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嵚
-
里程碑 Milestone
近二十年来逝世的艺术家及重要大事
近二十年来逝世的艺术家及重要大事 05 17 1978PHILIPS电器公司宣布CD正式上市,从此音乐播放的媒介正式进入雷射唱 片时代 07 10 1979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之指挥费德勒(ARTHUR FIEDLER)逝世,享年84岁 01 05 1979爵士乐团领导人、贝斯手 作曲家明格斯(CHARLES MINGUS)逝世 01 31 1979爵士电吉他手GRANT GREEN逝世 10 22 1979许多当代作曲家的老师NADIA BOULANGER逝世于巴黎,享年92岁 08 25 1979爵士乐团领导、钢琴家、编曲家STAN KENTON逝世 09 18 1979俄国波修瓦剧院的芭蕾舞者LEONID VALENTINA KOZLOV投奔自由 09 15 1980美国爵士钢琴家BILL EVANS逝世 12 08 1980披头四合唱团团长、摇滚「知识分子」JOHN LENNON逝世 1981出生于1926年的管风琴家兼指挥家卡尔.李希特(Karl Richter)逝世 05 11 1981韦伯音乐剧CAT首演 08 14 1981奥国指挥家贝姆(CARL BOHM)逝世 03 29 1982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夫(CARL ORFF)逝世 10 16 1982男高音摩纳可(MARIO DEL MONACO)逝世 12 20 1982
-
里程碑 Milestone
传承艺术生命的音乐导师
出生于本世纪初的音乐名家于世纪末纷纷辞世,在历经近一世纪的生命,以及一甲子的历练后,他们在音乐艺术史上为「艺术」立下最「美」的定义,且让我们在回顾中追念逝去的大师风范。
-
回想与回响 Echo
首次接触「魅力」马友友
马友友认为演奏者不应只是将音符丢给听众,应该将夹藏在音符间的故事唱出来。
-
焦点
多面向钢琴奇才 深情男子波哥雷利奇
波哥雷利奇参加「萧邦钢琴大赛」,因诠释违反传统,未能进入决赛,引起钢琴家马加洛夫与阿格丽希退出评审团抗议,别人因为参赛知名,他却因落选成名。此次来台是他经历丧妻悲痛后的再出发巡演。
-
焦点
冷战时期钢琴英雄 范.克莱本传奇
即将来台演出的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向来有著两项引人瞩目的话题:一是在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时期赢得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二是七〇-八〇年代突然从舞台上消失了十多年,增添吸引人的新闻性。
-
音乐
金扣子的台北传奇
齐玛曼的演奏技巧毫无窒碍,不但能陶醉在自我建构的音乐世界中,更带领乐迷进入他的世界。
-
焦点
李斯特传人 钢琴家拉萨.贝尔曼
在当今乐坛上,俄国音乐家直到近几十年才逐渐褪去神秘色彩,广为西方熟知,即将来台演出的拉萨.贝尔曼(Lazar Naumovich Berman)便是一例,这位在东欧有著「李斯特传人」之誉的钢琴家,直到七〇年代才获准至西方演出,使得西方世界得以一窥其超绝琴技。
-
CD小舖
音乐会导聆
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一九三四年七月三日到八月十八日间的四十六天,拉赫曼尼诺夫完成了这首令世人钦羡的巨作。同年十一月七日在巴尔的摩由拉赫曼尼诺夫本人主奏钢琴,史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管弦乐团首演。本辑的录音则于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原班人马完成。由于拉赫曼尼诺夫本身即是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因此诠释自己的作品也格外具有说服力。爱乐者亦可由此录音中获得对此曲不同的见解。 此曲取材自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独奏曲──二十四首《奇想曲》中的最末一首作为第一主题。第二个重要的主题是「末日经」(Dies Irae),在拉赫曼尼诺夫其它作品中亦经常出现。曲中第一主题发展出四次变奏,前后并有短暂的序奏及尾奏。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奇想曲》事实上是一首展现演奏者技术的作品,而本曲亦具有如此的效果,同时也发挥了作者变奏作曲法的功力。 一般学者认为在写作此曲时拉赫曼尼诺夫的创作力已经开始走下坡,但他却意外地创作出这一阙兼具技巧性与旋律性的优美作品。其中第十八段变奏具有极特殊的官能美感,一向为古典乐迷所热爱,一九八○年时被电影「似曾相识」用为剧中主题后,更广为一般乐迷所熟知。 海顿弦乐四重奏 海顿因创作过一百零四首交响曲而被人称为「交响曲之父」,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亦达七十四首以上之多(另有八十四首一说),十分可观。海顿在这两种乐曲发展的初期均贡献良多,可以「父」称之。 初期的弦乐四重奏带有浓厚的管弦乐色彩,其形式具有嬉游曲的风格,且受巴洛克时期组曲遗风的影响,海顿由嬉游曲发展,逐步建立起全欧最理想的音乐形式──弦乐四重奏。 本辑所介绍的《五度》、《皇帝》、《日出》分别为海顿作品七十六的第二、三、四号,完成于一七九七一九八年间。作品七十六包含了六首弦乐四重奏,是海顿最重要的室内乐作品。除了上述的三首,另有第五号《慢板》或名《庄严》,构成了海顿室内乐中的精华代表作。 《五度》的名称来自主要动机的下降五度音型,在此曲中可以见到海顿一生硏究「主题发展」手法的最高实例。《皇帝》一曲由于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有名的〈皇帝赞歌〉,也是海顿所谱写的奥地利国歌,旋律从容而优美,百听不厌,因而有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