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琪
-
新銳藝評 Review
台味有幾%的「台灣限定版」
《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改編自安德烈.高茲的《最後一封情書》(Letter to D. A love story)與其和妻子朵琳相處的點滴,以高茲與妻子朵琳結縭 58 年 的愛情故事為主軸。利用回憶的方式,以非線性敘事的模式,讓觀眾一同參與他們的人生。兩廳院與法國導演大衛.吉賽森合作,邀請在劇場彼此也合作多次的演員林子恆、王安琪擔綱演出,力圖推出台灣限定版本。 甫一踏入劇場,就受到林子恆飾演的高茲與王安琪飾演的朵琳熱烈招呼,舞台布置像客廳一般,觀眾作為被邀請的賓客,進入了朵琳與高茲的「家」。舞台上備有一桌點心饗宴與各式飲品酒水,觀眾可以隨自己喜好取用,現場頓時酒香與食物的甜味四溢,像是一場戲的開胃菜,也像是為接下來的演出事先溫潤風味。圍繞舞台的ㄇ字形觀眾席及舞台上的餐桌旁均有座位,除了部分放置書本的座椅外,觀眾可隨意自由入座。觀眾的反應從不知所措到入境隨俗,當作自己家享受的同時,男女主人同時講述著自己想跟來賓分享的事物,例如高茲提及自己過去擁有許多名字,因為政治的緣故而流浪的事蹟;朵琳則談及自己被領養的事,訴說著自己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接著兩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彼此,向著離自己最近的賓客說「那是我的另一半:朵琳╱杰哈」(註1),兩人展現出的模樣似是年輕熱戀的情侶,卻又有老夫老妻的默契。兩人在台上一搭一唱,雖不是完全沒有爭吵,但最後用愛與理解再次靠近彼此。結縭 58 年的人生,從相識、相愛、相伴到相隨,劇中沒有過度渲染,而是以一封封情書、一句句話語,乘載杰哈與朵琳之間真摯的感情,隨著話語堆疊,劇中生死、醫療、政治等沉重議題雖然存在但又不奪走焦點,那些事件不成藩籬,而是化成一道道愛的誓言,讓杰哈與朵琳直至生命盡頭也要愛相隨。 作為 2025 TIFA 系列節目,《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由台灣團隊在台灣當地重新創作,在導演大衛.吉賽森帶領下,試圖融匯台灣元素細節打造「台灣限定版」。(註2)相較原版不同的是劇中角色改由台灣演員演出,說的語言因此改成中文,並在餐桌上放上具備台灣特色的捲心餅等台灣特色零食,乍看之下似乎打算透過細節堆砌專屬於台灣場的風味。但或許因為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主體仍維持與法國版無異的情節,主體上呈現給台灣觀眾的仍是一段充滿歐洲氣息的愛情故事,在故事背景、語言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安琪 沒有什麼不可能
身為一位在舞台上出現頻率甚高的演員,王安琪過去幾年都在盡力當好「別人的演員」,但,只能這樣嗎?這回,她想試試當一次「自己的演員」,成為兩廳院首次以「場館/演員」模式合作的駐館藝術家,她計畫以表演交換為題邀影像與劇場工作者共同工作,以影像和劇場呈現同一文本,讓雙方編導演專業人士得以交流甚或讓舞者進場共創,找出劇場與鏡頭表演的轉換模式,進而發掘劇場演員得以和其他表演藝術領域從業者交換的、「演戲」之外的資源。
-
戲劇
資本主義時代的荒涼競逐
戈爾德斯在一九八五年法國對資本主義心理疆域展開的探勘,在二○一八年的台灣未見偏差與過時。不斷汰換器物以求續存的經濟結構,離奇將自己拋進了心理時空相對停滯,且使全球地理邁向均質化的空間。另一方面,沉浸式劇場不等於非傳統觀演關係。當心理上雙方並未形成互動,作品內部又缺乏可依循的脈絡性解釋時,在這場對資本主義而言位於非中心空間所展開的幽微抗衡裡,觀眾更進一步被推往作品的外緣。
-
戲劇
在語言中展開的戰爭
我們必須在時間的進程中,透過耳機解消我們與語言(而非表演者)之間的距離。換句話說:語言不只屬於表演者,也屬於觀眾。觀眾與表演者一道,同樣在語言之海中體驗友誼或個體的生成及撤回,所以並非表演者的角色決定了語法結構與語言的因果性(歸因)位置,而是相反地,作為觀眾的我們以視覺化的空間與距離,填充、包圍、讓出或重新覆蓋了這兩個表演者的位置。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導演暨音樂家
羅蘭.奧澤 在對話中 探尋無所不在的慾望
自從二○一六年與印度舞蹈家阿露西.穆耿訪台演出《印X法交鋒》後,羅蘭.奧澤(Roland Auzet)似乎就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接著就與編舞家瓦旦.督喜合作了《尋,山裡的祖居所》,今年則將他在多個城市執導過的《在棉花田的孤寂》帶來,以戶外沉浸式劇場形式演出。奧澤表示,戈爾德思這齣作品最撼動他的主題就是「慾望」,這回他邀請徐堰鈴與王安琪兩位女演員擔綱,希望通過兩個女性角色,從一種「普世性的眼光」來看待慾望的問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今年,他們想看的是……
又到了每年「頭殼抱咧燒」的時刻了,本刊依循往例,整理了今年三月至十二月的重頭戲,挑戰戲迷樂迷舞迷的「抉擇困難症候群」,也逼戲迷樂迷舞迷捫心自問:「如果電影與劇場同時落水,你會救誰?」喔不是啦,你會為誰掏錢?當然,也循例找來十位心有定見的達人名家,看看他們燒腦後的選擇清單為何,讓讀者看看,他們是否與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的紅樓想像
挑戰多種角色 演到欲罷不能
薛寶釵,一個冷靜理性、沉穩端莊的大家閨秀,與林黛玉相較之下顯得平凡。但是,現代女性要成為薛寶釵何等容易?女演員要讓薛寶釵的形象立體並讓人同情更是難上加難。她是一朵牡丹,「豔冠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這樣的氣度和圓融又怎是輕易能成就的呢?因為如此,薛寶釵的形象其實並不容易呈現,卻非常值得玩味,這也是我想挑戰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安琪 ╳ 凡爾賽玫瑰
這一、兩年注目度急竄的王安琪,是劇場新生代女演員中頗令人期待的一位;穿梭大小劇場和螢幕之間妝扮各式角色,她總能牽動觀眾喜怒哀樂的身影。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形容王安琪是「集賢妻與蕩婦於一身的完美女演員」,足見她在表演上令人驚豔的彈性與魅力!近期劇場界的話題作品《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中,王安琪演出陳俊志的妹妹Rose一角,精準詮釋令人揪心的堅毅和女人的無奈,與戲精前輩們同台飆戲也絲毫不遜色,成為每個觀眾心中驚呼的亮點。 小時候的王安琪打開電視被卡通《凡爾賽玫瑰》裡的歐絲嘉(Oscar)所吸引,著迷於她和一般女孩截然不同的特質。王安琪本身也和她聽起來鈴鐺可愛的名字不一樣,她一點都不柔弱嬌巧,也不想成為一個玻璃娃娃;尤其在如此艱辛的劇場環境中奮鬥,她非常明白假使自己不願妥協,那就必須用堅強來磨鍊眼光。因此,她保持虛心與認真,用堅定又平靜的心在接踵而來的演出機會裡衝刺鍛鍊、披荊斬棘,宛如優雅揮劍的歐絲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