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节作为恒久的纪念式 综评韩国「2019统营国际音乐节」
创立于二○○二年的「统营国际音乐节」,是为了纪念出生于此地的作曲家尹伊桑而设,在德国歌德学院的支持下,音乐节结合国际大赛、学院乐团、推广教育、青年作曲家培育计划等,成功打造出亚洲最重要的当代音乐重镇。今年音乐节的主题是「命运」,以尹伊桑、两位驻节作曲家为经、管弦乐团、室内乐、独奏独唱等为纬,再置入韩国音乐家与外籍音乐家的各种组合,交织成极为多元的音乐节节目。
创立于二○○二年的「统营国际音乐节」,是为了纪念出生于此地的作曲家尹伊桑而设,在德国歌德学院的支持下,音乐节结合国际大赛、学院乐团、推广教育、青年作曲家培育计划等,成功打造出亚洲最重要的当代音乐重镇。今年音乐节的主题是「命运」,以尹伊桑、两位驻节作曲家为经、管弦乐团、室内乐、独奏独唱等为纬,再置入韩国音乐家与外籍音乐家的各种组合,交织成极为多元的音乐节节目。
单就音乐和演员,《二人静》已是一出标竿性的当代歌剧,当然加上舞美设计能够让「歌剧」更完整,然而当代音乐最迷人之处,即来自抽象的美以及抽象带给观者的想像空间,可惜原本应该让这出歌剧更完整的设计,反而是最显著的败笔,期待未来能看到真正与细川俊夫音乐美学产生共鸣的舞美设计。
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当代音乐节(Biennale Musica 2017)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举行,现任音乐节艺术总监伊凡.菲德烈以年度主题「东方!」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及亚裔作曲家,并以史托克豪森的Inori作为开幕演出,而这次的「金狮终身成就奖」得主是中国作曲家谭盾,他也是该节金狮奖首位亚洲得主。在节目策画上,菲德烈让当代音乐节因透过展演青年世代的作品而紧密与国际乐坛动态相扣,更在引进国际节目的同时,也为义大利新世代引进活水与刺激。
韩国的文化软实力,透过影剧、流行音乐、电玩的散播,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韩国在表演艺术与传统音乐的推广上,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如「韩国艺术经纪服务」(KAMS以「首尔表演艺术市集」、Journey to Korea Music等活动让各国表艺业界人士认识韩国音乐;而在韩国最大综合音乐节全州国际音乐节的策划与执行中,也可看到政府与业界对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的重视,及在全民参与和艺术质地上的平衡。透过作曲家暨独立策展人林芳宜对上述活动的第一手观察,让我们认识对韩国如何为音乐文化打造未来。
以韩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的全州国际音乐节,不仅向国人推广展示板索里、散调、农乐等多种传统音乐表演外,也透过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的结合,表现出传统音乐繁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以此建立国际连结平台,透过作品邀演与合作计划,有效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以Color of Sori为主题,将音乐节披展成一张画布,挥洒来自世界各国音乐的色彩。
一个与陌生人一道搭火车的故事,成了旅居德国自由艺术创作者邹永珊的小说题材,写成了《铁道共乘旅游手册》。但这趟旅程并未在文字书写完成后停靠终点站,而将由作曲家林芳宜接续,以充满声音的文字为蓝本重新创作,在「新点子乐展」中演出。 想邀他们一起聊天,但一个在柏林、一个在台北,面对面的机会等于零。所幸即时交谈的工具,可以让我们在白天与黑夜,短短几个钟头的交错时间,用飞快的打字速度代替言语。虽然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但突然觉得在电脑前,大伙儿都显得自在。不必注意穿著打扮、可以使用表情符号、遇到问题可以在对方打完字前找资料,「已读」、「打字中」的讯息,让我们知道对方在思考、在回答、在等待 谈到旅行,不管是什么年纪,总会回到小女孩般的愉悦,所以我们的问答也争先恐后地交错其中。聊著竟发现,两人就算不写作也要涂鸦,就算冒险也要旅行!一个将从文字写出音符,一个预计从声音创作文字,两个爱做梦的女孩在地球的两端同时上线,在聊天室里集合。
应德国「北莱茵威斯华伦文化局」之邀,本文作者参访了当地两个重要的音乐节:「威腾当代室内乐音乐节」与「科隆八桥音乐节」,前者以大师带新秀,锁定中小型编制的当代作品,并且主打世界首演或德国境内不曾演过的作品,以吸引文化圈各城市的观众前来小城镇观赏;而后者有著科隆爱乐强大的行政团队、极优的爱乐厅作为后盾,以展现文化大城的格局为目标,也提供了包括科隆在内、整个北莱茵威斯华伦地区所有展演者、创作者一个百花齐放的平台。
德国现代作曲家郭贝尔,被视为「音乐剧场」的代表人物。二○○三年由德国当代乐团「摩登乐集」访台演出的《白纸黑字》,首度让台湾观众惊艳于郭贝尔的巧思;八月即将演出的《史迪夫特的事物》,则会带给观众更特别的「无人演出」。探究他历年的作品,可以发现他最令人赞叹的不是科技的运用、也不是在舞台上落实声音装置的技术,而是他有著工艺家一般的精确度精确的乐谱、精确地实践时间的艺术,这种将创意完全落实于乐谱与科技的结合之中的能力,在战后繁花般的当代音乐作曲家中,寥寥无几。
潘玉良是个传奇人物,她的一生是各领域艺术家非常喜欢著墨的题材,但是歌剧的形式,在台湾倒是头一回。这次的创作与演出组合,非常令人期待:作曲家钱南章先生的音乐一向具备了高度的歌唱性;京剧剧作家王安祈老师则向以细腻、富于层次且意味深远的文本掳获人心;两人携手塑造《画魂》,一位是在西方创作技法中流露东方底蕴的作曲家、一位则让传统戏曲有著如交响曲般的紧密结构与诗意,这其中不仅是京剧经验与歌剧呈现的交流,应能期待格局更广阔的作品。而担纲诠释潘玉良的两位声乐家朱苔丽与林惠珍,是令人最期待聆听的Diva,两位不同性格的声乐家会展现出潘玉良的何种面貌?值得一窥究竟。
作曲家、乐评人,现任台湾音乐中心编审
过去这十年来,音乐创作有著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跨界。跨界带来新的灵感、新的合作伙伴、新的创作方式,当然,也带来新的观众群,而无可避免的,跨界也带来某种程度的冲撞与迷思,这些都成了过去十年来音乐创作的养分与风景。
继贝多芬全集之后,席夫又在ECM New Sereies端出惊喜之作巴赫的六首组曲(Six Partitas)。这部作品除了有如建筑工法般的乐曲结构外,巴赫以欧洲各国风格的舞曲串联一套组曲,其广大的文化观令后人感到敬佩。在这张录音中,席夫依照各组曲的音乐性,颠覆了巴赫原本各组曲的顺序,将巴赫的原顺序以「从中心向外扩张」的方式排列,令人不得不对当代的席夫与远方的巴赫两人之间的交流感到赞叹。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