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乐丝.黛歌声外型甜美、演歌双栖,也风靡一时。(本刊资料室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爵士,为何爱「女声」?

只要有爵士女伶,总是演出票房保证,这一点不只在台湾如此,在世界各地也情状一致。为什么爵士女伶会这么吸引观众目光?她们的迷人之处何在?又凭什么与男歌手分庭抗礼,甚至更受到乐迷青睐?本文从「历史」、「人声当作器乐」、「新时代」等角度分析,探讨爵士「女声」的魅力来源。

 

只要有爵士女伶,总是演出票房保证,这一点不只在台湾如此,在世界各地也情状一致。为什么爵士女伶会这么吸引观众目光?她们的迷人之处何在?又凭什么与男歌手分庭抗礼,甚至更受到乐迷青睐?本文从「历史」、「人声当作器乐」、「新时代」等角度分析,探讨爵士「女声」的魅力来源。

 

在台湾,爵士迷每年可以享受到两厅院的「夏日爵士音乐派对」(summer jazz)及「台中爵士音乐节」两大爵士飨宴,几年下来,也可以观察出本地爵士迷的口味偏好。

就以每次两厅院的「夏日爵士音乐派对」为例,每年几乎都以爵士歌手、尤其是女歌手当作压轴,而且每次门票最快卖光光的也是这场女歌手演唱会。事实上,这样的情况跟全球爵士乐的票房情况雷同,爵士女伶似乎永远都是爵士演出中最受瞩目的华丽美钻,情况放诸四海皆准。

到底爵士女伶迷人的地方何在?一个好的爵士女伶该有哪些迷死人不偿命的特殊吸引力呢?不论是声线表现、诠释风格、舞台魅力、爵士女伶有何能耐与男歌手分庭抗礼,甚至更受到乐迷青睐?接下来或许让我们从几个面向来厘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事实上,女性从一开始就在爵士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蓝调时期开始,不只歌手,包括器乐演奏家及作曲家都有不少女性参与。不过,在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这些女性爵士乐手,真想要闯出个名声那可真是要有两把刷子。

她们必须抛夫弃子跟著男人们各地跑场子,跟著俱乐部男老板周旋,面对多为男性的观众及恶毒的音乐评论者,在男人主导的世界里打滚,其中「老妈」雷尼(Gertrude “Ma” Rainey,1886-1939)、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1894-1937)、莉莉安.哈定(Lilian Hardin,1898-1971)算是几个混得较有名堂的,她们甚至有本事雇用男演奏家在她们的演出与录音中跨刀。

「老妈」雷尼是最早期专业的蓝调歌手,她有「蓝调之母」封号,不仅对蓝调演唱的发展与推广贡献极大,更影响了像贝西.史密斯这样的后辈歌手。贝西.史密斯以蓝调演唱起家,被美国人封为「蓝调女皇」,同时她更以恢弘歌声与独特唱腔跨足爵士乐坛,成为乐史上第一位的爵士兼蓝调女歌手。至于路易斯.阿姆斯壮的第二任妻子莉莉安.哈定,不仅是「书包嘴」成名的背后推手,一九二三年她更与金.奥利佛在芝加哥开始灌录唱片。

这三位能够身兼演奏、演唱、作曲的前辈女伶,让女歌手这个产物能从蓝调开始过度到摇摆时期,等到了米尔德里德.贝莉(Mildred Bailey,1907-1951)、康妮鲍斯威尔(Connee Boswell,1907-1976)的接棒,将女声势力发扬光大。

米尔德里德.贝莉出生于华盛顿,是第一个和摇摆大乐团一起演唱的女歌唱家,同时也是第一个被爵士圈完全接受的白人歌唱家,她的成功造成整个一九三○到五○年代的摇摆大乐团都必备一位女歌唱家的现象趋势,女歌手因此成为大乐团绿叶群衬映烘托的那朵大红花,她也因此被封为「摇摆女士」,成名曲包括〈Please Be Kind〉、〈Squeeze me〉。

康妮鲍斯威尔则生于纽奥良,她是鲍斯威尔三姊妹(The Boswell Sisters)的主唱,她是第一个把拟声唱法(scat)带进爵士乐的白人女性,该团的和声与拟声唱法吸引许多听众,就连当时还年轻的艾拉.费兹杰罗都会模仿康妮鲍斯威尔。

鲍斯威尔三姊妹的成功大开爵士姐妹团体演唱的大门,吸引来了罗赛塔姊妹、安德鲁姊妹、麦奎尔姊妹等莺莺燕燕的不绝美声。试想,当时成功吸引听众的如果是鲍斯威尔三「兄弟」,那么爵士乐史恐怕要改写,变得阳盛阴衰而非现在这般的阴阳调和。当然,历史的巧合让爵士女声的军容更为壮盛,从蓝调到摇摆香火不绝,甚至朝向更讲究个人特色魅力的咆勃时期,扯嗓展技去也。

从人声当作器乐的角度来看

爵士历史似乎从最早期就种下了女声萌芽的种子,如果从器乐的运用表现,以及一位爵士好手的必备条件来看,我们就能更清楚爵士女声的优势。

整个二十世纪的观点,一位爵士好手必须具备强烈的个人舞台风格,才能在众多乐手中让乐迷有高度辨识,他们必须即兴无碍,行云流水地挥洒出手中乐器的灵魂,而嗓子就是歌手的乐器。

如果我们来看爵士「标准曲」这块,也就是说在不同时期一再由不同歌手、乐手上演,旋律情绪早已唱到听者心坎里的不朽名曲,你也会发现女歌手在其中不可取代的优势。无论是百老汇的歌舞秀、当年有尚在留声机时期的人声临演、或者是有声电影问市后大卖的主题曲、乃至唱片大流行的二、三十年代的大众歌曲,这些不同阶段串连交织出的千百首「标准曲」,你想听怎样形式的重新诠释?是大乐团、钢琴独奏、男声、萨克斯风、抑是女声呢?请选择!我想答案显而易见。

歌声是最人性的乐器,在众多乐器群演时选择歌声当作主角,可不是爵士乐的创举,早在浪漫时期白辽士就首创以管弦乐伴奏女声的《夏夜》艺术歌曲,因此摇摆大乐团找来女主唱不过是延续这样的美学形式。

女声比男声音域高亢容易引起费洛蒙反应,女声比男声温柔就像母亲温暖轻柔的呼唤,女声比男声深情在诠释经典曲目的戏剧性时更为鞭辟入里,女声甚至也比男声更狂野更放得开,在拟声Scat唱法的表现上更远胜于男歌手。

因此摇摆时期之后,咆勃时代的快速灿烂更让爵士女声百花齐放,我们有表现全面、既诗意又狂放的艾拉.费兹杰罗;我们还有阴郁缭绕、感性伤神的比莉.哈乐黛;我们也有甜美倾心、想让人娶回家的桃乐丝.黛(Doris Day);我们更有宽广浑厚、能量充沛的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我们甚至有慵懒自由、度假感十足的艾丝特.吉芭托(Astrud Gilberto)。各式各样的女声任君挑选,只要你有兴趣她们就唱得出来。

从新时代的角度来看

爵士,为什么爱女「声」?因为爵士通常是男生,异性相吸是也。哈哈,以上是我的冷笑话答案,虽然无聊却也点出一些端倪。

爵士圈爱女声,尤其有特色的女声,这早已是个现象,一百年来持续如此。前文或许从历史角色、经典曲目角度、人声乐器角色试著爬梳出一些前因后果,找些证据解释爵士爱女「声」这个现象。不过事实上,这些因果影响效应恐怕还比不上冥冥中的时代宿命,所以我想利用最后一小段篇幅检视目前的环境。

二十一世纪,纯种爵士有点势微,也可以说百变爵士乐面对网路多媒体新时代,似乎有点失去引起瞩目的主导动能。有想法敢创新的爵士乐手只能在地下俱乐部生存,一浮出台面就得面临商业机制无情的考验。大乐团只剩下世代相传的老头子乐团,有本事的杰出乐手就跑去搞点流行、搞点电影、搞点电玩配乐。

能吸引人目光的二十一世纪爵士议题,只剩下「色艺双全的女歌手」及「伴随现代人虚无慵懒的Bossa Nova」这两项卖座保证,这两项要素台湾市场同样非常买单,而后面那项也等于是女歌手独占,所以二十一世纪爵士议题我们只剩女歌手值得讨论。真不知,该令人为女歌手这物种的受欢迎与强悍生存力感到高兴,还是为未来爵士的发展感到悲哀。

 

文字|欧头 古典启示录 Blogger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