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西尼的《一路向上》(华纳音乐 提供)
CD导荐Music

葛莱美奖的爵士桂冠

上个月某天,在台北爱乐电台和主持人沈鸿元一起介绍今年颁发的第四十八届葛莱美奖爵士奖项,也算是为小众的爵士乐找个话题,增加一点曝光机会。在此也把当天的介绍内容整理呈现,与PAR的读者们分享。

上个月某天,在台北爱乐电台和主持人沈鸿元一起介绍今年颁发的第四十八届葛莱美奖爵士奖项,也算是为小众的爵士乐找个话题,增加一点曝光机会。在此也把当天的介绍内容整理呈现,与PAR的读者们分享。

当代爵士专辑

吉他手马西尼(Pat Metheny)是葛莱美的常胜军,今年以《一路向上》The Way Up专辑拿下了他的第十八座葛莱美奖,他也是葛莱美奖历史上拿过最多不同类别奖项的得奖者,曾经获得包括最佳当代爵士专辑、最佳器乐作曲、最佳摇滚演奏、最佳新世纪专辑等七类不同奖项。

以《一路向上》而言,马西尼坚守著乐团风格,把Pat Metheny Group近年来颇受欢迎的华美威猛的整体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节目里,沈鸿元提醒听众留意音乐中的异国情调/东方况味,这一部分可能有来自越南籍团员小喇叭手Cuong Vu的贡献。

这个奖项的遗珠是中生代明星萨克斯风手约书亚.瑞德曼(Joshua Redman)的Momentum,瑞德曼演奏日趋老辣,在强烈的灵魂、放克(Funk)节奏中表现抢眼。唱片里有多首标准曲,甚至还包括了自由爵士名曲〈Lonely Women〉,重新诠释一首以集体即兴为主轴的乐曲,实在是有点奇怪的一件事。沈鸿元的看法是:「曲目原创性不足,在投票决定的奖项里,吃亏也难免。」

爵士演唱专辑

这个部分我们介绍了两张提名作品:提儿妮.莎顿(Tierney Sutton)的《与乐团同在》I’m With the Band跟迪迪.布里姬沃特(Dee Dee Bridgewater)的《香颂情缘》J'ai Deux Amours。莎顿演唱中规中矩,有种夜总会情调,该Scat(编按:Scat是一种爵士歌手在即兴时的必用技巧,通常是一种无意义的音节或模仿声响)、该即兴的地方也都恰如其分;曾长期旅居法国的布里姬沃特选择香颂为主题,演唱精采,但是爵士味大为冲淡。沈鸿元说:「《香颂情缘》拿去角逐最佳世界音乐专辑,肯定毫无破绽;《与乐团同在》里面的标准曲〈Cheek to Cheek〉,唱得居然有珍.梦海(Jane Monheit)的味道,莎顿算是前辈耶,被这样活逮,不好意思吧。」

得奖的演唱专辑是电影《晚安,祝好运》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原声带,演出的是黛安.瑞芙丝(Dianne Reevess)。自编自导还身兼原声带执行制作的乔治.库隆尼亲自选曲,还把乐团和歌手瑞芙丝带到拍片现场,让乐手跟演员可以即时互动,真是很奇特的一招。瑞芙丝的演唱颇有张力,编曲和唱腔都有新意,算是提名作品里面最具原创性的,得奖也是实至名归。但讲到这,我们两个在电台大放厥词的人突然想到,认真说来,这张唱片最没原创性,因为从选曲、情境设定,甚至歌词与电影意在言外的微妙连结,都是来自制作人╱导演库隆尼的创意,瑞芙丝不过是执行者罢了。

最佳爵士演奏专辑

最佳爵士演奏专辑提名的有小号手泰伦斯.布兰查(Terence Blanchard)的Flow、他的同行师弟温顿.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的现场作品Live at The House of Tribes等。得奖专辑是他们的老师兄、萨克斯风手韦恩.萧特(Wayne Shorter)的新作Beyond The Sound Barrier。这里讲了一堆师兄师弟,原因无他,这三个人都曾是昔日「爵士信差乐团」的要角,在此齐聚,也算是一桩佳话。

许多人都嫌弃葛莱美品味保守,能得到投票诸公青睐的,多半不是大师、大唱片公司,就是大明星、大摇钱树。爵士奖项也不例外,大师萧特身体恢复健康,出了Beyond The Sound Barrier这张唱片,马上荣膺桂冠,有一种「谁敢不投他」的舆论气势。其实马沙利斯的Live at The House of Tribes,重回传统纽奥良风,小号表现极有兴味,即使像我这样向来不是很喜欢他的乐迷,也大为折服。沈鸿元更是大叹:「温顿证明了一件事:遵循古法酿制,才是王道啊!」

最佳爵士大乐团专辑

最佳爵士大乐团专辑提名者中,明格斯大乐团(The Mingus Big Band)的《三位一体》I Am Three丰富多变,时而挑衅火爆,时而深沈睿智,有时又是天真纯洁,三种个性合而为一,也算是为唱片标题下了最佳注脚。

得奖的是贝斯手戴夫.荷兰(Dave Holland)的《乐犹未尽》Overtime,《乐犹未尽》是非常好的作品,但是听起来有点太过完美,极为复杂、高难度的合奏,在他们的手里一如庖丁解牛,圆融而毫无瑕疵,让人不禁怀念起《最高指导原则》里面隐隐约约的冲突火气,那种山雨愈来的压迫感。

录完节目,我跟主持人沈鸿元在电台门口闲聊,讲的还是刚刚这些葛莱美爵士作品,烟雾缭绕、青白色灯光照射下,仿佛听见戴夫.荷兰抱怨:「真要那种毛毛燥燥的火气,我廿五年前带的乐团就可以了!乐团要修到现在这样圆润完美,同时不失去任何一丝复杂与和谐,要花多少功夫你知不知道!」

另一边,可能会有温顿.马沙利斯说:「什么古法酿制,古法就是一种很多人都会、也很多人用过的方法,我在Live at The House of Tribes玩纽奥良风只是游戏之作,你该去听林肯中心爵士大乐团,那才是真正了不起,你们这些乐评人懂个屁!」

 

文字|苏重 资深爵士乐评人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