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族的「好来寳」说唱表演,演出〈飞腾的骏马〉。(蒙藏文化中心 提供)
歌舞 演出评论/歌舞

蒙藏风情今时景

两场「蒙藏之夜」的演出,使得台湾观众能够亲近远在天边异族同胞的民俗风情。遗憾的是,场地设备不良,少数观众不懂礼貌,造成了欣赏节目时的干扰和不快。

两场「蒙藏之夜」的演出,使得台湾观众能够亲近远在天边异族同胞的民俗风情。遗憾的是,场地设备不良,少数观众不懂礼貌,造成了欣赏节目时的干扰和不快。

《蒙藏之夜》

12月14〜15日

国父纪念馆

近几年两岸文化交流频繁,大陆许多知名艺人及艺术表演团体,均曾先后来台演出,其对国内艺坛所造成的影响与震撼,是大众有目共睹的。十二月十四、十五两日,国父纪念馆有两场名为「蒙藏之夜」的演出,特请了内蒙古乌兰牧骑歌舞团与西藏民族歌舞团,合作演出两场。借由两团的到访,让我们这些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能够真正的了解到蒙藏同胞的表演艺术。

扩音设备造成失真及噪音

开场首先演出的是藏族的宗教音乐仪式──「扎西古次」吉祥九重天。以往曾在《八千里路云和月》节目中观赏过此项表演,虽然同是祭神祈福的表演仪式,却与本土的同类表演仪式有显著的差异。而此番如此近距离的观赏,才真正的借由情景交融而有所体会。

在演出途中,司仪曾予以解说,声音却遭扩大机所传出的乐团伴奏声所掩盖,这虽是个小缺失,却可以看出国内的演出场所,音响效果普遍不良。就以国父纪念馆为例,本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演出场地(开会倒是不错),场地过大,堂音残响的效果又差,所以,演出往往须借助扩音设备,而失真及噪音是扩音的最大通病。除了中正文化中心的两厅院之外,举凡中山堂、社教馆、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北县县立文化中心、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均多多少少有某些方面的缺失,硬体设施的不足与现有场地的加强改进,是当务之急。

接下来的数场舞蹈表演均可看出舞者在技术、编舞、服装及风格上的用心。更难得的是,由唱者自行弹唱方式所展现的好来宝,说唱的形式附加上舞蹈动作的配合,肢体语言再加上面部鲜活的表情,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女高音仓决卓玛唱了首〈阿里山的姑娘〉,立即造成轰动。大陆的民族唱法在处理此类歌曲方面,恐怕是较美声唱法要来得优越及适当。另外一位超级女高音歌唱家牧兰为国宝级的声乐名家,以往只能借由录音带来欣赏她曼妙的声音,现下能临场亲聆,快慰平生。她唱了两首曲子,不难听出她的声音已明显的老化了,缺少年轻时的甜质;但三十几年的修为及功力,却使得表演内涵及歌技均达到了巅峰。文革时期所遭受的苦难,并未对她的艺术生命造成重大影响,对一个自学有成且执著于艺术的天才演唱家,苦难反成了激发潜能的原动力。

歌舞生动.色彩丰富

另外还有几项演出,如宫廷歌舞、白面具舞、六弦弹唱、男女群舞均甚具特色。终场压轴的歌舞剧〈蒙古族的婚礼〉,亦是具有传统色彩的杰出表演。随著剧情推演,舞蹈配合著音乐,将蒙古族人的婚礼迎娶、应对进退及民风特色,丰富且生动地表达出来,令人激赏。美中不足的是,串场的配乐是用录好的带子来播放,舞者须对嘴。

而此次的演出,不知何故,顺延了十分钟才开场,虽是如此,仍有多人迟到,更有甚者,不知从那儿冒出个××小委员,都已迟到入场了,还仍与其他人寒暄,这对于在台上演出的表演者是顶不尊重的。对于表演艺术及艺术家的尊重,是最起码的常识,相信号称文化大国的我们,是不用他人一再的反复重申及提醒的。

 

文字|王长顺 音乐爱好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