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里耳(Lille)因争取到二○○四年「欧洲文化首都」,得到欧盟及法国的经费挹注,藉活化古迹及办理艺术节,使一个失业率达到30%的旧城市,获得重生;我们的财政自无法与欧盟或法国匹比,但每年已无新意的县市艺术节若能取法「欧洲文化首都」之精神,为自己另辟蹊径,则建立一个叫好叫座的艺术节,何尝不可能?
「欧洲文化首都」(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是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三日,由当时希腊文化部部长梅莉娜、麦凯瑞(Melina Mercouri,杰出女性,本身亦是艺术家)在欧洲部长议会中提出,希借此凝聚各国人民对欧盟的向心力(当时欧盟为经济共同体),此构想获得与会者一致认同,其后即每年展开欧洲文化首都计划,推动至今已廿二年,成果丰硕。
「欧洲文化首都」这个荣衔是由欧洲议会授与一个都市,由该市办理为期一年之文化活动,爱尔兰的科克市(Cork)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都市,而这个计划也让很多经济逐渐凋零的都市,因获得欧盟大量经费挹注及人力支援,而获得重生,因此,欧盟各国现在无不卯足全力,来争取「欧洲文化首都」,俾为本国竖立文化形象及创造观光经济效益(二○○五年起每年文化首都由两个城市共享殊荣)。
以二○○四年欧洲文化首都里耳为例,里耳原为法国北方工业大城,以纺织及铁工业为主,因时代转变,近三十年经济衰退,失业率最高时达30%,为全国之冠。法国为使该市经济复苏,特大力支持该市,使获选为二○○四年欧洲文化首都。该市将废弃工厂成功转型为艺术展演中心,举办大型文化艺术节,不仅重新建立城市国际形象,也吸引大量观光客,让原本没落的城市因艺术而获重生,让游客及当地居民都享受到艺术带来的震撼及成果。
里耳在文化首都活动进行一年中,动用一万七千名艺术家(其中一半为当地艺术家),近五十万人参与,计举办二千五百项艺文活动,吸引超过九百万名来自欧洲及世界各地观众,由于里耳邻近比利时及英国,「里耳2004」充分展现向世界开放、与邻国共享的欧盟精神,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活动不在里耳举办,而是在邻近城市,甚至是比利时。
经费方面,欧盟「欧洲文化首都」部门提供里耳七千四百万欧元作为活动预算,里耳并从法国政府得到三千二百八十八万欧元特别预算,以改善活动硬体设施及从事古迹修护,包括里耳歌剧院重新整修启用及纪念性建物的改造与修护等,借由「欧洲文化首都」,为里耳进行一次都市大体检,让很多古迹及文化设施,因修缮而获得新生命。
另外,里耳也与法国及比利时一百多个单位合作(包括行政及文化艺术单位),以求得经济及行政奥援,同时获得法国国铁(SNCF)、电力公司等大笔经费赞助,有如此丰厚的财物及行政支援,二○○三年十二月六日,以达达主义艺术家Man Ray的概念为发想的「白色舞会」(Bal Blanc),为「里耳2004」揭开序幕,活动持续至二○○四年十一月廿八日以盛大的烟火及庆祝晚会结束,全年活动以「疯狂之家」(Maisons Folies)为主轴,有节庆游行、公共艺术设置、改造(或灯饰)室内建筑及街景、马戏团表演、探戈节庆、即兴音乐会、流行音乐会、主题文学创作、认识世界多国文化的「平行世界」等,另有各种文化课题研讨会,以深化活动内涵,并吸引不同族群观众。
实在是伟大的「欧洲文化首都」计划!国内各县市看了,一定艳羡万分!只是很遗憾,台湾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可大刀阔斧改造一个城市,不过我们先从微观角度,脚踏实地地来比较国外与我们的县市艺术节吧!
运用既有设施、钱用在刀口上
国外各大城市多有举办国际艺术节,它们大部分结合剧场、艺廊、博物馆,连成区块或轴线,做高水准的展演活动(兼有电影或论坛等),虽偶有户外演出,其目的在推广,让民众能免费观赏,亲近艺术,因此即便是户外展演,仍井然有序,完全以专业规格在制作,所邀请团队及艺术家也具国际知名度及专业水准。
反观我们的县市艺术节,常常舍弃现有文化设施不用或少用,喜欢搭帐篷(若因环境地理因素特殊考量,另当别论),摆摊位,现场显得凌乱,只见商业性,不见艺术性,若遇风雨,则摊位帐篷东倒西歪,残破不堪,让人不见文化艺术之美,反见其杂乱,若说这对文化艺术推广有功,实是讽刺。
我们观察过去很多艺术节,每年搭建帐篷或临时舞台,其实长期下来,所费不赀,对财政困难的县市政府来说,并不是根本之计,没有因此得到建设的累积。
我们换个思维,若试著从各县市艺术节选出三至四个风评不错者,用心规划,活动场地利用既有文化展演设施(目前各县市都有文化中心,内有演艺厅及艺廊,有些县市也另有艺文中心、剧场、地方文化馆等),活动设计多元,把动线拉开成轴线或区块,除展演活动(表演、视觉、学术、教育推广)要具专业水平,无论国内外团队,都要有国际规格外,还要有周边活动搭配,把各地天然山川美景或旅游特色也纳进来,如赏桐花、或走山间步道、赏鲸豚等,加上便捷交通妥善规划(活动期间提供接驳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加上优质民宿或星级饭店,加上优良文创产展售(利用文化设施馆社或空间,详细规划,要有适当展示空间,不是路边摊形式),让来玩的游客,不仅享受文化艺术飨宴,还轻松舒适地达到休闲旅游目的,同时还可带回一些具地方特色之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伴手礼(我们出国旅游不都会买一些当地特色纪念品吗?),这比单项纯以艺术活动为号召,应该更能吸引民众。
现在有些县市艺术节也想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只是活动的水准如何暂且不论,办得好的常腹地狭小,人满为患,交通动线都缺少规划,大大降低活动品质;有的开幕热闹一场,之后就草草了事,由国际降为地方活动。一个国际艺术节若让外地游客不觉得赏心悦目,到处人声鼎沸,不敢领教,没有留宿消费,那么只吸引本地人士,其效果及产值是有限的。
借镜欧洲文化首都,整合资源
而如何解决地方文化设施或经费之窘境呢?借镜欧洲文化首都,为了让县市达到藉办艺术节完成修缮硬体设施或地方建设的功能,凡获选的艺术节,可搭配政府其他计划申请经费,即能把饼做大。
譬如在艺术节动线及区块内,美化空间(如建立城市色彩;美化建筑立面、墙面、阳台、铁窗、路灯、街道;绿化等),可申请台湾生活美学运动计划补助;要设立地方文化馆或将闲置空间转为地方展演场所,作为未来艺术节活动场地之一,可申请地方文化馆之补助;要修护历史建筑或古迹,供民众参观,可申请文化资产相关经费;要动员社区进行文化特色营造,成为未来艺术节之活动先河,可申请社区总体营造补助;要进行县市特色文创产规划,可申请文创产补助等,这样可让很多硬体设施藉艺术节而得翻身或美容,艺术节活动轴线及动线也得拉开,期间观众除欣赏艺术展演,附近漂亮的路灯、古迹、街道或立面等,也能成为观众驻足的景点,而文创产品也可因艺术节引来人潮,而创造产值,让艺术家因艺术节而受益。
如此县市艺术节获得的补助经费将可达一千万、两千万甚至三千万以上,如若再结合其他部会经费,如观光局(推广观光)、原民会(原住民文化)、客委会(客家文化)及经济部(文创产资源),那么经费还可以更庞大。
过去区运省运,承办县市得以建造一些体育设施,其精神与欧洲文化首都不谋而合,如此也可为未来文化观光部预作准备,让文化与观光结合,提升产值,相得益彰。
只是这种跨领域跨部会的大计划,需要提早一至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长远规划,才能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及目标,否则在艺术节风光的外表下,只是一系列嘉年华而已。我们相信以目前很多县市之行政能力、专业人士之规划能力与社区人士之文化活力,只要有足够的经费及规划时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台湾要办几个可扬名立万的艺术节,不是不可能。
雨露均霑或重点扶植
目前文建会补助县市艺术节经费并不多,补助十二个县市,多则数百万,少则百余万,雨露均霑虽有照顾县市的美誉,但经费被稀释,好像泡影,起不了大影响,二十多年前,文建会就推动民间剧场,后来又推动全国文艺季,人亲土亲文化亲,到现在国际艺术节,若还是以前全国文艺季的样貌,实在很可惜。
但话说回来,文建会若真只给少数几个县市经费,让它们大大作几个国际艺术节,可能又会引发未得到补助县市的骂名,那些没得到补助的县市的文化部门主管,面对地方议会及市长,可能也会被盯得满头包。
高行健先生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说法国政府部门也面对补助政策的两难,到底要大小团体、雨露均霑?还是重点扶植、使有潜力的团体更大更强?最后法国文化部还是因各方压力齐聚,补助政策仍走回老路——雨露均霑。
唉!真是难!难!难!
如果以今年县市国际艺术节的征选情况,十二个县市得到补助,未来若仍维持这种比例,选出其中四个最佳的艺术节,每个得到五百至六万元之补助,其余县市平均约一百万之补助,如此并未超过预算。而这四个最佳县市可如前述,申请其他计划补助,扩大艺术节经费,如此可为县市艺术节带起标竿作用,大家起而效尤,「有为者亦若是」,则若干年后,县市艺术节将可改头换面,不仅地方建设得到改善,也同时竖立县市艺术节之品牌。
从姊妹市交流出发,迈向国际
现今各县市都与国外很多城市结为姊妹市,素常也都有官员或民间人士与之往来互访,针对姊妹市之相同属性,县市艺术节若能明确定位自己的艺术节方向,不论是吸引年轻人嘻哈舞动的音乐季、以民俗节庆为号召的中元祭、以传统艺术为主题的偶戏节、以工艺为标竿的玻璃或陶瓷艺术节、以族群文化特色出发的南岛文化艺术节,或以好山好水吸引阖家旅游的兰雨节、桐花节等等,只要再深化经营,延伸其触角,都可找到自己的利基及国际交流切入点,如邀请姊妹市之展演团队来参与,彼此礼尚往来,深化交流层面,则不仅提升艺术节之国际性,也可增加国内艺术家在国外之能见度(县市选择国内展演节目应以全国为依归,不要仅著眼自己县市艺术家及团队),还能促进邦谊,何乐而不为?
细火满煨或追求短线
奥地利林兹(Linz)获选为二○○九年欧洲文化首都,但该市于二○○六年起即展开各种暖身活动,开始打知名度,包括办理各种艺术展演,过去我国有多位当代艺术家(黄世杰、陈界仁、陈逸坚、曾御钦、林明弘等)受邀至林兹「OK当代馆」参与「Cuvée精华双年展」或其他展览,预计明年该市各种艺术活动更会如火如荼展开,以欧洲文化首都之作法,台湾的县市艺术节相较之下,实在是太操短线,不仅仓促成军,甚至还常阵前换将,或因经费不足,而临时缩小规模,草率收场。
而了解县市文化处(局)工作的人都知道,县市人力吃紧,预算不足,承办人几乎从年头忙到年尾,都在办活动,活动举行期间更没日没夜,在这种心力劳力都极端耗损的情况下,要求承办人要有一番大作为,并不公平,唯有县市首长要有长远眼光及布局,体认要成功行销一个艺术节于国际,必须沉稳酝酿、多方协调、审慎规划及跨部门合作,否则文化行政思维不能改变,想要艺术节掷地有声、异军突起、创造文化观光产值,恐是缘木而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