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漪驾鹤西去 从此世间无美人
(印度神童预言4月13有大事,世人纷纷猜测,是疫情、地震还是经济,对我而言,竟应验在华美人驾鹤西归。)
(印度神童预言4月13有大事,世人纷纷猜测,是疫情、地震还是经济,对我而言,竟应验在华美人驾鹤西归。)
故事发生在某一天的傍晚,突如其来的事件迫使所有人在不同的抉择下,走入再也无法回头的命运。《托斯卡》是作曲家浦契尼中最写实的歌剧,但在不寒而栗的剧情下,几段的时空凝结又唱出撕心裂肺的情感谁知道,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自己的生命就要终结;谁又知道,期待情人的重逢却迎来冰冷的尸体。 是八点档肥皂剧,但是戏与人生不也是一个等号?一位是编舞家,一位是指挥家,林怀民与吕绍嘉却对艺术有著相似的心境。在人人都希望将梦想飞高高的时刻,他们却频频找回自己,碰触心灵的最深处。为了NSO《托斯卡》的演出,吕绍嘉邀请林怀民再度为歌剧执导,在两人创意持续发酵之际,一起聆听两人人生中的写实与不写实。
继去年《月夜情愁》后,「台湾戏曲艺术节」再度推出旗舰制作《当迷雾渐散》,找来编创才女施如芳与鬼才导演李小平再度合作,以台湾中部风土人文为题材,故事以林献堂家族为轴心,时序跨越清领、日治及战后,辐射出大时代下仕绅家族、知识分子与台湾电影人的命运流徙与处境抉择。虚、实交织,非线性叙事的结构,戏中戏的穿插映照,挑战著剧组的制作诠释功力,也让观众藉著林献堂的心路历程,在堆叠中渐次穿透,听见台湾人心中的声音。
排戏过程中,许秀年感受最深刻的一场戏,是在舞台上播放著《流浪三兄妹》的电影场景,饰演罗太夫人的许秀年,看著自己小时候拍的电影,另一名饰演小秀年的童星出场与罗太夫人对话时,也是年姐在跟小时候的自己对话。
林献堂带著儿子环游世界,「他看到了全世界之后,更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满怀理想回来,为台湾人向日本政府争取自治。」如同当时随著云门舞集世界巡回演出的王荣裕,回到台湾后,他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以及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辩士这个角色从头到尾贯穿全场,却是一个虚拟、形象模糊的人物,这在传统歌仔戏中从未见过,「顶多是鬼,但鬼出场也有鬼的身段。」孙诗咏说,而辩士却必须抛弃以往的传统戏曲程式与套路,只能从演员自己身上一点一点长出来。
从江苏昆山地区的土腔,到曲师魏良辅改良、转音悠远的「水磨调」,从单纯唱曲到文人纷纷投入创作剧本的「昆剧」,昆曲(昆剧)的六百年历史就是在不断演变中积累出丰厚文化内涵和精致表演艺术,虽曾在「花雅之争」后没落消沉,却也在新时代重返舞台,从传统中创新,为找寻下一代观众,继续百变
没有官方资源,昆曲却能在台湾落地生根,进而开出奇花异卉,可说是因缘巧合,加上艺术家的热爱与努力。近年来,除了指标性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与《玉簪记》,还有致力昆剧跨界创作的二分之一Q剧场,因昆剧小生温宇航加入而带出昆剧创作路线的国光剧团,多元的演出,让台湾观众从「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到看到满园「姹紫嫣红开遍」,昆剧在台湾,已然从荒芜中雕塑出属于台湾的昆剧美学。
从探问「日本台湾南洋」,发展到以「身体移动边界」为创作核心,导演区秀诒与台湾演员郑志忠等人联手创作了《南洋情报交换所》,透过史料的搜集重组,此剧以各种文本转换为台词、对白,构成一出如真似幻的谍报剧。
对于南台湾国家级场馆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即将开幕,朱宗庆兴奋期待,但也认为未来经营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他表示,国际一流的剧场不是只有在北部、中部,南部新建剧场也同样可以带动需求,「在『剧场驱动』的理念下,以前讲母鸡带小鸡,这是必然的,就像有云门的创设,带动了后来有这么多的好团体。有剧场,才有战场,也才有资源,它可以带动艺术家创作,带动观众。」
从五岁开始上台,迄今已在歌仔戏表演上耕耘了一甲子,「永远的娘子」许秀年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年获得传艺金曲奖戏曲类特别奖也绝对实至名归。六十年的表演岁月,许秀年总是兢兢业业,持续精进,不畏接受挑战;现在思考的是如何将一身功力传给下一代。但看似顺遂的表演生涯,没说的是没有童年的过往与扛起戏团招牌的压力,还有各样的身体病痛,即使如此,她也从不诉苦,「可能是受妈妈身教影响,她不诉苦,我也不诉苦。」
从剧情来看,《绣襦梦》完全颠覆传统本子大团圆的结局;表演形式上,除了昆曲,还加入日本舞踊、三味线演奏、传统讲唱艺术长呗及现代偶戏;世界首演场地在日本横滨能乐堂,剧场结构为「桥挂」衔接主舞台,与现代剧场镜框式舞台不同,禁设布景机关,不能使用字幕辅助观众了解剧情。面对这样一出不同语言、文化、艺术形式的实验新编昆剧,温宇航表示,「我是以慎重、胆大、心细三种态度做这出戏。」
《代孕城市》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爱尔兰作家雨果.汉弥尔顿的同名小说,郭贝尔从书中汲取灵感,将文字编织成一个走出音乐厅外的音乐剧场。在与多个城市共振创作后,《代孕城市》将连线台北,将在台北捷运的北投机厂中,让台湾乐迷跟随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的脚步,走进这个重机械基地里的城市音景
陈老师在排练时是个相当严肃并且霸气十足的音乐家,在舞台上则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指挥家,每次看他指挥,总是不自觉地令人聚精会神地注视著,看著他指挥时动作小小的,但是情感却无限放大,好像世界就在他的手中千变万化。而义大利歌剧更是陈老师的拿手绝活,深刻且内敛的情感,掌握呼吸的脉络,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曾任国内三大公部门交响乐团副团长,身兼学术研究者、艺术教育者、节目制作人等多元身分的何康国,于二月份接下了悬缺多时的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团长重任。他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冲锋陷阵的人,「在人生过程中,只要发现有些缺口,就会想要冒险去突破它!」回看他的人生历程,著实印证了他温文儒雅外表下,有一个不畏挑战的灵魂,他期待北市交能够结合在地连结,回溯人文历史,结合不同的艺术领域、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人称「吴博士」的教育心理学博士吴静吉,因为将在美国时与纽约La MaMa实验剧坊的经验与训练方法带回台湾,带入兰陵剧坊,而启动了台湾现代剧场的发展。他认为兰陵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是个摆渡人,给了他们功夫,自己去打天下。」兰陵人各自单飞后,那套训练方法却像「变形金刚」应用在EMBA、企业界、艺文界等不同对象,多年来,「创造力」一直是吴静吉教学主轴。他强调,技巧可以学习,唯有创意才能变成资产。
兰陵40《演员实验教室》排练场上,导演金宝(金士杰)、演员兼副导马汀尼并肩而坐,为正在场上排练的刘若瑀段落打拍子 即使脱离学生角色数十年,两人依旧是书包挂。马汀尼用了十多年的书包大王,满是缝缝补补;金宝的书包倒显得新,那是舞台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两百场演出纪念。 工作结束,两人不约而同往户外集合,吞云吐雾。没有太多交谈,只是放松地吸与吐,青春记忆就在烟雾中浮现:双十年华的马汀尼,崇拜西蒙.波娃,疑惑:为什么女生不能打赤膊?小便不能站著?缴交第一个兰陵作业是把枕头夹在大腿间;白天脑袋冒著许多思春小泡泡的金宝,进了排练场泡泡撑破,对著眼前漂亮女团员推拖拉扯,在兰陵开放剧场训练下,身体瞬间透明,非男非女。
今天的他们是老师、是导演,抑或是谁的主管,是各据一方的翘楚,是有家、有子,有所成就、在社会上得以立足、拥有一定地位和名声的成年人。然而,在这些故事里、舞台上,在他们自己的回忆中,却没了这一层层的武装,必须被迫去面对并重现自己生命中最不堪、最不解、最迷惘,或最「爆炸」的时刻。在《演员实验教室》里,他们是压抑的妻子、郁闷的男孩、后悔的女人、逃跑的孩子、热血的青年、羞愧的学生
日常的排练生活, 没有掌声的舞台, 孤独的身体往剧院路上。 与观展者对话: 1. 什么样的际遇, 在幕后? 2. 纪实,纪虚? 3. 纪实者的身体, 在剧场之内,之外? 4. 身体成就剧场, 剧场成就身体? 5. 谁的身体, 谁的剧场? 6. 摄影,书写身体,书写剧场? 剧场,书写身体,书写摄影?
她与他,她们与他们,温柔地、激情地、暴烈地,或相互拥抱,或彼此玩弄,或行礼如仪,或剑拔弩张在碧娜的舞台上,世间情事如是缤纷流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