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风景」作为一个新的「感觉团块」,正在于给出一种不确定的暧昧,在凝止的时间之中,有焚风的涌动翻搅,在死亡的焦黑之中,有藏闪的毛发气息与野兽能量,更有重与轻、硬与软、粗与细之间的永恒摆荡,焦黑让能量转换,让重量消失,一碰即脆裂、有如黑炭般的时间雕塑上,却满布密密麻麻的细小文字遗迹。
「脑内风景.陈君岱」
3/25~4/26 台南十八卯茶屋
一个彻底的不期然而遇。
在台南的巷弄里穿梭,走著走著就到了公会堂,会堂旁有一间小小的「十八卯茶屋」,原是日本殖民时期的「柳屋」食堂,现在经营者有巧思,将「柳」拆成了「十八卯」,做起茶生意,而就在茶屋二楼榻榻米的房间里,惊见陈君岱台南新艺奖的展览「脑内风景」。
看得见的死亡与记忆的凝止
远远望去在第一进的榻榻米上,浅浅堆放著一堆像是灰黑色的屋瓦矶片,走进趴在地上一瞧,才发现竟是一本本烧烤过后毛茸茸呈现焦黑状的书册。每本书册或残或缺,都被摊开平放,每张书页边缘布满细密等距的剪痕,给出一种诡异的「翻动」,介于动与静、生与死之间,是看不见的时间与焚风的经过,也是看得见的死亡与记忆的凝止。
第二进的榻榻米上,则是架高陈列著或站、或立、或躺、或卧的单独书册,每本「书雕塑」姿态迥异,书页如面料般翻卷如云朵涡旋,如山峦起伏,如野稻翻浪。每一个时间雕塑,都是「温度—书册」之间的流变姿态,逼出了高温与纸张物质性的临界极限,在灰飞烟灭之前的那一个刹那,瞬间凝止,在纸的「形式」(form)中,包裹著火的「行势」(force)。
于是「脑内风景」有视觉的余温,有触觉的纤细,木中有火,火中有水,更有物质感性流动所带出的柔软脆弱。虽说晚近全球时尚伸展台,大玩特玩「面料」物质性的科技暧昧,布变为纸,纸变为皮,琳瑯满目的尽是纸衣、纸包、纸鞋。但「脑内风景」却是翻转出华丽时尚悖面的黯黑哲学,陈君岱的纸,焦黑如炭,在极简时尚感的同时,却也给出了书页纸张的「间性」(in-between),明明是纸,却又不只是纸,纸流变为皮,纸流变为纱,焚风过后的纸,更似带有动物气息的毛发。唯有趴在蹲在跪在「十八卯茶屋」的榻榻米上,唯有透过这样的身体姿势与空间位置,才看得到书册边缘的厚度,如何已然乌黑浓密如兽类毛发。
「脑内风景」作为一个新的「感觉团块」,正在于给出一种不确定的暧昧,在凝止的时间之中,有焚风的涌动翻搅,在死亡的焦黑之中,有藏闪的毛发气息与野兽能量,更有重与轻、硬与软、粗与细之间的永恒摆荡,焦黑让能量转换,让重量消失,一碰即脆裂、有如黑炭般的时间雕塑上,却满布密密麻麻的细小文字遗迹。
给出一种「当下的怀旧力道」
而这些文字细节正来自于「脑内风景」所选择的书册,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名书大著,而是生命经验中最日常最一般的「电话簿」与「字典」。此二者的厚度与重量,或可作为形式实验上的重要考量,但同时此二者作为当前数位时代「纸本」形式的无用残余,正是让「脑内风景」在独特感性造型之外,更给出了一种「当下的怀旧力道」,一种追思「记忆」与「纸张」依旧相互连结的年代,一个仍然仰赖「纸张」作为「记忆」载体的年代,一个晶片记忆体尚未取代人脑海马回的年代。怀旧不是回到过去,怀旧不是长吁短叹,怀旧是透过感性形式的布置给出强度与速度,以未来式书写过去式,让物质反扑,让物质变易,让文字从萤幕回到纸面,而回到纸面的文字却顿失「意义」,任电话簿的「工具性」与字典的「字义性」(literariness)彻底取代表义。焚风过后,文明劫毁,剩下的尽是无数细细麻麻、埋藏在灰烬中的姓名电话地址、字词字义字句。
德勒兹谈艺术作为「感觉团块」的「情动力」(affect),要以「油彩的物质厚度」,来取代「油画的透视深度」,当是要让物质的布置与流变,冲破传统艺术再现机制的猎捕。陈君岱的创作仿佛也是另一个「情动力」穿透的事件,以「纸张的物质温度」,取代「文字的表义深度」,让我们不可置信地看著「纸张」作为书写与记忆载体的物质性,如何被逼到了「流变—灰烬」的极限,以不可辨识的文字无意义,给出新异独特的感性形式,大脑与世界自此内翻外转。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台新艺术奖,邀请九位不同领域的提名观察人,搜集、发掘,深入研究各种面向的当代艺术展演,并于网站发表评论,本刊精选单篇刊登。如欲读更多评论,请至ARTalks专网talks.taishinar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