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宜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当音乐节作为恒久的纪念式
创立于二○○二年的「统营国际音乐节」,是为了纪念出生于此地的作曲家尹伊桑而设,在德国歌德学院的支持下,音乐节结合国际大赛、学院乐团、推广教育、青年作曲家培育计划等,成功打造出亚洲最重要的当代音乐重镇。今年音乐节的主题是「命运」,以尹伊桑、两位驻节作曲家为经、管弦乐团、室内乐、独奏独唱等为纬,再置入韩国音乐家与外籍音乐家的各种组合,交织成极为多元的音乐节节目。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抽象与具象的对峙
单就音乐和演员,《二人静》已是一出标竿性的当代歌剧,当然加上舞美设计能够让「歌剧」更完整,然而当代音乐最迷人之处,即来自抽象的美以及抽象带给观者的想像空间,可惜原本应该让这出歌剧更完整的设计,反而是最显著的败笔,期待未来能看到真正与细川俊夫音乐美学产生共鸣的舞美设计。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引入年轻活水 与国际乐坛动态紧密相扣
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当代音乐节(Biennale Musica 2017)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举行,现任音乐节艺术总监伊凡.菲德烈以年度主题「东方!」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及亚裔作曲家,并以史托克豪森的Inori作为开幕演出,而这次的「金狮终身成就奖」得主是中国作曲家谭盾,他也是该节金狮奖首位亚洲得主。在节目策画上,菲德烈让当代音乐节因透过展演青年世代的作品而紧密与国际乐坛动态相扣,更在引进国际节目的同时,也为义大利新世代引进活水与刺激。
-
焦点专题(二) Focus Korea for K
从音乐节到艺术市集的韩国策略
韩国的文化软实力,透过影剧、流行音乐、电玩的散播,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韩国在表演艺术与传统音乐的推广上,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如「韩国艺术经纪服务」(KAMS以「首尔表演艺术市集」、Journey to Korea Music等活动让各国表艺业界人士认识韩国音乐;而在韩国最大综合音乐节全州国际音乐节的策划与执行中,也可看到政府与业界对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的重视,及在全民参与和艺术质地上的平衡。透过作曲家暨独立策展人林芳宜对上述活动的第一手观察,让我们认识对韩国如何为音乐文化打造未来。
-
焦点专题(二) Focus 韩国音乐全集 兼顾全民参与和艺术性
近三年「全州国际音乐节」参与观察
韩国官方公布的廿四个音乐节中,依规模大小,蔚山世界音乐节名列首位,首尔的流行音乐节次之、加平的Jarasum国际爵士音乐节排名第三;以综合型音乐节排名的话,全州国际音乐节(以下简称JISF)的规模最大,且远远超过同类型的音乐节,一方面JISF最主要的支持者为地方银行,另一方面则是音乐节的策展理念。 韩国音乐的全集 为青年音乐家造桥 如果说Journey to Korean Music是精选辑,那么JISF就是韩国音乐的全集,至今举行了十六届的JISF以象征韩国文化根源的全州为据点,最高行政主管为银行家KIM Han,节目内容与艺术方向则委由三年一任的艺术总监统筹规划。现任艺术总监朴在千(Park Je-chun)自二○一四年起接掌,在第一任任期期间,透过个人长久经营的国内外网络,加上强大的音乐节制作团队、行销宣传团队,联手让JISF除了是一个丰盛精采的音乐节之外,更为韩国青年音乐家铺设一座桥梁。 然而在笔者连续三年的观察中,JISF最可贵的并非仅于为青年音乐家带来国际网络与曝光机会,而是作为一个超大型展会,在提供全民众的艺文参与和音乐表演的艺术性之间,取得了绝佳的平衡,同时在这个平衡上,实践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创新的理想。三年中,仔细观察各类型节目的观众和民众反应,也印证了笔者长久以来的一个观点:如果主事者不先画地自限或说圈地自保,而是以开放的观点提供艺术的各种面貌,那么民众也自然能够接受各种传统、各种创新。 以二○一四年获选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乐」(Nogak)为例,二○一五年JISF的主题策画以农乐为核心,有向五大家农乐国宝艺师致敬的正式售票演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乐队竞演、还有农乐四物的创新演出。而每年JISF固定系列为「板索里大师」和「青年板索里」,大师们为售票专场、青年艺师们则在森林小舞台,大师专场将观众席搬上舞台,虽然席位只有三百席上下,却一定动用大型剧场等级的舞美和灯光设计,在还原传统板索里近身围绕聆听的传统时,提供了现代剧场才有的声光艺术,这是朴在千一贯的理念:为现代观众打造的传统艺术。而青年板索里艺师们,大多是刚开始演艺事业,每个人背后都至少有一位大师作为导师和业师,在森林舞台中演出,锻炼和观众的互
-
焦点专题(二) Focus 为传统音乐提供未来的深耕沃土
韩国2017全州国际音乐节观察纪实
以韩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的全州国际音乐节,不仅向国人推广展示板索里、散调、农乐等多种传统音乐表演外,也透过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的结合,表现出传统音乐繁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以此建立国际连结平台,透过作品邀演与合作计划,有效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以Color of Sori为主题,将音乐节披展成一张画布,挥洒来自世界各国音乐的色彩。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以积极面对低迷 整合资源打造未来
应德国「北莱茵威斯华伦文化局」之邀,本文作者参访了当地两个重要的音乐节:「威腾当代室内乐音乐节」与「科隆八桥音乐节」,前者以大师带新秀,锁定中小型编制的当代作品,并且主打世界首演或德国境内不曾演过的作品,以吸引文化圈各城市的观众前来小城镇观赏;而后者有著科隆爱乐强大的行政团队、极优的爱乐厅作为后盾,以展现文化大城的格局为目标,也提供了包括科隆在内、整个北莱茵威斯华伦地区所有展演者、创作者一个百花齐放的平台。
-
达人推荐 本月我要看
吕绍嘉与NSO《佩利亚与梅利桑》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总能激发更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当比利时小说家与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M. Maeterlinck)的作品《佩利亚与梅利桑》,一八九三年于巴黎首演时,不仅成为象征主义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也影响了作曲家佛瑞、德布西、荀贝格与 西贝流士等人,各以不同的形式诠释梅特林克的作品。 德布西于一九○二年首演的歌剧《佩利亚与梅利桑》,巧妙融合了印象派管弦乐语法 与法文的声韵,而只比德布西晚了三年、现代音乐之父荀贝格也在维也纳首演了交响诗《佩利亚与梅利桑》,这是荀贝格进入十二音列时期前的管弦乐作品,虽仍延 续后期浪漫乐派的影响,但荀贝格对于大型器乐编制缜密的思考与掌控能力,已处处可见。 吕绍嘉所诠释的德布西《佩利亚与梅利桑》歌剧,是受人注目的版本,此次他带领NSO演出荀贝格的交响诗《佩利亚与梅利桑》,是国内交响乐团演出曲目的一大步,更是爱乐者的福音。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专访德国现代音乐鬼才
郭贝尔 随兴挥洒的精确美感
德国现代作曲家郭贝尔,被视为「音乐剧场」的代表人物。二○○三年由德国当代乐团「摩登乐集」访台演出的《白纸黑字》,首度让台湾观众惊艳于郭贝尔的巧思;八月即将演出的《史迪夫特的事物》,则会带给观众更特别的「无人演出」。探究他历年的作品,可以发现他最令人赞叹的不是科技的运用、也不是在舞台上落实声音装置的技术,而是他有著工艺家一般的精确度精确的乐谱、精确地实践时间的艺术,这种将创意完全落实于乐谱与科技的结合之中的能力,在战后繁花般的当代音乐作曲家中,寥寥无几。
-
常客推荐 本月我要看
NSO歌剧《画魂》
潘玉良是个传奇人物,她的一生是各领域艺术家非常喜欢著墨的题材,但是歌剧的形式,在台湾倒是头一回。这次的创作与演出组合,非常令人期待:作曲家钱南章 先生的音乐一向具备了高度的歌唱性;京剧剧作家王安祈老师则向以细腻、富于层次且意味深远的文本掳获人心;两人携手塑造《画魂》,一位是在西方创作技法中 流露东方底蕴的作曲家、一位则让传统戏曲有著如交响曲般的紧密结构与诗意,这其中不仅是京剧经验与歌剧呈现的交流,应能期待格局更广阔的作品。而担纲诠释 潘玉良的两位声乐家朱苔丽与林惠珍,是令人最期待聆听的Diva,两位不同性格的声乐家会展现出潘玉良的何种面貌?值得一窥究竟。
-
达人推荐 本月我要看
TCO传统艺术季《漫舞雅音》 郑明勋&法国广播爱乐管弦乐团
台北市立国乐团近年全力冲刺新型态的展演方式,中西乐器同台、与舞蹈、与戏剧虽与观众既定现象中的「国乐团」大相迳庭,但不可讳言的是图变所挟带的能量的确让北市国再度攫获观众的目光。《漫舞雅音》是今年TCO传统艺术季系列活动、同时也是北市国欢庆三十周年演出活动中的一场,邀请了世界顶级默剧大师菲利浦.比佐与导演魏瑛娟与北市国携手打造跨越南管、国乐与默剧的制作,沉默的语言遇上抽象的语言,令人期待无法预想的面貌。 国内观众对郑明勋应该都不陌生,十七岁夺得柴可夫斯基大奖银牌、二十一岁即投入指挥行列,十年后再得托斯卡尼尼大奖,以此奠定了郑明勋的指挥家事业。郑明勋可说是当前指挥中,经历最多世界级乐团的指挥家之一,其丰富多元的乐团经验,让郑明勋拥有真正落实音乐品味与诠释于指挥之中的能力。自二○○○年起,郑明勋从亚诺斯基(M. Janowski)手中接过法国广播爱乐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一职,法国的交响乐团素来音响层次丰富,此次郑明勋为台湾的演出所开出的曲目更是「经典法国作品」:拉威尔与穆梭斯基,《达孚尼与克罗埃》更是郑明勋的指标性曲目之一,搭配法国广播爱乐管弦乐团的现场演出,非听不可! 文字|林芳宜 作曲家、乐评人,现任台湾音乐中心编审
-
特别企画 Feature 创作观察──音乐篇
跨界、实验、碰撞 舞台回荡变动之音
过去这十年来,音乐创作有著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跨界。跨界带来新的灵感、新的合作伙伴、新的创作方式,当然,也带来新的观众群,而无可避免的,跨界也带来某种程度的冲撞与迷思,这些都成了过去十年来音乐创作的养分与风景。
-
艺@CD
回首过往的未来
继贝多芬全集之后,席夫又在ECM New Sereies端出惊喜之作巴赫的六首组曲(Six Partitas)。这部作品除了有如建筑工法般的乐曲结构外,巴赫以欧洲各国风格的舞曲串联一套组曲,其广大的文化观令后人感到敬佩。在这张录音中,席夫依照各组曲的音乐性,颠覆了巴赫原本各组曲的顺序,将巴赫的原顺序以「从中心向外扩张」的方式排列,令人不得不对当代的席夫与远方的巴赫两人之间的交流感到赞叹。
-
演出评论 Review
科技萃取的艺术厚度
在这部作品中,吴思珊的动作受既有的声音层次牵制,亦即在背景不断重复的影像与声音,因此连带著她所持的乐器随著受制约的动作发出受到更多层制约的声音。虽然演奏者非常卖力,但建立在薄弱的创作上,演奏家也只能变成背负非战之罪的牺牲品。
-
回想与回响 Echo
东风何时起?
NSO过往几年的歌剧制作展现了另一种可能,也显露出国内亟需「歌剧产业」的困境,而北市交的《玛侬.雷斯考》以一都会型交响乐团之力,奋力端出不输欧美水平的歌剧制作,再看从《诺玛》到《玛侬.雷斯考》,我们震慑于义大利歌剧院所培养出的朱苔丽,同时也不禁要问,国内优秀的年轻歌者该何去何从?曾经昙花一现的歌剧工作坊、大师班,都不足取代一个持续性的制度。
-
回想与回响 Echo
被忽略的无形能量
当李安成为台湾电影界的光荣时,不知国内电影人是否注意到了李安电影的用乐?西部牛仔的《断背山》里铿锵清亮吉他声,听似随意拨弄却一两个小节即显出荒野中的落寞孤寂,而《卧虎藏龙》既然要说武侠故事,当然得找来理解武侠小说的作曲家──谭盾。国内也曾经拥有过张弘毅、陈扬这些绝佳的电影音乐创作者,但制作者愿不愿意提整各项经费的比例、让他们有发挥的机会?
-
特别企画 Feature 德奥 Germany & Austria
当代曲目×吸睛新人 老店开门不输阵
德奥地区的两大天团,整体的节目策划并未受到金融风暴太大的影响,从定期演出、世界巡演、音乐节等内容与卡司来看,仍十分令人期待。柏林爱乐与拉图续约,种种规划都可以看到拉图摩拳擦掌,让柏林老店与现代人更贴近的用心。维也纳爱乐也不甘示弱,今年新乐季的内容与计划,当代曲目的比例有明显增加以及给青少年的专场音乐会等,这些都显示出这个百年老店的大门正在逐渐打开。
-
演出评论 Review
深度开展的漂流意象
NSO音乐家们的演技,中规中矩亦不乏精采之处,然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音乐演出。团员要克服与常规音乐会不同的展现方式、还要不忘演戏与走位,手上功夫却丝毫不马虎。曲目兼具古典的展技与通俗的亲和力,十四位音乐家没有以夸张的演技来转移音乐本质的焦点,对于更需耗时耗力的室内乐曲目,演来游刃有余
-
焦点专题 Focus 王嘉明 ? 陈绮贞 ? 爱情 ? 音乐 ? 剧场空间 ?
五个关键线索 窥看《肤色的时光》
继二○○七年由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创作《包法利夫人们》,在诚品信义店六楼展演厅连连演十八场,口碑延烧创下几近全满票房佳绩后,今年诚品春季舞台邀请国内前卫小剧场潮牌「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合作,由曾获台新艺术奖第六届评审团特别奖的台湾中生代炙手可热的剧场导演王嘉明,以流行音乐才女陈绮贞的音乐为密码,交织一部推理音乐剧场《肤色的时光》。 王嘉明,一九七一年出生于台湾台北,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核心团员,为中生代小剧场中少数急流勇不退、持续癫狂发烧的导演,对于内容结合形式美学的探求需索无度,并对爱情命题有严重的偏执倾向。首度挑战中型剧场,《肤色的时光》仍不改王嘉明爱玩、探索戏剧形式可能性的欲望,不到幕启灯亮那刻,观众无法窥见事件发展的全貌。本刊特别带读者从五条线索,逐一拼凑出这个以爱情为名,渗透陈绮贞歌声的推理现场。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首都的音乐堡垒 辉煌的艺术荣光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在台湾三大乐团中恰巧居中,并不是历史最优久,也不是最年轻的乐团,但却有它的时代意义。身为首都级的交响乐团,在资源充裕的公务机关体制下,不管是大型制作演出、国外节目的邀演、乐教推广等,都曾写下不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