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瑞.安德森在演出现场,常以小提琴演奏搭配影像辅佐叙事。(Leland Brewster 摄 Laurie Anderson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纵横舞台.前卫才女─萝瑞.安德森/影像叙事

影像为笔 述说内心世界

萝瑞.安德森的舞台多媒体表演风格

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萝瑞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一来利用多媒体投影的使用延伸有限的剧场空间,二来利用影片连结虚拟与真实空间的本质,使她在演奏音乐的同时,可以自由穿梭二度甚至三度空间。与时下采用多媒体技术的音乐演唱会不同的是,萝瑞喜欢亲自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内容,强调即使因其技术有限而使内容显得粗糙,也胜过沦为装饰的空洞影像。

 

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萝瑞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一来利用多媒体投影的使用延伸有限的剧场空间,二来利用影片连结虚拟与真实空间的本质,使她在演奏音乐的同时,可以自由穿梭二度甚至三度空间。与时下采用多媒体技术的音乐演唱会不同的是,萝瑞喜欢亲自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内容,强调即使因其技术有限而使内容显得粗糙,也胜过沦为装饰的空洞影像。

 

萝瑞.安德森创作轨迹遍布全球,作品多产且多元,创作媒材丰富,兼顾艺术性却不至晦涩艰深。她曾说,最初在现场音乐表演采用科技设备及多媒体元素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为关注科技在人类沟通中扮演的重大角色;由于其创作灵感多来自其个人生活经历、童年回忆,文学,对所处时代的观察反思等抽象议题,萝瑞很早就发现影像虚拟时间、空间,将音乐与文化叙事视觉化的特性,能使作品更清楚地与观众沟通。

身为将多媒体科技元素带入现场音乐表演先锋,萝瑞的创作方法、剪辑技术与素材选择事实上都来自早年创作之扎实累积。

视觉艺术修养深  奠定日后表演风格

大学时主修艺术史,研究所主修雕塑,萝瑞跟多数七○年代同期艺术家一样,选择从视觉艺术出发,最初创作媒材是雕塑、摄影,手工书与童书绘本。在其一九七四年自制的《手工书》Handbook中,她在各页手写出一段句子的一部分,读者必须透过不断翻页的动作与之互动,才能获得完整的语意。当时萝瑞的艺术家生涯才刚展开,但其日后音乐演奏会现场惯用的多媒体投影字幕风格已经出现。

虽然萝瑞很快就发现,这些平面创作媒材并无法充分表达其丰富作品意涵,转而投入融合装置及音乐演奏的行动艺术;从其日后舞台、影像、电子乐器的设计草图中,仍可看出萝瑞深厚的视觉艺术训练,对其观察方式与创意思考的影响。

同年,萝瑞发表其第一个完整的现场音乐表演作品《仿佛》As:If(注)。这个作品中她穿著冻结在冰块中的冰刀溜冰鞋演奏小提琴,随著与观者互动与时间流逝冰块逐渐融化,表演在冰块完全消失,萝瑞失去平衡后方告结束。演奏时身后投影著“roof : rof”、“hood : hod”等结构相似的英文字幕,呼应演奏空档时所分享的,关于童年因跳水受伤而长期身著腰背护具,造成其发音障碍及口吃的语言记忆。此作品除可窥见小提琴演奏搭配影像辅佐叙事的表演雏型外,也预告其将持续关注的作品主题:个人成长背景、宗教、政治,对语言及记忆的执著。七○年代中期,萝瑞开始寻找能使其本身缺席,但作品得以持续的表演方法。

亲身经历投影舞台  多媒体营造内心画面

相异于同期行动艺术家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与观念雕塑家丹尼斯.欧本汉(Dennis Oppenheim),分别以录音装置及小型人偶取代自身于作品中的叙事角色,萝瑞选择影像投影作为媒材。装置作品《心理治疗中》At the Shrinks(1975),她使用超八底片(Super 8 Film)将其亲身看诊的经历投影在真人比例的雕塑上,制造仿佛3D的立体影像。此类装置日后也将重复出现在她的现场音乐演奏会中,而此种透过影像虚拟物件,造成时空与真实世界的交错,也成为萝瑞日后许多叙事手法的基础。

萝瑞后来在个人演出中,常利用投影使自己成为舞台一部分的手法,始见于其为一九七五年为作品《不眠者之歌》Songs and Stories for the Insomniac设计的萤幕衣(Screen Dress);透过遮蔽投影机,做连续动作使投影产生特殊光影效果的手法,则可于萝瑞一九七六年于纽约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发表作品《例证》For Instance看出端倪。这些多媒体技术今日已成标准配备,但萝瑞在传真机都尚未发明的七○年代运用多媒体于音乐作品的出发点,往往只是为了成就某种内心理想叙事画面;但其勇于尝试、深入研究的习惯,却使这些多媒体装置及设备逐渐累积,成为日后现场音乐演奏会中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

《美国》集大成  奠定多媒体表演风格

一九七九年萝瑞在纽约前卫剧场「厨房」(The Kitchen)发表了融合小提琴演奏、影像投影与叙事的音乐作品《进步的美国人 第一部》Americans on the Move Part I 。也就是在这个作品之后,萝瑞发现她这些年来创作的文字影像及音乐作品都与她的祖国密不可分;故决定将过去作品汇整,制作结合音乐、文化叙事及多媒体影像的大格局音乐作品,这就是奠定其日后多媒体音乐现场风格的作品《美国》United States

美籍知名表演艺术学者萝斯李.哥德堡(RoseLee Goldberg)曾说,所有一九三八年有幸亲临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观赏萝瑞发展四年、长达八小时的大型音乐演奏会《美国》的观众,都会同意他们不仅见证了新表演艺术时代的来临,也体验到未来多媒体音乐剧场的无限可能。《美国》集萝瑞作品之多媒体技术及电子设备于大成,可视为其艺术生涯第一阶段成果展。萝瑞曾说她的作品都源自一个故事中的故事,此作品可看出在经历对不同创作媒材的探索与实验后,萝瑞终于找到最适合其说故事本质的音乐表演方式。之后,萝瑞陆续发表的多媒体现场作品也都建立于此表演模式之上,再做突破。一九九九年的《大白鲸》Songs and stories for Moby Dick 是萝瑞初次以既有文本作音乐创作,打破个人演奏会模式与其他演员合作;大量使用海洋影像投影为舞台布景,叙述一个萝瑞版本的《白鲸记》。此种采用新颖电脑科技、多媒体技术,叙述一个名著文本,将故事视觉化的剧场手法,也成为今日许多多媒体剧场的参考素材。

亲自制作多媒体素材  鲜少重复自我

无论巡演至世界何处,萝瑞总能利用投影布景及影片素材建构其独有的表演氛围,将自身熟悉的元素置入下一个表演空间中。如天空这样中性无边界布景,就是萝瑞常使用的投射媒介。关于这一点,萝瑞曾说,天空陪她度过无数童年苦闷时光,因此日后创作时,常不自觉将各式苍穹的概念置入她的多媒体元素中。每到一个新表演空间,萝瑞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到现场勘查地形,拍摄舞台细节照片,再回到工作室中依现场空间设计独特投影布景。

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萝瑞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一来利用多媒体投影的使用延伸有限的剧场空间,二来利用影片连结虚拟与真实空间的本质,使她在演奏音乐的同时,可以自由穿梭二度甚至三度空间。与时下采用多媒体技术的音乐演唱会不同的是,萝瑞喜欢亲自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内容,强调即使因其技术有限而使内容显得粗糙,也胜过沦为装饰的空洞影像。

艺术生涯迈入第四十个年头,鲜少重复自我,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持续创作出使观者难忘的音乐画面及体验。回顾其创作历程,每部作品除蕴含无限创意也反映所处年代的时空缩影——萝瑞.安德森,就是一套丰富的美国实验音乐与表演艺术百科全书。

 

注:As:IfDuets on Ice的原版。萝瑞.安德森1974先于纽约一个艺廊发表AsIf, 之后在1974至1975年陆续于纽约五个不同区街头重新发表,更名为Duets on Ice系列。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