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贝力克个人指挥代表作以史麦塔纳《我的祖国》最为著名。(宝丽金唱片 提供)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传承艺术生命的音乐导师

缅怀九六年到九七年谢世的音乐哲人

出生于本世纪初的音乐名家于世纪末纷纷辞世,在历经近一世纪的生命,以及一甲子的历练后,他们在音乐艺术史上为「艺术」立下最「美」的定义,且让我们在回顾中追念逝去的大师风范。

出生于本世纪初的音乐名家于世纪末纷纷辞世,在历经近一世纪的生命,以及一甲子的历练后,他们在音乐艺术史上为「艺术」立下最「美」的定义,且让我们在回顾中追念逝去的大师风范。

二十世纪即将结束,让许多人对未知的将来感到恐惧。在圣经启示录中提到千禧年(Millennium)的观念,表示基督将再度降临统治人间的神圣一千年,在此世纪末之际,过去与未来的一切,自然値得关切。最近亚洲汇率、股市动荡不安,东南亚金融风暴连带使得台湾的经济景况也未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降低,也影响到音乐市场的热络度,唱片业人人自危、音乐会的卖座情况也不理想。

见到现代的纷扰局势,不禁令人留恋艺术本身的单纯与美好;而见到近一年多来逝世的多位音乐大师,更令人怀念他们曾经为世人留下的美好乐音。「美」与「艺术」或「音乐」从不曾分家,在肯定他们对于「美」的贡献之余,我们也可以近一步了解现代人对于「艺术」的感应力与鉴赏力是否已经随之提升?以下这些音乐家与艺术家多出生于本世纪初,而于世纪末纷纷辞世,在历经近一世纪的生命,以及一甲子的历练,他们已经在艺术的里程碑留下了完整的生命纪录,更不断为「艺术」立下最「美」的定义。且让我们回顾以下几位近一年多来逝世的杰出音乐家,追念逝去的大师风范。

指挥传奇:杰利毕达克Sergiu Celibidache

一九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罗马尼亚的Iasi,一九九六年八月时四日逝世于法国巴黎,享年八十四岁。

一九四五年当杰利毕达克刚完成学校的学业,便马上获得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职务,直到一九五二年卸任,便接著转战欧洲各地的乐团。杰利毕达克是个极难被归类的指挥家,他的内涵丰富、活力十足,个性却令人难以捉摸。排练演出时,他对于细节的要求极为严格,当演出需要表现管弦乐团高超技法的乐曲时,例如拉威尔、普罗高菲夫以及萧士塔高维契等人作品,他都能够将作品的细节以灿烂而绵密的效果呈现。就音乐而言,杰利毕达克自视具有德国血统,因而对于德奥传统的曲目,也同样擅长。尽管杰利毕达克已经逝世,但是他的传奇故事却还是一直不断被传颂著。虽然他曾在早年留下少数的录音,但很快便不再喜爱这种冰冷的罐头音乐。正因为他不喜爱录音,传世的正式录音寥寥可数,大部分录音多为爱乐者甘冒音乐厅大忌,偷偷录下大师的精彩演奏诠释。因此市面上依旧可以买到许多他指挥的精采录音,然而声音的品质大半不佳,而喜爱他的乐迷却都甘之如饴。晚年他为Teldec唱片公司留下了数个演出录影,或许可以稍稍弥补无缘欣赏到他现场演出的乐迷心中的缺憾。大师原本已经排定一九九六年前来台湾演出,却临时取消,由吕绍嘉接替指挥,著实令许多台湾乐迷遗憾不已。在杰利毕达克伟大音乐理智中,音乐只有完美,没有妥协。而他的逝世,则代表著另一个不求名不求利,难以取代的完美典范也随之逝去。

吉他典范:耶佩斯Narciso Yepes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出生于西班牙慕鲁夏州罗尔卡附近,一九九七年五月三日逝世,享年七十岁耶佩斯曾在马德里音乐院学习,也曾经拜泰雷加为师,他承袭了西班牙吉他的正统演奏法,一九四七年首度登台演奏吉他,著名的《阿兰辉兹吉他协奏曲》便是在这年由他首演。一九五〇年起以三年的时间随季雪金学习钢琴,随恩奈斯可学习小提琴,触类旁通的结果,使得吉他演奏的功力更为增长。一九五二年耶佩斯为法国电影《禁忌的游戏》Jeux Inter-dits(由Ren Clement担任导演,当年坎城影展被选为最佳影片)担任配乐,因而名声鹊起。在片中他运用了西班牙的民谣,改编成名闻遐迩的〈爱的罗曼史〉,而此曲几乎已经成为吉他的代名词,以及浪漫爱情的代表曲目,而推动这项传奇的人物正是耶佩斯。一九六四年他发明十弦吉他,拓展了吉他的表现力,并努力发掘为人遗忘的十七至十八世纪古老作品达六千首。由于身体不佳,自一九九三年起就减少公开演出,一九九六年在西班牙Santander举行最后一场演奏会。

耶佩斯的演奏不煽情,也不炫耀技巧,就连演奏他所熟悉的《禁忌的游戏》,依旧自在流畅,在平淡的演奏真情自现。

钢琴奇才:顾尔达Friedlich Gulda

一九三〇年五月十六日出生于维也纳,一九九七年七月二日逝世,享年六十七岁。顾尔达曾就读维也纳音乐院,学习钢琴演奏与理论作曲,一九四四年首度登台演奏,一九四六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获胜,名声随之水涨船高。一九五〇年于卡内基音乐厅演出,为其演奏事业的第一个高峰。五〇年代末期他突然对于自己的独奏生涯感到质疑,因此开始寻求新的音乐沟通方式,于是他将演奏触角伸向爵士乐。早在一九五六便出现在纽约Birdland俱乐部中演出,接著也应邀在新港音乐节上演奏。六〇年代曾组织爵士乐团,成功地融合了古典音乐与爵士乐,为其个人演奏生涯再创另一个高峰。

顾尔达的演奏自然感人,兼具了知性与感性的特质,擅长莫札特与贝多芬的作品,尤其贝多芬全本的钢琴奏鸣曲的诠释更是权威。一九七〇年维也纳音乐学会颁赠给他贝多芬的指环,他不久后就归还,他认为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太过于保守,与他个人的音乐理念不合,因此拒绝接受。在古典音乐的领域中,顾尔达以技巧超群的演奏家,客观且淸晰地诠释古典音乐,完全屛除了主观的个人因素,独创圆融的钢琴音乐世界。而在爵士乐的范畴里,由于有古典音乐严谨结构的训练,因此他对于爵士乐能够即兴发挥的演奏特别感到兴趣。他更尝试音乐创作,跟他的演奏成绩相比较,虽然不甚杰出,却别具特色,可以明显看出受到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以及维也纳民歌的影响甚深。由于他对于音乐所采取的开放态度,直接影响到他的演出。在音乐会中,他便经常融汇古典音乐以及爵士乐,让听众体验不同的音乐魅力。

钢琴小品鬼才:契卡斯基Sura Cherkassky

一九一一年十月七日出生於敖德萨(Odessa),一九九六年逝世。一向擅长演奏钢琴小品的契卡斯基,早年随家人移民至美国,并且在费城寇蒂斯学院(Curtis Institute)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的门下学习,而霍夫曼则是莫斯科音乐院创立者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的学生。契卡斯基十一岁首度在巴尔迪摩公开演出。五年后巡回澳大利亚及南非,战后才有机会前往欧洲演出,在德国尤其受到好评。从此之后各地音乐节邀约不断。

他的行事为人自有主见,不仅终生未婚,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旅馆与音乐厅中渡过,据说连钢琴、房子也未曾拥有过。一九九一年为庆祝自己八十岁生日,还前往欧洲各大城市访问,甚至远赴远东。并于当年十月十三日在伦敦皇家节庆听举行了庆生音乐会。英国的DECCA公司曾为他录制了八张现场收音的专辑,作为庆生专辑。而这套专辑涵盖的曲目范围极广,为契卡斯基演奏生涯最全面的纪录。

契卡斯基擅长浪漫派的曲目,特别是需要高超演奏技巧、音彩丰富、意象丰富的乐曲,他都能全力以赴,例如李斯特的许多歌剧模拟曲(Paraphrases)以及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他最具知名度的招牌曲,但是对于古典时期的曲目则不甚在行。契卡斯基被视为最后数位浪漫派钢琴演奏家,他的存在为现代许多演奏者展示了另一种即将永远消逝的伟大诠释法,那就是「全然的音乐性」(Wholly Musical),而这绝非技术可以取代。但由于他个人的特殊癖性,使得人们对他的音乐评价歧见纷呈。

捷克指挥大师:库贝力克Rafael Kubelik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捷克,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一日逝世。与史麦塔纳、德弗乍克一样出生在音乐资源丰富的波西米亚。曾在布拉格音乐院学习小提琴与指挥,一九三四年首度站上舞台指挥捷克爱乐,一九四二年被聘为捷克爱乐执行指挥、捷克爱乐艺术总监,一九四八年离开共产党统治的捷克前往英国发展,开展国际指挥生涯,接著还担任过科芬园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指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音乐监督、纽约爱乐客席指挥等职位。一九六〇年获得马勒勋章,一九七三年取得瑞士国籍。一九八五年宣布退休。当一九九〇年捷克脱离共党统治后,他还光荣地回到捷克指挥演出《我的祖国》,而这场音乐会还被录音、录影 (Supraphon发行),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

库贝力克擅长指挥的曲目除了马勒的所有交响曲之外,还包括杨纳杰克的歌剧以及荀白克、布烈顿的作品。曾经宣称他们「音乐语言中的戏剧性与动人的特质足以唤醒听者心中雄心,获致更好的未来」。而其个人指挥的录音代表作则以史麦塔纳「我的祖国」以及德弗乍克的交响曲全集(DG发行)最为著名。除了指挥工作,也曾创作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曲,以及纪念亡父的安魂曲等。

钢琴主宰:李希特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

一九一五年三月二十日出生在乌克兰的Zhitomir,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七日逝世。李希特的父亲是波兰出生的德国人,为管风琴家以及作曲家,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之下,李希特很小便立志成为一位音乐家,最初他的钢琴演奏完全是自学而来。八岁时他开始尝试作曲,十五岁时成为敖德萨歌剧院的助理,十八岁成为副指挥,十九岁首度公开钢琴演奏。到了二十岁时却放弃作曲,因为他听到父亲演奏萧邦的第十五号夜曲大受感动,便于一九三七年进入莫斯科音乐院,随Heinrich Neuhaus为师,开始正式的钢琴学习,到毕业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一九四五年获得全联邦大赛的首奖后,一夜成名,一九四九年更获得史达林奖。一九六〇年,李希特首度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他的大名才正式登上西方世界的乐坛,虽然当时他已经四十六岁了,但很快便在全球造成前所未有的李希特旋风。

李希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一生热爱歌剧,一九八三年时还曾经制作过一部歌剧,同时他也喜爱绘画,有时亦客串指挥;普罗高菲夫的交响协奏曲发表时,便是由李希特担任乐团指挥,罗斯托波维奇大提琴独奏。早年李希特也以伴奏德文艺术歌曲著名,他不但为妻子Nina Dorliac伴奏,也为舒娃兹可芙、费雪迪斯考等人伴奏。同时他也经常与好友罗斯托波维奇以及作曲家普罗高菲夫合作演奏室内乐,两人亦曾经为普罗高菲夫的两部作品首演,而普氏亦将他的第六、七及九号钢琴奏鸣曲献给李希特,并由他首演。身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李希特是少数能够完全主宰钢琴的演奏家,绝对完美的技巧,让他能够自由地诠释乐曲。他也是个灵感重于一切的感性钢琴家,信手拈来无数漫妙的音乐花朶,浪漫奇情的诠释处处可见。由于他特例独行,音乐风格多样,并没有一定的脉络可寻,相同的乐曲重复演奏也会有不一样的风貌,经常引起正与反极大的评论。其录音作品众多,由BMG将以往由Melodiya录制的旧录音重新发行,包括了十张专辑,可以作为参考。

芝加哥交响之神:萧提爵士Sir Georg Solti

一九一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九九七年九月四日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自幼随巴尔托克、杜南伊、高大宜等音乐家学习,并以演奏钢琴展开正式的音乐生涯。一九三七年被托斯卡尼尼选中担任萨尔兹堡音乐节的助理指挥,一九四二年获得生平第一个大奖──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一九四七年与小提琴家Kulenkampff合作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首次为DECCA灌录唱片。一九五八年起与维也纳爱乐以八年的时间完成华格纳全本《尼布龙指环》,自出版以来即被奉为圭臬:企鹅唱片评鉴三星戴花、日本唱片艺术第一名、TAS发烧唱片榜纷纷列名推崇,至今依旧是唱片市场上的宠儿。

在他与世界各大交响乐团合作经验中,以芝加哥交响乐团最为密切,在大师获得的三十多座葛莱美奖中,就有二十多座是与芝加哥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合作的。在萧提的录音生涯里,已经完成超过两百五十个录音,其中还包含了四十五部歌剧的完整录音。而获得的荣誉与奖项更是不计其数,英国皇家于一九七二年册封他为爵士,法国赠与他Legion d'Honneur、文艺骑士勋章,以及无论是古典或是流行巨星都未能超越的三十二座的葛莱美奖。另外还有牛津、伦敦、耶鲁、哈佛、波隆纳等大学的荣誉音乐博士学位,以及来自世界各大乐团与音乐组织所赠与的奖章。

萧提的优点在于能以极为强大的意志力,以及雷霆万钧之势,挥洒出畅快淋漓的音乐生命。多年的历练,成就今日的大师地位。然而他并不以此自满,反而还时时向自己的旧纪录挑战,至今仍然可见他重新诠释早年灌录过的曲子。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向未来挑战,表现真正的大师风范。许多发烧乐迷特别喜爱他的作品,因为在录音中随处都可欣赏到充满能量的巨大音响,在TAS发烧唱片榜上的《春之祭》与《合唱》交响曲,都可以印证这一点,也因此有人给他「匈牙利发电机」的有趣称号。

原本我们还寄望著萧提大师能够引领我们跨越二十一世纪的门槛,迎向一个音乐与音响澈底结合的崭新纪元,讵料他竟匆匆离去,未曾留下后继传人,放眼现今乐坛究竟还有哪一位指挥家能够带领爱乐者迎向下一个世纪呢?

 

文字|黄哲嵚  音乐文字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