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莫斯科音乐界,大家仍然传诵著Krainev当年获柴可夫斯基大赛第一名的事迹。他处理音乐向来展现的戏剧性与长且广阔的乐句,使得一开始弹奏的萧邦叙事曲,就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而另一场Shtarkman的协奏曲演奏,则呈现了一颗纯洁的心灵,仿佛亲自出于萧邦的琴键。
今年三月的莫斯科,厚厚的积雪开始融化,天空也由灰色慢慢地变得蔚蓝清澈,太阳在正午时也暖暖地洒在各家各户的窗口,莫斯科的市民在经过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后,终于盼来了春天。同时在这个时节,也迎来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厅,为纪念萧邦逝世一五〇周年而举行的两场钢琴纪念音乐会。
诗人的幻影
萧邦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钢琴作曲家,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钢琴曲。他的乐曲常具有创造性,表现钢琴的特色。他在钢琴音乐上的成就,可以媲美贝多芬的交响曲、巴赫的清唱剧,与华格纳在乐剧上的成就。所以,任何一位从事钢琴艺术的演奏者,都会终生演奏萧邦的钢琴作品,探寻表演技术法门,并研究萧邦钢琴音乐的特质。按乐评家J.C. Hadden的评论:「波兰对萧邦作品的影响有三;第一,它决定了萧邦作品的主要形式,波兰民间传统音乐的舞曲形式与节奏。第二,萧邦习于用一个单一的重复句,或两个交换的乐句来组成一个乐段,用于对照式的插曲之中,形成一个非常适切的背景,以便与中心部分造成强烈对比。这种情形,在他的马厝卡舞曲之中运用最为成功。第三,萧邦受波兰音乐调性影响很大,波兰民谣大部分是以中古时代的教会调式写成,这些调式的痕迹,在他的马厝卡舞曲中也隐约可寻。」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家与钢琴表演艺术教育家Neuhaus说:「如果说任何艺术的中心部分,它最深刻的实质和隐秘的思想是诗境,那么,像萧邦这样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如此丰富而完美地表现诗境的天才,在艺术史上并不多。无论他写的是『小品』:前奏曲、练习曲、马厝卡舞曲、圆舞曲,还是他的奏鸣曲、幻想曲,叙事曲。每一个音符与乐句都充满著诗意;每一部作品都极其完美、鲜明,有力地表现著完整的诗意形象──诗人的幻影。萧邦的艺术之所以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而能获得空前广泛的流行;它那经久不变的美,之所以如此轻易而自然地获得永远令人艳羡的前途,其原因正在于此。」
来自敖德萨的Krainev
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在三月十日,由一九七一年柴可夫斯基大赛第一名,来自敖德萨的天才钢琴演奏家Krainev演奏,我们都知道敖德萨这个临黑海边的小城市,孕育了许多国际知名演奏大师,像Richter、Gilels、Oistrach,他们的童年与少年生涯都是在敖德萨度过,在那里开始接受音乐演奏的教育,青年时代来到莫斯科进入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Krainev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才演奏家,他来到莫斯科后,先跟随俄罗斯钢琴表演艺术学派的鲜明代表Neuhaus学习,几年之后又随小Ncuhaus继续学业。在莫斯科的音乐界中,大家可以记忆犹新地讲述他在一九七一年获得第一名时的每一轮演奏曲目,年轻的Krainev在那时就已经显露出他对音乐的热诚,他处理音乐时所表现的戏剧性与辉煌,与他线条长而广阔的乐句,这一切天才般的演奏都可以从他演奏很短的Scriabin的练习曲第十首中,听到两手八度不断向上扩大的音乐张力,与庞大的音乐格局来对比中断乐曲的抒情、温暖的片断。我们也都知道,前期的Scriabin作品中,对和声与调性的运用受萧邦钢琴音乐的影响非常大。三月十日的音乐会一开始,他就用萧邦的三首叙事曲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心。
充满辩证的叙事曲
我们在研究萧邦的叙事曲时都会知道:叙事曲的掌握与演奏对于钢琴演奏者们,从整曲曲式上的整体性,与从头至尾的连贯性是多么地难于掌握,就更不用提那每一次的节奏与情绪特性转变的中间衔接段落,是多么地让演奏家们费尽思索。听Krainev的叙事曲,让人想到了Neuhaus对「音色」精准的解释:「音色的美,不是感性的、静止的,而是辩证的概念;最好的声音最完美地表达该处内容的声音。」对这样的体会,是笔者从Krainev演奏萧邦叙事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后,才顿时体悟到的。在演奏进行时,笔者被美妙的音乐诗境牵引;被每一乐句的起伏带著上上下下,可是却也会被强烈的情绪转变引起我的不知所措。在fff的一组组和弦和声转变中,笔者的耳朵会不习惯这么鲜明的情绪特性转变,会认为在现代钢琴上演奏萧邦的fff是否太过于庞大吵杂?可是直到音乐的发展趋于平畅,直至最后一个音符,在笔者的面前却呈现了一幅清晰的音乐画面,整个音乐形象如同一片巨大景色,登高俯瞰,无论整体还是细节都一览无遗,清晰无比。尤其在第三叙事曲中,极明显的故事叙述线条,听众会随著不同的和声转变感受到情节中湖妖与男人的迷茫,与最后坠入湖中的迷失……,玲珑剔透地映著萧邦的诗人幻境。
在叙事曲后,Krainev演奏了萧邦作品中的精髓,即萧邦的马厝卡舞曲。刚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的孩童们,都会练习弹奏一些萧邦在教学生涯中专为学生创作的小型马厝卡舞曲,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掌握钢琴演奏的短小乐句的线条,并且了解舞曲弹奏的韵律,与掌握切分音的弹奏是如何在乐曲中表现作品的特质。不过用Krainev的演奏比照傅聪或A. Rubinstein的话,可能我会认为傅聪与A. Rubinstein的演奏更接近萧邦的诗人气质。
重新释读波兰舞曲
但在马厝卡之后演奏的波兰舞曲,就可以高度赞赏Krainev对英雄波兰舞曲中切分音处理的特性表达;中段过渡时左手演奏不同于典型波兰舞曲的节奏特性的释读,与引导乐曲走向转变的情绪性格的表现手法由衷折服。之后他还演奏了萧邦晚期的幻想波兰舞曲。
末了的夜曲所呈现的抒情性完全区别于马厝卡与波兰舞曲;旋律线条的连贯性,乐句的流畅性,与单一的上下起伏贯穿整首夜曲。在这一个座无虚席的音乐学院大厅里,大家都为他的演奏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大厅右边的包厢里,入席的全都是受邀请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们,有Krainev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都来感谢他对萧邦钢琴艺术的精准解读与热情演奏的贡献。
Krainev不仅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还是位热心的钢琴教育者,他有自己的基金会,用于帮助俄罗斯少年钢琴演奏者;还在前苏联时期,与Krainev指挥下的Moscow Philharmonic Orchestra,由Melody唱片公司共同录制了八十几首钢琴协奏曲,有浦罗高菲夫的全部钢琴协奏曲,与拉赫曼尼洛夫的全部钢琴协奏曲等。并在前苏联各地,与欧洲各国多次巡回演出。Krainev现在任教于德国的Hannover Hochschule。
Shtarkman出场
第二场为纪念萧邦逝世一五〇周年音乐会,由曾经获得世界青年艺术节大奖、波兰萧邦大赛,与一九五八年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大赛第三名,现为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教授的Shtarkman,演奏萧邦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与《第二号钢琴协奏曲》。Shtarkman师从Ginzburg,而Ginzburg是俄罗斯另一派钢琴演奏大师Goldenweiser的得意门生。Goldenweiser曾任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院长,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是任期最长、也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也是前苏共中央委员,当然这样的地位有助于提升许多音乐家的地位,并且Goldenweiser本人也是一位极其有音乐素养、具有极高音乐理论基础的演奏家,所以他整理了许多乐谱,出版了大量以他重新整理的指法与乐句的版本,还编写了新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的装饰奏等等。他所整理过的版本的乐谱,到现在还是现代俄罗斯钢琴学派用于教学和演奏者经常采用的。他所运用的指法非常符合人的手本能的力量表现,并且极容易贴近本身乐句的表达。
Goldenweiser的学派擅长炫技与辉煌的演奏,像Ginzburg就最擅长演奏李斯特的作品,评论家都承认他有无懈可击的技巧、与浪漫的热情,当然他们这一切的优点也都集中在Shtarkman的身上。
纤细精练的琴音
Shtarkman有著极其细腻、敏感的音乐表达,他会把主要的声部弹奏得如诗如画,乐句的线条会牵动每一位听众的心灵。像萧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整个类似变奏曲式的乐章,听来每一次主题的再现都那么清新,整乐章都用突出主要旋律的手法,每一次从声音上做不同的变化。从头至尾,完完全全是一首拙朴的爱情浪漫曲;而进入第三乐章,却犹如一股轻快的泉水,三度的和弦像铃声般清脆,绝不会让听众觉察到这是在炫耀技巧。他给予听众是完完全全的音乐,音符所带来的感受,乐句所带来的联想,和一颗完全纯洁的心灵,在这时笔者觉得仿佛在听萧邦本人的演奏,纤细敏感的音色,精练的乐句,优美的旋律,一切一切带动著全场的听众。
萧邦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深沉的音乐作品,大家都认为它是一部考验演奏家音乐修养的作品,尤其第二乐章咏叹调性质的旋律,装饰音型自由的旋律线条,每一次的区别与变化,演奏家的掌握程度都比第一号协奏曲困难。可是在Shtarkman手下,我们听到的依然是完美的旋律线条,崇高无上的音色,听到演奏家对生活的赞叹,对音乐的执著与热情。这样的现场演奏,让笔者真的感觉到音乐洗涤了人类的心灵,并开启了朝向世界的智慧之窗。
文字|娅力木 俄罗斯葛涅辛音乐学院演奏硕士
更正启事:
1.本刊第87期〈甩掉什么包袱?肩起什么包袱?〉一文中,「冯翊纲」误植为「冯翊刚」(p.51),特此更正并致歉。
2.本刊第89期第49页摄影者应为白水,特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