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彦
剧评人╱国立台湾大学华语教学硕士学位学程专任助理教授
-
回想与回响 Echo
神不在,谁在?(上)
整体而言,《神不在的小镇》更像是19世纪写实主义发展前,约莫盛行在欧洲一般观众间的通俗剧(melodrama)。既然如此,对我来说,思考《神不在的小镇》便从对于角色与故事本身的分析,转向至为什么这样的故事,需要这样现场与线上的多频道形式支撑?换句话说,相对以传统戏剧性作为支持的故事性而言,《神不在的小镇》在内容上到底发生什么事,已经退位于形式之后,因为预先被设立的形式本身,可能才是创造这次表演的「内容」。
-
回想与回响 Echo
神不在,谁在?(下)
在形式等于内容的《神不在的小镇》,制作取代了导演,创造新的剧场关系;当主导剧场性的是制作而不是导演时,《神不在的小镇》提问的,就根本不再是剧场或科技艺术中反复缠绕的虚/实问题。对我而言,是频道与选择、资源与调度;剧场人念兹在兹的「现场性」,也因此必须重新定义。
-
跨界对谈 王安祈X王墨林
爬梳观众面貌,重塑剧场历史
两厅院35周年系列活动「平行剧场轨迹与重影的厅院 35」由文件展、展演与论坛3部分组成,论坛以「情感」、「自由」、「实验」、「世界」4组关键字为主轴,首场邀请台湾当代戏曲灵魂人物王安祈老师,与长期耕耘小剧场的王墨林老师共同主讲,两位主讲人在关键字「情感」命题之下,生动细述由台下观众成为创作者的历程,其中交叉环境与个人历史,不时引起现场热烈反应。论坛也期待透过感性视角的对望与回看,揭露在小剧场与传统戏曲的剧场时空里,观众与创作者情感交流上的同质性,并借此对台湾近代审美脉络的发展与流变进行整理。
-
ARTalks
多重(无法)翻译的原民精神状态:《我好不浪漫的当代美式生活》
编按:本剧为部落聚会所制作「你有几分熟:3OLO联演计划」的3出独角戏之一,由卓家安主演,以一人多角方式,从旁观角度描述台北长大的女孩巴奈林,因梦见白螃蟹召唤她回到妈妈的部落,要她振兴太巴塱文化而到部落工作后的种种。
-
ARTalks
生死民俗、看破香火!:《阴间条例:冥战篇》
编按:改编自台湾金漫奖作品「Salah-D」创作《阴间条例》及韦宗成创作之《冥战录》。故事透过一场生死簿的阴错阳差,牵扯出七爷八爷的前世未偿宿愿,也观照「信仰」在网路时代下的意义。
-
焦点专题 Focus
《李尔在此》有多老?
当看见吴兴国一人在舞台上须臾间自由进出诸行当与多角色之间时,种种复象重叠似乎浓缩与暗喻了百年来京剧表演的巨变:从众班到独角;自民间盛极一时,到今日几乎由国家全面主导,无论从民初中国或是从日殖台湾的角度来看当代,诉说京剧现代的身世与遭遇,似乎本身就是当代戏曲的母题。 《李尔在此》的李尔不只老,而且还同时揭露了他身上其实肩负了众人与时代的身分与眼光。
-
戏剧
未辩证的身体 何能回应历史?
我更想追问的,不单是仍待训练与养成的演员╱舞者,而是导演几乎理所当然地接受看似继承自欧陆舞蹈剧场的种种现代舞身体表现与语汇。在表演之中看不到这个新成立的剧团与其当代演员对于如何展演、该以何种身体形象呈现,提出必要的辩证与思索。如果身体是物质的,它必然也同时是历史的。站在此刻的台湾,意图回顾五十年戒严经验或重省至今已然八十年的时空维度,提炼取法之道竟是如此简便借用的身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