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屏瑶
-
特别企画 Feature
2021 Par 年度最佳__奖
您在2021年看过最棒的演出是哪一场呢? 端著这个问题,我们邀请了各领域的10位评审,点选他们所喜爱的年度创作。 2021,是异常艰困,也是充满各种新的可能性的一年。这年,台湾迎来疫情第二波高峰,我们所喜爱的表演艺术因现实挑战而出现危机,但表演艺术工作者们仍积极地以实际创作行动,改变回应世界的方式,彰显其所信仰的创作价值。 我们观察,当年度的亮眼作品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特点:它们积极打破舞台的第四面墙,创造崭新的连结,打开艺术与观者对话、互动的新场域;它们在非常规演出空间,充分因应该空间特质发挥表演性;它们有效使用数位工具,创造虚实整合的崭新剧场体验;或在数位加速度的两年间,它们不炫技,依然在剧院空间中专注于表演、舞台本质。 这年的演出依然有著不逊色于往年的创作能量,首届「Par年度最佳__奖」尝试用10件强劲的作品,勾勒动荡时代的轮廓,也希望邀请您回顾您的2021年,并提出属于您的年度最佳__之作。 编按:10件年度最佳__奖依演出时间╱推荐人观赏场次之顺序排列。
-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场提案
让牯岭街小剧场成为孵化器
牯岭街已有一年一度书香市集封街的传统,这个集结众多戏剧系的演出也可以考虑另起一档封街嘉年华,让戏剧从剧场延伸到街上。
-
特别企画 Feature
同志文学与剧场 从边缘回到主舞台
《孽子》是台湾同志文学的先声,却是在历经电影、电视改编之后,才终于搬上剧场舞台。回顾台湾剧场中的同志题材戏剧,田启元的《毛尸》可谓伊始,之后魏瑛娟、邱安忱、徐堰铃等小剧场创作者接续此一脉络,大舞台则有表演工作坊改编《美国天使》可为代表,近期的《台北爸爸,纽约妈妈》、《贾宝玉》亦备受瞩目。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出走力
赖翠霜 不断移动中 提炼舞蹈剧场
长期在台湾与德国之间来去,身兼舞者与编舞者的角色,赖翠霜把在欧陆的表演编创经验与美学体验融入舞作,开放多元的视野,形塑舞蹈剧场的另类风貌。时时在旅途中的她,对于五年、十年后的事,她不去想像太多,远景是模糊的。她选择活在当下,保有不设限的弹性。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正义力
余彦芳 议题驱动 舞蹈之足深入土地
身兼舞者与编舞者,余彦芳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因为跳舞要暖身,编舞则是暖脑。她说:「我是个很议题性的编舞者,一定会面对某个议题,找出看待的角度,多是思辩问题,动的会比较少。」两年前回到台湾,余彦芳的创作重心放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她说:「真相与正义是我对话的对象,我很想看清楚这个社会的运转。到底是谁在决定运转的方式?这些决定有没有准则?我们该如何对应?」
-
艺号人物 People 香港演员暨剧作家
黄咏诗 喜闹之下 挖掘深层哀伤
功课不特别好、长得不特别出色、成长过程没有太多人关注这是黄咏诗对自己的评语,但其实她有很多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没人问我感想,没关系,我就自己说出来吧。」被视为香港当红剧作家,黄咏诗以黑色幽默打造独树一格的剧本特色,让人笑一笑甩掉面具,下个伸手就探进伤口,从喜闹里挖出深层的悲哀。选择这样的创作方式跟她的性格有关,「遇到严肃的时候就想逃,说个烂笑话就像丢下炸弹,说完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