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来恩技巧是目前美国盛行的动作调整技巧。一月份,她应邀来台授课,将自己体会出来,由骨骼带动动力的新观念介绍到国内。
一手放置耻骨,另一手放至尾椎骨上,合上双眼,集中注意力使身体放松,让呼吸自然顺畅……吸气……吐气……
来自纽约的苏珊.克来恩应「多面向舞蹈剧场」另类舞蹈营的邀请,到国内举办五天的硏习营,引领学员们分享她多年精心硏究的技巧。
参与此次硏习营的学员中有剧场人、舞蹈工作者、教师等,更广至全然无关的圈外人或新新人类。为何能吸引不同爱好的人士集于一堂,想必克来恩技巧有其独到之处。
众多纽约舞蹈家的老师
克来恩的学校成立于一九七四年,学生包括许多美国的编舞家,例如比比.米勒(Bebe Miller)、依芃.蕾娜(Yvon-ne Rainer)、瑞夫.雷蒙(Ralph Lemon)等,更有远近知名的崔拉.莎普(Twyla Tharp)、露辛达.柴尔兹(Lucinda Childs)、大衞.戈登(David Gordon)、道格拉斯.邓(Douglas Dunn)等舞团。还有前不久于国家剧院演出,被封为后现代之后的前卫舞蹈家崔莎.布朗(Trisha Brown)都是她的学生,崔莎并指定克来恩为舞团的老师,由此可见其成就非凡。
克来恩技巧之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从五岁开始学舞的苏珊,在她十九岁时因左膝受伤而无法继续舞蹈生涯。虽遍访名医但最终结果还是绝望的。在求人不如求己的情况下开始了自我挑战的旅程,也因此,克来恩日后成了肢体动作治疗家,且是持有执照的针炙师。此技巧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舞者真正了解他们的身体,并重新正确地调整具体的方位。如同车子一样,身体也需要定期保养,克来恩技巧就如同汽车保养厂,付予舞者一个新的机会。
从人体对骨骼的认识进行改革
克来恩技巧是以人体解剖、骨骼的联想,及动作分析为主要内容。在身体结构中骨骼有最深入和最紧密的细胞组织,所以她以骨胳为此技巧的主要角色。她并且认为骨骼为生命的原动力,如果能正确地调整骨骼的位置,最接近骨骼的深层组织自然而然地将骨骼与肌肉连接起来,身体在舞动时就能更有效地发挥。除此之外,在她的肢体分析里,骨盘为重要关键,也是所有动作发展的根基。根基稳住后,上半身(脊椎)则可尽兴地传达情感,下半身(下肢)则可畅游无阻地在空间移动。而脊椎、骨盘、下肢连接的肌肉群──腰大肌、内侧肌、六条外转肌及骨盘底肌肉群,是她肢体课程中缺一不可的训练。
在这五天的硏习营里,她是以同好的身分来剖析身体,而不是以医师的观点来解说,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易了解。每天九十分钟课程有一半的时间在讨论,结果当然是对自己有更深的认知。相对地,练习时每个人就有自己的方向可依循,而不会一昧模仿,如躯壳在跳动。在一次印象深刻的讨论中,一位职业舞者问及,为何走路时尾椎骨为主要起点而不是骨盘或其他部位?克来恩表示上半身的能量分为五个主要部位,由颈椎、胸腔、腰椎、荐椎(即骨盘位置)移动至尾椎,最后由尾椎集中所有能量移回荐椎成螺旋状,散发至两腿行走,故尾椎为行走的主力。
新观念、新体验
由于这是新观点、新的体验,在疑点上也就相对地增加。有人就认为这不等于是个「骷髅」在跳舞吗?无论何种姿势,站、躺、坐、走,在练习时,一再强调以「骨骼」为起点,这也就不由得她们会如此认为了。这确实扭转了旧有的习惯──「用肌肉来移动身体」,──因此要大家放弃「惯性动作」亦是此技巧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课程中发现经过慢慢调适后,身体下半身肌肉的协调性确实较为完整,比以前「脚踏实地」的多,这是前所未有的感受,我想任何一个愿意接受新讯息的人很快便能进入另一度空间的探险,而择善固执的则是在原地打转,与自己搏斗。
克来恩技巧训练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如何找到属于舞者自己的肢体语汇。传统式的舞蹈技巧在于局部肌力训练(如大腿内侧肌的外转),技巧的高超在于旋转多寡或抬腿时能「撑」多久而定,舞者的定义更是以「外形」来评断好坏。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之下,为了使自己舞技更上层楼,不懈怠地训练是必经过程,然而却万万没想到长久下来的练习不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身体受伤而动弹不得。此导因于何呢?错在哪里?如此地认真学习竟无法达到理想中的目标,换来的是始料未及的反效果。「压在行李箱太久早已忘了这回事」,或者是早已习以为常,亦或是根本就麻痺了。我相信这是所有舞蹈工作者的心声。
不是每个人都有完美的身体,更不是每个人都可将自己的程度与「舞蹈明星」相提并论。我认为每个人不如多花些时间去了解自己,并分析所有的技巧训练是否合适自己,找出问题的症结在哪儿。是方法不对,还是没得到要领?我想这些都是一个珍惜自己的舞蹈工作者该深思熟虑的,而不只是个会手舞足蹈的传播工具而已。自己在身体上、思想上、心灵上,合而为一,成为真正的自我,这才是真实的舞者,才是克来恩技巧之精神所在。
文字|姚淑芬 舞蹈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