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打造的实验平台「戏曲梦工场」今年迈入第八届,以「乙巳革命」为题,号召六组创作团队将从历史、社会、文化与自我认同出发,挑战戏曲的既定边界。六档作品涵盖布袋戏、歌仔戏、京剧、马戏与科技艺术等多元语汇,从8月30日至10月5日于台湾戏曲中心多功能厅接力登场。
「戏曲梦工场」连续三年由汪俊彦策展,他表示「乙巳革命」聚焦於戏曲在现代性冲击下的自我革新,象征戏曲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回应。当社会面临焦虑、过载与剧烈转型,创作已不再仅仅是情感表达,更成为一场「非做不可」的剧场革命。六档节目以多元剧种语言共同编织出戏曲美学的崭新面貌,同时试图指出戏曲剧场始终回应世界现实,无论剧场内或剧场外,观众、演员与创作者一直就是革命的继承者与发动者。
8月30日至31日打头阵的是明日和合制作所《嘉庆君梦游台湾》,以新世代视角重构一段台湾人耳熟能详却未曾深究的电视歌仔戏文化记忆,带领观众一同「梦游」一段历史、媒介与自我认同交错的奇幻旅程。接著于9月6日至7日登场的义兴阁掌中剧团《英雄制造》,透过布袋戏探讨革命英雄的各种人生版本。延续义兴阁一直以来摇滚反叛的脉动,以真伪穿插的纪录剧场形式,邀请观众共同经历一场英雄不死的旅程。9月13日至14日上演合作社《前方有三岔路口》,脱胎自京剧名段《三岔口》,以身体技艺作为「唱、念、做、打」的媒介,将观众带入选择与命运交错的模糊地带。在黑暗中持续探索找寻革命的出口。
9月20日至21日,由台北木偶剧团推出的《闹.NOW》,则以传统偶戏为媒介、「闹」为核心,对既定的模式规范发出的挑战。借由《西游记》广为人知的孙悟空「三闹」故事,映照出布袋戏演师生涯的挣扎与突破。9月27日至28日登场的乌犬剧场《低.俗.画本》让不同的美学相互辩证,试图找回「非典型」主角的登台可能。透过发生在监狱里的神秘相遇,开启一段建立关系、允许差异的对话练习。
压轴演出为10月4日至5日「壁」制作委员会《皇上还没来的时候》,由荣获第3届桃园科技表演艺术奖竞技组首奖及广艺特别奖的金奖团队打造,融合京剧与AI即时生成技术,透过讯号的输入与输出,在虚实之间穿梭,展开一场横跨历史与当下的时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