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巴塔维尔(Sam Bardaouil)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下简称北美馆)台北双年展主题发布会上,身穿深色西装,手势丰富、眼神坚定,演讲时仿佛站在舞台上。他的语气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像是为观众铺陈一场无形的叙事。他经常以目光扫视全场,传递出高度的情感投入与现场掌控力。当他谈到展览灵感背后的个人经验时,语调转为低沉柔缓,提起关于父亲的故事,那一刻,他的声音轻微颤抖,眼眶泛红。这段真挚的分享,让现场观众都能感受到那份深埋心底的情感,仿佛整场展览就是从这份未竟的思慕中缓缓浮现。
展览不只是看,还是「走进去」的体验
巴塔维尔是黎巴嫩出生的国际策展人,现任柏林汉堡车站国家当代艺术美术馆馆长之一。其实他从大学时期就同时修习剧场和美术史,后来到伦敦中央演讲和戏剧学院研习表演艺术。曾在英国担任剧场导演与演员,参与过音乐剧、爱丁堡艺穗节与BBC广播剧等多样形式。
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策展观。「展览对我来说不只是把作品挂起来,而是创造一段旅程,就像导演安排一场戏。」他认为观展不只是视觉体验,更是身体与情感的参与,「有时你要让观众停下来,有时要加速叙事,这与剧场节奏安排非常相似。」
在他的策展逻辑中,展场就像是是可被编排、切分与引导的舞台。墙面是场景转场,作品间的间隔像戏剧的呼吸,灯光与动线则牵引情绪。他比喻:「展览就像是一出戏剧,你需要有开始、有起伏、有高潮、有收束。」
他将展览视为三维叙事体——观众透过身体移动建构故事。他分享这种节奏与空间感知来自剧场导演经验:如何设计悬念、安排进退场时机、让观者沉浸其中。对他而言,每件作品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与观者在展场中共同完成叙事张力。

与策展伙伴提尔.法尔拉特共构一台戏
巴塔维尔并不是独自完成这些构想。他与德国籍策展人提尔.法尔拉特(Till Fellrath)自2009年起共同创立跨领域策展平台「艺术重新转向」(Art Reoriented),至今策画逾70档展览,遍及全球。他们曾任里昂双年展与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策展人。
两人背景迥异:一位来自剧场与艺术史,另一位专攻政治与经济,差异反而成为合作优势。巴塔维尔说:「我们个性与训练完全不同,常从不同角度切入,彼此说服,直到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位置。我们从不妥协,每次的选择都要百分之百信服,才能前进。」
这种协作方式使他们能从多元视角构思展览,融合剧场式空间叙事与全球处境观察。提尔补充:「我们总是把展览想像成一段旅程——有起点、有过程、有结尾,就像一出电影或剧场作品……那是一种节奏,一种身体经历的节奏。」
地平线上的低吟——从台湾出发的全球情感图景
第14届台北双年展主题为「地平线上的低吟」(Whispers on the Horizon),展期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3月29日,聚焦「思慕」(yearning)这一跨越文化与世代的普世情感。策展人说:「『地平线上的低吟』提醒我们,思慕是普世的,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与时代之中。那是迁徙的疼痛、对家园的渴望、寻找自我的历程,以及对尚未展开未来的渴求……既非静止,也未曾解决,它既脆弱又坚韧、无形却深刻。」
3件作为策展起点的物件——尪仔、日记与单车——源自《戏梦人生》、《我的弟弟康雄》与《单车失窃记》等台湾作品。这些「渴望的物件」不会直接出现在展场中,而是潜伏于展览动线与叙事之间,引领观者感受记忆与情感的流动。
展览邀集来自全球的54位艺术家与团队,呈现33件新委托作品,涵盖绘画、录像、装置、声音、行动与表演等媒材,回应「思慕」在当代不同语境中的样貌。

从感官参与到空间叙事 展览是共同生成的剧场
在巴塔维尔与法尔拉特眼中,「地平线上的低吟」不只是一个静态展示空间,而是与观众持续互动、转变的场域。他们与希腊空间设计师安德烈亚斯・安哲利达基斯(Andreas Angelidakis)合作,打造具有剧场感的展场装置,让观众透过移动与感官体验重构自身与空间的关系。
展览中将出现多种非典型表演形式,像是立陶宛艺术家丽娜.拉蓓利代(Lina Lapelytė)便以歌唱为媒介,结合专业与素人表演者,创造一场充满情感的集体行动,引导人们思考脆弱与沉默的行为。她曾以《太阳与海(码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作品关注性别刻板、流行文化与乡愁主题。未来也将陆续公布其他参展艺术家的更多计划,期待展演形式让展览「活起来」,形塑出剧场式的「参与经验」,使观众成为展场中的行动者,而非旁观者。
巴塔维尔表示,在这个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希望透过艺术创造不依赖语言与理性的感官经验。他说:「在全球普遍的矛盾情绪中,我们希望艺术能创造出一种不依赖语言、理性与结论的感官经验。正如康德所说,美感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理解方式。」
展览中的作品被视为「触发感觉的物件」,观者不需预先理解艺术史,也能与作品产生共鸣。如巴塔维尔所言:「你可能会不知道这件作品是什么,但你知道你被它触动了,那就是艺术的语言。」
从战火记忆中起飞的梦想:艺术作为自由的可能
巴塔维尔的艺术观念深受他在黎巴嫩成长的经验影响。当时国内正值内战,他说:「对我而言,艺术是一种想像另一个世界的方式——那个世界并不存在,它可能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抵抗。」因为相信有些存在是与众不同的,使他开始学习艺术史与戏剧,也深深影响了他对展览制作与写作的理解。
在主题发布会尾声,巴塔维尔提起一段童年记忆。他说,自己在战争时期的黎巴嫩长大,曾经将世界各地的风景剪贴收藏在一个盒子里,幻想有朝一日能够亲自前往。「有一天我父亲走进房间,看见我把梦想放进盒子,他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正在收集我的梦想。』」平日里沉著冷静的父亲少见地动怒,将那些剪贴抛向空中,大声说:『梦想不能放在盒子里,梦想应该要飞翔!』」巴塔维尔微带哽咽说:「我们希望这次双年展能成为一个场域,让每个人的梦想与思慕都能自由飞翔。」
山姆.巴塔维尔(Sam Bardaouil)
国际知名策展人,出生于黎巴嫩,拥有剧场创作硕士及艺术史博士学位。自2022年1月起与提尔.法尔拉特(Till Fellrath)共同担任柏林汉堡车站国家当代艺术美术馆的馆长。他们共同创立了跨领域策展平台Art Reoriented,已与全球超过70间博物馆合作。他们的策展核心关注艺术与机构实践的包容性,致力于以修正式的艺术史观点推动策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