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虹
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
舞蹈
默的虚拟
如果「默」不是一种对既有再现体系的顶礼膜拜,如果「默」不是一种在语言体系中发声与缄默的对立,那「默」可以是什么,又可以不是什么?
-
企画特辑 Special
感性的末日:艺术作为事件
加上了「声明」的《水晶城市 002》已然成为一个新的创作,从原本巡回各国的获奖作品《水晶城市 002》与「水晶城市」系列中,裂解出一个新的感性形式,不仅只是水平与垂直的视点瞬间翻转,更是「极简现代」与「拼贴后现代」的瞬间翻转,给出了从创作者、策展人、美术馆馆长到木作油漆劳动者都始料未及的新配置关系
-
企画特辑 Special
话《白水》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复制也无法复制《白水》产出年代台湾小剧场的「粗裸」与「贫穷」,我们也不一定只能允许男人反串,而不让女人也来雌雄人蛇同体一番,但在对所有改版诠释保持开放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白水》在「敢曝美学」上的虚假性(作为对父权异性恋性别霸权最基进颠覆力的虚假性)与反写实有所感受,必须对《白水》在语言文字与身体发声上的造作不自然有所坚持,否则所有对《白水》致敬的剧场改版,都有可能成为《白水》的当代雷锋塔。
-
企画特辑 Special
焚风过后:「脑内风景.陈君岱」
「脑内风景」作为一个新的「感觉团块」,正在于给出一种不确定的暧昧,在凝止的时间之中,有焚风的涌动翻搅,在死亡的焦黑之中,有藏闪的毛发气息与野兽能量,更有重与轻、硬与软、粗与细之间的永恒摆荡,焦黑让能量转换,让重量消失,一碰即脆裂、有如黑炭般的时间雕塑上,却满布密密麻麻的细小文字遗迹。
-
企画特辑 Special
切线轻触圆周:《运动之后》的两种运动
关键或许正在于「身体运动」是否能源源不断折曲「社会运动」,此亦即为何碧娜.鲍许可以「轻触」三一八学运,一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译者的职责〉中所用的切线与圆周之比喻。碧娜.鲍许教会我们一种轻盈与逃逸的可能,不陷落在圆周的既定范畴中「圆」地打转,而能轻切圆周,在交会处创造折曲点,奇异而不可预期。
-
讲座摘要
黑石红血的祭坛 从《沙德侯爵夫人》谈性爱与权力
《沙德侯爵夫人》将女人放置在一种双重性别的吊诡中:首先,这出戏强调由女性观点来呈现十八世纪法国思想革命导师与性虐待狂(Sadism)字源始祖的沙德侯爵(Marquis de Sade, 1740-1814),然而这「女人眼中的男人」却又同时是「男人(编剧三岛由纪夫人与导演英格玛.柏格曼)眼中女人眼中的男人(沙德)」,因此做为一位女性评论者,在延续此种性别吊诡的同时,如何才能够进一步自我顚覆这「女人眼中男人眼中女人眼中的男人」的性别位置,便成了一种当务之急;其次,不论是在沙德的色情小说或三岛的剧本,女人谈论沙德的方式早已被预设成一种处女/妓女的二元对立,是要用西米安妮夫人的扇子或是圣芳德夫人的马鞭,便成了女人面对沙德的抉择两难。 因此谈论时的焦虑不仅存在于传统男性阅读沙德方式(宗教-哲学-色情三位一体;十八世纪启蒙末期反人本的自由主义精神;结合色情与社会道德逾越的色欲观等)之外的另辟蹊径,更在于松动男/女,压抑/解放二元对立的同时仍冀望有性别政治批判的转圜空间。以下将分两大部分进行讨论,由剧本中的女人与剧本外的女人交织对照,呈现女性在沙德色欲乌托邦(pronoutopia)中的境况。 男人:在/不在的魔鬼 首先在舞台上,六个女人反复谈论著唯一不在场的男人沙德,使他成为一则隐喩,一种要不断透过言说塡补的符号。蒙特利尔夫人,沙德的岳母,精明干练,老谋深算,在她井然有秩的道德世界里,沙德是败德的恶魔。安妮,沙德夫人的妹妹,倾心仰慕于姊夫而与姊姊争风吃醋。西米安妮男爵夫人象征宗教,而圣芳德伯爵夫人则是沙德放荡形骸的信徒,夏洛特女管家则突显社会阶级之差异,冷眼旁观这贵族世界的凋敝崩毁。而利妮雅沙德夫人,则是在一往情深、执意孤行中坚持对丈夫的耿耿忠心,将沙德的情欲浪漫化为「盗窃来的圣火一样燃烧」。 于是我们有三岛诗与花的语言,充满官能美与挑逗性,结合了种种神秘与颓废的意像。我们有柏格曼纯净得无一物窒碍的舞台空间,只用颜色去带出情感的温度:由墨绿、火红到最后的灰白,像极了《哭泣与耳语》中那个意义封闭、情感压抑的敏感世界,就看著这六个女人──道德的、淫荡的、纯真的,浪漫的、宗教的、世俗的──交织出极大的情感张力,下有一触即发的恶毒、怨怼、暴力与深情,在舞台上从不出现的沙德,在受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