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洲
澳洲Griffith University大众传播毕。在媒体、出版业服务多年,以表演艺术新闻采访摄影、全台各地表演场馆、艺术节、音乐、戏剧、舞蹈节目等活动记录为主。目前为《PAR表演艺术》特约网路编辑。
-
摄影手札睽违五年 美丽不安的现代传说《毛月亮》再现
寓言来临的末日派对 月光晕开未知之途 上帝的手随处涂鸦 人性与科技随之起舞 这场充满奇妙与美丽的身体寓言源于天文现象「月晕」,又称「毛月亮」。当郑宗龙第一次看到月亮周围泛起银白色光晕时,深深著迷。他心中想著,有一天要为它编一支舞。 古语「月晕而风」,暗喻事物即将转变的征兆,睽违五年,《毛月亮》再度于舞台上映照虚实。 2019年,郑宗龙与冰岛摇滚天团席格若斯Sigur Rs合作,将空灵既躁动的音乐横跨在无尽舞台;艺术家吴耿祯和世界剧场设计大奖的王奕盛,打造LED拼接巨型萤幕,穿透在迷幻的音乐氛围里。80片的萤幕像月亮牵引著浪潮般浮沉、翻转或横移,舞者以汗水、肌肉及全身力量与之对话,以原始纯粹的身体动力,突显身处这个时代的大哉问:如果我们可以透过萤幕上的几次轻触,满足各样需求和欲望,那么身体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只有身体本身能够回答。 大疫之后,所有计划都被迫取消,《毛月亮》仿若预言,肉体重新拓荒。2024年,恍如隔世,这场交织人性、科技和身体的派对再次降临。舞者化身为兽,姿态蛰伏,欲望呼之欲出,引领观众围观这座巨幅的身体地景,也藉著月光看照自身。
-
跨界 用5G翻转观演体验
虚实之间 建构《神不在的小镇》
在「文化科技5G创新垂直应用场域建构及营运计划」支持下,国家两厅院将于10月30日推出全台首部5G科技虚实展演剧作《神不在的小镇》,故事描述发生在名为「中正市」的小镇,从网路霸凌事件出发,关照社群世代的现象,探讨网路和真实世界的真假。故事将在两厅院艺文广场上的「中正市」展开,观众可透过实体现场、线上直播观赏,以及线上游戏的参与,体验这一场多视角、多平台、自选故事结局的多元感官飨宴。
-
焦点专题(二) Focus
入门的槛儿与生理的关 角儿养成忒难?!
台湾目前的京剧行当里,老生与花脸都存在传承的断层。老生因故青黄不接,而花脸则始终欠缺,主要是此二者的养成,对演员来说,养成的入门门槛与个人的生理关卡都是关键,就算能够学成出师,现实环境能否提供未来舞台,也还是未定之天
-
艺@电影
再现台湾70、80年代风华
黄春明有感台湾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不熟悉,无法与脚下土地连结,导致产生认同危机。于是,他展开深入民间的拍摄计划,捕捉各地风土民情,希望能为台湾庶民生活的真实样貌留下纪录。
-
儿童歌仔戏搭乘艺术卡车 六乡镇华丽巡演出发趣
由台湾歌仔戏推广基金会与RC文化艺术基金会联手,集结全国各地耕耘多年儿童戏剧能量,将于10月31日乘著「纸风车台湾乡村卡车艺术工程」出发,将歌仔戏带到全国各地,打造具母语推广、文化平权、传统艺术扎根等多重意义的亲子艺术飨宴。
-
一把枪的百年记忆,跨越国界历史共鸣 韩国舞台剧《砰》中文版读剧会台北登场
由台湾C MUSICAL与韩国MBZ COMPANY共同制作的韩国原创舞台剧《砰》(빵야)中文版读剧会演出,今(29)日晚间于台北中山堂光复厅正式登场,为台湾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
2025世界剧场设计展 台湾设计师拿下5座首奖
四年一度的全球剧场盛事2025世界剧场设计展(World Stage Design, WSD 2025),于10月18日至25日在阿联酋文化古都沙迦(Sharjah)举办,由OISTAT国际剧场组织、沙迦表演艺术学院(Sharjah Performing Arts Academy, SPAA)主办,以「明日的遗产」为主题,强调数位与永续实践。大会期间推出超过百场针对剧场灯光、音乐、舞台设计、表演等深度研究的论坛、工作坊、展览与演出。活动分别于沙迦表演艺术学院、沙迦艺术基金会奥拜德.阿尔沙姆西之家(Bait Obaid Al Shamsi)、沙迦研究技术与创新园区(Sharjah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ark, SRTI Park)等地举行,展出WSD世界剧场设计展百件入围作品,并由艺术家、设计师各自挑选作品投件参展。
-
钢琴名家安斯涅独奏会26日登场 经典选曲暗藏巧思
钢琴大师将登台!以精湛技巧和深刻诠释广受乐迷爱戴的挪威钢琴名家莱夫.奥维.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睽违十年再度来台,将于10月26日在国家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会。
-
直击客家女性身分挣扎与成长蜕变 陈家声工作室剧团《蓝衫之下》五年重制登场
2020年首演的陈家声工作室剧团代表作《蓝衫之下》,将于本周重制回归,再度登上桃园米仓剧场,以其独特的幽默语汇与直面现实的「反幻觉美学」,将一场关乎文化、性别与个人觉醒的剧场行动,推向当代青年世代的聚光灯下。
-
穿越幽暗寻找光明 TAI身体剧场《最后的隧道》探索身体与土地深层对话
当你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隧道里,四周只有呼啸而过的车灯与微弱的警示灯光,在那漫长的黑暗中,你是否曾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不仅是一个存在的叩问,更是一趟寻找文化根源的旅程。今年秋天艺术节,TAI身体剧场将带来全新创作《最后的隧道》,这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身体探索,邀请观众一同走进那条连结过去与未来的神秘通道。
-
郑宗龙《关不掉的耳朵》 让声响成为舞蹈动力来源
由云门舞集艺术总监郑宗龙创作、国家两厅院与法国国立凤凰剧院(Le Phnix sc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共同制作的《关不掉的耳朵》,将于10月23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世界首演,今(22)日举办彩排记者会,作品以「声音」为出发点,探索声响如何穿透空气、影响身体与情绪,最终化为舞蹈的节奏与能量。
-
《阿宁咕的狗狗会说话YA~》亲子音乐剧 11-12月台北好评加演
由梦田影像推出、曾荣获金钟奖肯定的动画《小儿子阿宁咕》,改编成适合亲子共赏的音乐剧《阿宁咕的狗狗会说话YA~》,台北推出好评加演场,邀请大小朋友一同进入阿宁咕的奇幻冒险世界。
-
金曲歌后吉那携手变装皇后Bagel Rimrim 客家原创剧场《暗靓》本周登场
客家文化与当代剧场的创新对话即将展开。由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年度旗舰制作《暗靓》,将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台北市客家音乐戏剧中心二楼剧场演出四场,结合金曲歌后吉那(杨淑喻)与变装皇后Bagel Rimrim(赖品翰)两位客家表演者的生命故事,以喜剧、变装与现场演唱,呈现「做自己」的勇气与美好。
-
《这不是个大使馆》2025-2026欧洲巡演登场
在文化部驻法国台湾文化中心支持下,国家两厅院与瑞士洛桑维蒂剧院(Thtre Vidy-Lausanne)共制戏剧《这不是个大使馆》(Ceci n'est pas une ambassad)即将于2025年秋季至2026年春季再次展开欧洲巡演,首站于10月16日在法国里昂禁忌感艺术节(Festival Sens Interdits)策肋定剧院(Thtre des Clstins)登场。
-
IATC-TW年度论坛探讨「关照」伦理 重新定义表演艺术评论
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IATC-TW)将于11月1日至2日举办年度论坛,首次以「Caring:评论的关照」为主题,回应近年#MeToo运动在台湾表演艺术界掀起的伦理反思浪潮。这场为期两天的论坛将于表盟沙龙举行,邀集评论人、创作者与行动者共同探讨一个核心命题:评论如何成为一种具关系性的行动?
-
布拉瑞扬组织「排湾族梦幻队」 双十连假卫武营再现《我.我们》第一部曲
成团十年、甫获文化部「台湾品牌团队」殊荣、首度完成美国巡演备受好评的布拉瑞扬舞团,将于10月11日、12日在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歌剧院演出。国际级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领军,携手金曲歌后ABAO阿爆(阿仍仍)与艺术家磊勒丹.巴瓦瓦隆,三位跨世代排湾族艺术家组成「梦幻队」,共同带来创作作品《我.我们》第一部曲,引领观众开启一场结合当代舞蹈、电音与多媒体影像的文化派对。
-
以身体冲煮时光韵律 伍拾制作《咖啡厅Dance to 40+》探索熟龄舞者生命厚度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咖啡厅往往是人们寻求片刻宁静的「第三空间」。对舞者而言,舞蹈何尝不是生命中的避风港?伍拾制作即将推出的新作《咖啡厅Dance to 40+》,由四位资深舞者苏依屏、郭乃妤、许玮玲、邱钰雯共同编舞演出,透过身体语汇探讨舞蹈在40岁后的生命阶段中,如何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
用艺术碰撞灵魂 2025台东艺穗节以「我是谁?我在哪?」诘问世代焦虑
有别于2024年「选择障碍」聚焦外在犹疑,2025台东艺穗节将以策展主题「我是谁?我在哪?」直击当代世代内在焦虑,更深入探问自我认同,12场环境剧场、8场艺术工作坊,并首度推出6条「艺穗撞游」套装行程,将艺术、旅行与在地文化串联成完整体验。
-
嚎哮排演音乐剧《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 结合台语饶舌嘻哈登场
嚎哮排演推出全新台语饶舌音乐剧《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历经五年筹备、制作总成本突破千万,本周末于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热闹登场,连演12场。这部作品结合台语饶舌、嘻哈文化与亚洲家庭日常,以幽默与情感交织的剧本,带领观众重新思索「成功」的定义,展现台湾原创音乐剧的创新能量。
-
全民大剧团音乐剧《脑内失控的iTunes》中秋连假登场
全民大剧团疗愈系代表作《脑内失控的iTunes》将于中秋连假登场。这部融合脑科学、心理学、医学与音乐治疗元素的原创音乐剧今年度再度加演,卡司不仅延续原班人马音乐才女林逸欣与「最强模王」林俊逸,更邀来百变女星小薰(黄瀞怡)与甜美女声Angie安吉加入,为舞台注入全新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