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献上记载著,曾有三百多个羌人头被砍做为祭品,这骇人的场景仿佛划越时空的呐喊和悲鸣,激越起编舞家创作的火花,做了新舞〈羌俑〉。这个好战的民族,似乎注定了要在历史的长河里载浮载沈。今年春天,编舞家还亲赴眠岷江上游海拔三千公尺的阿垻藏羌族自治州,和羌族人过了两个月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令人好奇的是何以在众多少数民族中,编舞家惟独选择这个位于四川省岷江上游的部落做为舞蹈创作的素材呢?根据史料和民族学家的硏究,羌族原为炎帝的后代,远古时代即有相当程度的文化发展,《竹书纪年》便记载著西元前一千多年、周武王即位时,羌族前来献舞一事,可见早在当时,其舞蹈艺术已臻至成为外交礼节的精致阶段了;而另一方面,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其好战的天性,向来便和邻族不睦,也注定了在历史长河里载浮载沈的悲剧命运。曾经,他们华胄承宠,被迎为上宾;几度,又沦为牧奴苟延残喘;最后,和牛羊一起做为贵族的殉葬品。
甩动前臂和同手同脚为羌族舞蹈的特征
刘凤学在硏究古代舞蹈时,惊讶地发现甲骨文献上记载著,曾有三百多个羌人头被砍作为祭品的记录,这骇人的场景,仿佛划越浩瀚时空的呐喊和悲鸣,激起舞蹈家的创作花火,让她亲赴羌寨,体验羌族的生活,硏究羌族的舞蹈。由于几经动荡波折,今日散居在四川省阿垻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族人,虽然保留其传统信仰和仪节,但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不免受到邻族(藏族)强势文化的影响,要完整地呈现其古代舞蹈已不太可能。
整体而言,现在的羌族舞蹈分为四类:一、同乐、休闲舞蹈,二、祭祀舞蹈,三、礼仪舞蹈,四、军事舞蹈,舞蹈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甩动前臂、同手同脚和躯体拧转。羌族人是多神信仰,特别敬拜山神,非常喜欢白色的石头。音乐则以四分之二拍为主;羌族这个名字,会使人脑中浮现诸多唐代边塞诗人闻之落泪的乐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是的,这个现代人只能从诗句中去揣想的羌笛,亦为羌族舞蹈的伴奏,它将随著〈羌俑〉回荡在台湾的舞台上。
无法呈现古代羌舞原貌,固然是种遗憾,但就如〈汉俑〉(依据汉朝雕刻和陶俑的形象所编创)融合古典精神和现代舞营建出的独特质感,〈羌俑〉的现代色彩部分有著更深沈的情感表现,那是失落的民族情感和记忆。
古代舞蹈的重建
〈投壶戏〉和〈招魂〉在纽约演出时深得舞评家的垂靑。〈投壶〉本是把箭投入壶内的一项传统活动,为六艺之一「射艺」的延伸,常在酒宴中进行,此风为士大夫所好,并流行到民间。此舞的创作参考许多的古书文献以及汉朝的石刻,用水袖来展现古代女子投壶时的轻盈优美。取材自楚辞的〈招魂〉漾著迷蒙的宗教气息,也许是因为古代「巫」「舞」同源的原故吧!〈招魂〉充满了自我探索和矛盾挣扎。
刘凤学说她很喜欢楚辞中的一段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她觉得始终有硏究不完的东西,从事舞蹈编作,最难的该是重建古代舞蹈吧? 「古人实在了不起,用几个简单的文字敍述就把整个舞蹈留存在文献上了,只可惜后世的我们鲜能去理解它们。」刘凤学坦承:「三十年前我就找到了很多的舞谱,但直到三十年后,才有足够的能力将它们化为舞台上的生命,也得感谢我的指导教授帮忙我解析和找全舞谱。」「当初认为,从事舞蹈创作,也要重视舞蹈的传承,于是才重建古代舞蹈,没想就一路下来做了这了这么多。」
让音乐和舞蹈达到自然的和谐
感觉上,刘凤学的舞蹈较重视与音乐的契合,「当然,音乐可以当作一种背景来衬舞蹈,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把音乐舞蹈交织在一起。」「因为音乐也有其呼吸和节奏,舞蹈和音乐的节奏达到一种自然的和谐是我大部份创作的呈现。」「我常被节奏强烈的音乐吸引,这也是我编作布兰诗歌的原因。」刘凤学来自冰雪之鄕黑龙江畔,凭著对舞蹈的执著,走过一甲子的中国近代史,她心中的梦依然美好……
文字|王纯欣 舞蹈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