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现代音乐,并且将永远延续下去。
──斯特拉温斯基听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演奏贝多芬〈大赋格〉
成立于一九七一年的奥地利国宝级四重奏──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即将于明年解散,今年,他们于全世界举行告别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乐迷们的感伤与不舍。本月世界告别巡演进行到台湾,是台湾观众最后一次观赏到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现场演出的机会。本文从历史轨迹中,探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能够屹立三十多年、紧紧抓住乐迷的心?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访台音乐会
5/27 7: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5/29 7:30pm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INFO 02-27812306
PAR艺次元沙龙—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大师班
5/28 5:00 pm 台北国家戏剧院4楼交谊厅
INFO 02-33939874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导聆讲座
5/5 2:00 pm 台北国家戏剧院The One人文聚场(彭广林主讲)
5/19 2:00 pm 台北诚品信义店6楼视听室(刘岠渭主讲)
一九七一年的维也纳,在作曲家阿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注1)生前作曲的房间里,聚集著一群观众,其中有贝尔格的遗孀海莲娜(Helena Karoline Berg, 1885-1976)(注2),还有许多维也纳音乐圈的名人,他们在这里等著四位年轻人为他们演出贝尔格一首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抒情组曲〉Lyrische Suite(注3)。这四位是由第一小提琴皮赫勒(G. Pichler)带领的弦乐四重奏。
「阿班.贝尔格」加持,打造专业四重奏
四位年轻人所演奏的〈抒情组曲〉感动了作曲家遗孀,慷慨应允弦乐四重奏以其夫之名打天下。皮赫勒为卡拉扬亲自延揽至维也纳乐的小提琴家,却在事业名声如日中天之时,毅然决然走出乐团的羽翼、放下乐团首席的光环,打算创立一个弦乐四重奏,这在一九七○年初期,不可不谓为骇人的冒险行径。尤其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自创团起就打算戮力推广的「第二维也纳乐派」曲目,在当时室内乐的音乐会中更是少见于节目单之中,皮赫勒与他的伙伴——第二小提琴梅策尔(Klaus Maetzl)、中提琴拜尔勒(Hatto Beyerle)、大提琴埃尔本(Valentin Erben),不被身边的规劝声浪所动,就此开始打造一个专业的、全职的弦乐四重奏。
「阿班.贝尔格」这个团名,原本也不被看好,皮赫勒却认为以贝尔格之名为团名,对四重奏反而有莫大的助力。他们除了大力展演第二维也纳乐派的曲目,也将建立当代曲目库列为该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建立我们自己的曲目库」是该团团员一向以来的目标,同时也是他们最引以自傲的事情。然而,唱片公司却有另外的想法。
德国DG唱片捧著漂亮的合约上门来,希望为这个新兴亮眼的四重奏录制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全集,却被年轻的皮赫勒拒绝了。同时另一家唱片公司Teldec也希望为该团录制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得到的答案仍然是这群年轻音乐家坚定且骄傲的「我们正在建立自己的曲目库!」最后这群年轻人提议唱片公司,录制海顿可以,但是同时也发行阿班.贝尔格的作品──看看哪一套卖得好?结果两者都获得相当漂亮的销售成绩单。自此,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录制了无数的作品,曲目纵贯古典至当代。
严格的自我要求,还原作曲家原意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成员曾更换过两次,第二小提琴在一九七七年时由旭兹(Gerhard Schulz)接棒、中提琴则在一九八一年时由卡库须卡(Thomas Kakuska)担纲,卡库须卡于二○○五年辞世,由他生前亲选的接班人、他的学生卡莉西屋斯(Isabel Charisius)接任。有些乐评家认为该团时时出现「异于常人」的诠释,但是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对乐曲的分析与研读却是罕见地严谨,他们认为透过理解深藏在作品中的讯息,才能还原作曲家的本意,演奏出作曲家在创作当时真正想要听到的音乐。如同大提琴埃尔本曾说:「是的,乍听之下你觉得不好听,但作曲家就是要这样的声音,而不是柔美的声响。」
虽然该团团员各自均在音乐界有一席之地,但在练习时却数十年如一日,互相砥砺与要求。“Tommy”──大家对中提琴家汤玛斯.卡库须卡的暱称,加入这个乐团之后,订下了「游戏规则」,规则第一条:乐曲中同一个片段,每位成员都容许有三次错误的机会,如果三次还无法与大家合作无间,就必须「单独练习」──自己练好了再来。规则第二条:谁要求结束讨论,那就永远不要再讨论了。大提琴埃尔本则再延伸出另一条规则:请先要求我,我将努力做到!皮赫勒表示团员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当问题出现时,并不需要急著解决,而是先反省自己,是否这个问题来自于自己?一个错误产生时,必须能马上警觉,不让自己所产生的错误影响他人,造成接续的错误。
因为如此严苛的自律,让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数十年来赢得来自业界极高的赞誉。斯特拉温斯基在听了他们所演奏的贝多芬〈大赋格〉弦乐四重奏之后,赞叹地说:是的!这就是现代音乐!它将延续下去!作曲家贝里欧(Luciano Berio)赞以「永恒的伟大」;鲁托斯拉夫斯基(W. Lutoslawsky)则认为他作曲家生涯中最关键的作品──弦乐四重奏,无人能够超越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诠释;无独有偶,库尔塔克(G. Kurtág)在听了他们演奏他的Mikroludien之后也表示:你们是唯一能够做到的四重奏。
带动风气、建立弦乐四重奏传承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成立之初,弦乐四重奏虽然在音乐史上有著不少曲目,但实际上,却没有太多以四重奏为职志的专业弦乐四重奏。当年除了该团,还有克罗诺斯(Kronos)、阿蒂堤(Arditti)及艾默森(Emerson)等称得上是职业弦乐四重奏,但在过去十五年间,却出现了亚特米斯(Artemis)、哈根(Hagen)、莱比锡(Leipziger)、贝尔切亚(Belcea)等后起之秀,而这其中不乏为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之学生。该团三十多年来,不只为无数的当代作品催生,也将「弦乐四重奏」从管弦乐团团员兼职的品质,变成音乐工业里一个重要的专业。
二○○五年卡库须卡离世之后,接棒的年轻女团员卡莉西屋斯的表现虽然令人满意,但是个人特色一向鲜明并且达到共鸣境界的该团,少了“Tommy”,似乎也失去了那重要的四分之一。此次来台,他们将演出今年年初卡库须卡纪念音乐会的曲目,其中德国作曲家厉姆第二度为该团量身订做、纪念卡库须卡的Grave,该团四位团员将以此纪念四位音乐家写下的辉煌时代。
注
1.贝尔格与其师荀贝格(Arnold Schönberg)、魏本(Anton Webern)共同将西洋音乐推进新纪元,后人称为「第二维也纳乐派」(Die zweite wiener Schule),意指自莫札特、海顿与贝多芬的「第一维也纳乐派-古典乐派」之后,维也纳在音乐史上再次成为西洋音乐发展的重镇。
2.原姓Nahowski,生父为奥匈帝国皇帝法兰兹‧约瑟夫一世。她在贝尔格身后成立「阿班.贝尔格基金会」,奖励无数音乐后进,并且也促成贝尔格未完成的遗作《露露》完成面世。
3.在〈抒情组曲〉Lyrische Suite中,贝尔格以代表动机、华格纳的「崔斯坦和弦」隐喻他对汉娜.福赫斯(Hanna Fuchs)的无望恋情。汉娜.福赫斯为马勒遗孀——阿尔玛第二任丈夫法兰兹.威尔佛(Franz Werfel)已婚的妹妹,贝尔格与汉娜结识于布拉格,贝尔格的学生、后成为知名哲学家的阿多诺(T. Ardono)还曾一度担任两人联系的桥梁。
文字|林芳宜 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硕士
谈良师益友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
张正杰: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极尽的完美
文字 李秋玫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ABQ)所代表的,就是一种极尽的完美!」与这个团体有深厚渊源的大提琴家张正杰如此赞赏:「他们不仅是技巧上的完美,更是音乐上的完美。」成为世界最顶尖、最优久的弦乐四重奏并非偶然。除了团员本身优秀的素质之外,从成立开始后在个人练习之余,每日四小时、演奏会二小时的团练时间,是对默契的滋养,也是对品质的严格把关。为了以团队作为优先考量因素,团员在创立的初始约定不发展自我事业、不开个人演奏会,而这样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坚持,让ABQ出版的演奏会录音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事实上,ABQ的成员们对张正杰来说,是良师,却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少有的绝佳情感,让曾经同台演出的他受益良多。张正杰认为合作的过程中所学到的不仅是练习的方式、音乐的处理方式,更多的是严谨的处事态度。成军的三十七年来,经历了几次的蜕变,在悲恸前中提琴成员卡库须卡的辞世后,卡莉西屋斯以卡库须卡遗留的琴,继续「以女性的细致,在不变的基础下注入了新的色彩!」而这新色彩,是观众拭目以待的。可惜的是ABQ即将在二○○八年七月解散。对于这个决定,张正杰一方面感到惋惜,一方面却认为一个团体能够在最高峰的时刻停止,是充满智慧且令人感佩的。ABQ温暖又精确的琴音,将是感情、完美与贡献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