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頭殼抱咧燒」的時刻了,本刊依循往例,整理了今年三月至十二月的重頭戲,挑戰戲迷樂迷舞迷的「抉擇困難症候群」,也逼戲迷樂迷舞迷捫心自問:「如果電影與劇場同時落水,你會救誰?」喔不是啦,你會為誰掏錢?當然,也循例找來十位心有定見的達人名家,看看他們燒腦後的選擇清單為何,讓讀者看看,他們是否與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
劇場演員
王安琪
今年我想看
高雄市交響樂團「侏羅紀公園草地音樂會」
智利電影戲劇團《吶喊吧!!窒愛》
朱宗慶打擊樂團「告白」
第一個我選的是「侏羅紀公園草地音樂會」,因為我就是喜歡恐龍,只要看到恐龍就會很開心。小時候我家裡就有一堆恐龍圖鑑,也時不時會跑去科博館,現在如果出國偶遇恐龍模型,也一定會跟它自拍;《侏羅記公園》系列電影我全都有看——雖然分不太清楚每一集的差別——反正暴龍會出來就好了。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場音樂會的地點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草皮。我喜歡離開台北去看演出,也特別喜歡高雄市立美術館前面的草地,可以在大草皮、看大恐龍,聽著我想應該也是相當澎湃的音樂,光是這樣想就覺得很療癒、很紓壓。
再來是《吶喊吧!!窒愛》,會選這個演出倒不是因為它所觸及的議題(演出簡介中有關於人性與暴力等關鍵字),這些已被講得太多,反而是想看他們要在劇場裡耍什麼把戲?我其實很愛看動畫或漫畫類電影,這個演出的預告片看起來就像把動畫放進劇場裡——很像電影《萬惡城市》、演出時間也跟電影差不多是一百分鐘——它具有動畫的無限想像、也有劇場的臨場感,所以我會帶著一種看電影的心態進場,想看看這樣的融合會給我什麼感覺,是否有所局限,抑或這樣的結合,得以在劇場裡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會想看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告白」,一方面是因為去年曾在王嘉明導演的《血與玫瑰樂隊》裡和作曲家劉韋志合作。剛開始還很緊張,沒想到最後能在他的協助下、讓我們這些幾乎沒有音樂背景的人,可以在台上玩音樂,看起來還不違和。我想,如果是他的作品,應該也不會讓像我這樣的觀眾覺得被排拒在外吧。再者,我也傾向挑選名稱比較「通俗」的節目,以及「非」戲劇類作品:看看團隊如何「不落俗套」,也可以在自己的戲劇演出工作之外,得到視覺上或聽覺上,更直接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