化的當代性與戲劇性。林鶴宜認為,郭春美這次推出的胡撇仔戲《飛賊黑鷹》,不僅能擷取流行文化,更能特別凸顯郭春美這位演員的「材質」;雖然是扮演貧賤出身的男主角,她反串扮裝的「流氓氣質」,還帶著令女性觀衆著迷的帥性,與郭春美在「河洛」等大團傳統內台戲裡中規中矩的角色,大相逕庭。

專業投入而且全面創新

跟台灣外台劇團元老「明華園」有著親戚關係的「一心歌劇團」,是許多研究外台歌仔戲學者們長期觀察的對象,如林鶴宜就經常會帶學生來觀摩「一心歌劇團」的演出。「一心歌劇團」的角色整齊,演出劇碼獨具張力,富含現代感與年輕的氣質,同時還融合了流行的「漫畫式」表演風格,特別受學生的歡迎。另一個深具創新企圖的外台歌仔戲團體是來自高雄的「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淑玲自大學英語系畢業後,便投身專業歌仔戲團演出;她不僅具有出身民間劇團的背景,也有執筆編寫歌仔戲的專業能力。「尚和歌仔戲劇團」還請到資深歌仔戲演員呂福祿擔任導演,林鶴宜稱讚這個團體相當具有理想性,表演水準高,不但能保有傳統原味的表演特質,也能力求精緻化,注意演出畫面的呈現。

通常這些外台歌仔戲團的演出劇碼,多半透過家族傳承,也是過去內台劇目的延續。背景源自嘉義的「光賽樂水錦歌劇團」,早年以演出福州戲起家,從團名便能顯現其四代家傳的痕跡。民國十年,南台灣歌仔戲界的知名小旦周許善(藝名為「金寶旦」)成立了「新南光賽樂」劇團,攬集了當年嘉雲南一帶的知名小生;傳承至第二代周柏原之後,便更名為「光賽樂歌仔戲團」;之後接手團務的第三代團長周水錦,仍舊持續細心經營。林鶴宜認為該團整體演出的視覺效果強,質感佳,尤其是該團丑角周佳慧相當具有潛力,是可以期待的好演員。

傳統原味保有歷史淵源

「鴻明歌劇團」、「新櫻鳳歌劇團」與馳名外台界的「陳美雲歌劇團」,背景皆源自早期「綁戲」(註)習藝的一代,有的與雲林麥寮「拱樂社」也有淵源;例如「鴻明歌劇團」的導演江寶貝,早年入內台「錦玉己歌劇團」學戲,師承錦玉己(早期知名歌仔戲旦角)的歌仔戲唱唸,專長花旦、武旦。該團團長吳進旺專習丑角,對於傳統歷史劇目與民間傳說改編的「古冊戲」特別專精;在邀得外台歌仔戲界紅星許素雲加入「鴻明」之後,使該團實力更好,整體演出更為道地。

擔任「鴻明」演出劇本編寫的劉南芳,一直致力於推動外台歌仔戲內涵的提升與文本創作,她與「新櫻鳳」、「陳美雲歌劇團」都維持著合作關係。「新櫻鳳」的當家小生許素雲,扮相佳、表演動人,自十二歲起學戲,並出身自光復後知名童伶班「秋月班」;許素雲能唱能打,允文允武,她的演出尤其以「公堂戲」和「英雄戲」最受好評。六歲就能學唱民謠,七歲進入「拱樂社」學戲的陳美雲,經營歌劇團已有四十年的成績,近年來積極投入內台戲的演出──如《莿桐花開》,享有相當高的評價。林鶴宜認為陳美雲的唱作細膩、音色優良,尤其特重運轉變化、嗓吟悠揚,長期以來一直與導演陳昇琳合作,致力維繫歌仔戲的傳統韻味。以上三個團體,其主力演員均為四、五十歲左右的中年,應該算是台灣歌仔戲界最後一批所謂出身「綁戲囝仔」的童伶演員了。

四大小生依舊風靡全台

當今台灣外台歌仔戲界四大小生分別為鳳山郭春美(見前文),仙女班的柳芳秀,源自屛東明華園的陳昭香,還有就是出身台中、卻在台南發跡的「秀琴歌劇團」團長張秀琴。出身歌仔戲世家的張秀琴,現年才三十七歲;父親是有名的戲服設計師,母親雖是賣藥團出身,也負責擔綱劇團裡的小生角色,相當知名。

去年十月參與河洛歌子戲團承辦的「歌仔鬧戲台、好戲連連來」,於板橋農村公園演出時,「秀琴歌劇團」所推出的胡撇仔戲劇目《金童玉女之異國鴛鴦淚》,令學界、觀衆都相當印象深刻;該團另一新編戲《贖罪塔》,渾然脫胎自西方戲劇經典《伊底帕斯王》,林鶴宜表示該團總有引人入勝的胡撇仔戲劇目,有相當強烈的經營企圖。由於當家小生張秀琴的唱作功底紮實,其實該團的古路戲演出更為精采;林鶴宜曾經觀賞過該團演出的內台傳統戲《甘露寺》,張秀琴所飾演的周瑜,光是「起霸」(大將出陣前整冠的動作,通常為了烘托劇情氛圍)足足四十分鐘,就讓她看得津津有味,完全不輸傳統京劇。其餘入選的團體還有「小倩歌劇團」,以及深具傳奇色彩的「麗明歌劇團」。

了解這廣佈全國各鄕鎭縣市的外台劇團,就像是看遍一部活生生的台灣歌仔戲變遷發展史;相對於所有為了生存之便,而將團名登記為「業餘」,卻從事商業性與專業性演出的現代戲劇團體,這些必須將團名登記成「職業」性團體才能被允許經營的外台戲劇團,如今都匍匐在坎坷的生存之道上。我們固然需要提升傳統戲曲內涵的精緻化,然而回歸觀賞傳統戲曲的戶外情調,重建傳統看戲的生態,使其適應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也足以表現台灣歌仔戲的特色。去年板橋農村公園的戶外匯演,讓我們學習到環境設計對外台戲演出的重要,更需要學者專家們去規劃匯演的意涵與目標。正如林鶴宜所堅持的「好看就是好戲,只要符合戲劇性,管它唱什麼調!」這樣的外台演出精神,適足表現台灣歌仔戲活躍的生命力;只要有觀衆,管它南北如何失衡,這群執著家傳藝術的外台藝人,還是會一個廟口、一條街頭地唱到一張張板凳椅子被搬出來為止。

註:

從前貧苦人家會把自己的小孩送交戲班子收養,戲班子會包吃包住。然而這些童伶得負責許多勞力工作,幫忙打雜煮飯洗衣,伺候正牌演員等等,從旁學習歌仔戲的技藝,相當刻苦,一般稱呼這樣的學戲經驗為「綁戲」。

 

(本刊編輯 傅裕惠)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