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三世》人物关系图(梁文菁 整理)
特别企画 Feature 解剖台上的理查三世—王嘉明的莎剧导演功课/文本探索

从史实到剧场 政治人物的双重扮演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

莎翁历史剧的主轴,是英国不断的内战与王位争夺战,透过作品,莎翁生动地在剧场展演过去君主的事迹。而他笔下的英国君王,往往同时具有权谋者与戏子的两面身分,都对自己是否能合宜、得体地扮演特定角色常有自我评估。透过莎剧理解到的英国历史是片面与断裂的,但从历史剧的开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政治扮演的例子。

莎翁历史剧的主轴,是英国不断的内战与王位争夺战,透过作品,莎翁生动地在剧场展演过去君主的事迹。而他笔下的英国君王,往往同时具有权谋者与戏子的两面身分,都对自己是否能合宜、得体地扮演特定角色常有自我评估。透过莎剧理解到的英国历史是片面与断裂的,但从历史剧的开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政治扮演的例子。

学者们约略同意,若包含可能与其他剧作家合写的作品,莎士比亚一共写了十个与英国君王有关的历史剧,依据国王在位的顺序如下(括弧内第一个数字为在位年分,第二个数字则是莎士比亚可能的写作年分):

《约翰王》(1199-1216;1595-1597,可能更早)

《理查二世》(1377-1399;1595-1596)

《亨利四世,第一部》(1399-1413;1596-1597)

《亨利四世,第二部》(1399-1413;1597-1598)

《亨利五世》(1413-1422;1599)

《亨利六世,第一部》(1422-1462, 1470-1471;1592)

《亨利六世,第二部》(1422-1462, 1470-1471;1591)

《亨利六世,第三部》(1422-1462, 1470-1471;1591)

《理查三世》(1483-1485;1592或1594)

《亨利八世》(1509-1547;1613)

以写作年代来看,这十部作品之中, 包含两组四部曲。第一部由三部《亨利六世》,以及《理查三世》所组成,第二部又称作「亨利剧」(Herriad),则涵盖《理查二世》,两部《亨利四世》,以及《亨利五世》。其他的两部作品,是写作于两组四部曲之间的《约翰王》,和唯一写就于詹姆士时期的《亨利八世》。

与现实共鸣的历史剧

历史剧的受欢迎,可以归因至一五八八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让英国一般平民有更大的兴趣理解英国历史。剧作家如莎士比亚、马罗(Christopher Marlowe)抓准了这个机会,以历史事件为素材,生动地在剧场展演过去君主的事迹。由莎士比亚写作英国历史剧的次数与频率观察,伊莉莎白时期的剧场,对历史剧十分有胃口,也才有了英国人「从莎士比亚作品学习历史」这样的说法。

除了《亨利八世》之外,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轴,是英国不断的内战与王位争夺战。虽然莎士比亚有生之年,如「玫瑰战争」一般规模庞大的内战并未在英国本土发生,但伊莉莎白一世与詹姆士一世却各自有王位继承的问题,尤其是迟迟没有结婚、没有生育王储的伊莉莎白女王。因此当时的剧场观众,往往对于台上演出的故事线,能产生极大的共鸣:各阶层皆深怕女王一旦驾崩,维持不久的相对和平又恐生变数。不能公开讨论的皇位继承话题,在观看历史剧时找到了抒发的出口。

跟随主政者观点的教化角色

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灵感,多得自于已出版的剧本及书籍。伊莉莎白时期受到欢迎的历史书籍《何林塞的编年史》Holinshed’s Chronicles(1577;1587),则成了莎翁英国历史剧(以及部分悲剧)的重要来源。此本编年史历经数十年编纂,涵盖范围广泛,并且曾经修订后再版。其中,自亨利四世即位至亨利八世过世为止之间的事件,此书大量参考亨利八世时期的史学家霍尔的著作《霍尔的编年史》Hall’s Chronicle(1548)。正因为如此,两本书呈现的观点,多少带有对执政的都铎王朝之偏好。同是生活在都铎王朝的莎士比亚,将历史戏剧化之时,似乎也常呈现相似的角度。同时,莎士比亚同时期的诗人、历史学家丹尼尔(Samuel Daniel)的诗作,虽然不尽符合史实,但因刻画角色生动,亦被莎士比亚引用至《亨利四世》等作品里。

观看英国历史剧的确可以使不识字的平民对历史更为熟悉,但从这几部莎士比亚的创作来源便可判断,莎翁剧作里描绘的历史,除了可能因为剧情安排,不惜更动历史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尽符合史实之外,作品上演之际,也在无形之间发挥都铎王朝以戏剧激发爱国情操、教导子民服从君王以维持生活和平之政治力量。当然历史剧里靠拢当权者的叙事角度,并不能全然反映莎士比亚时期仍然层出不穷的政治与宗教暴力、正当性等事件。但因剧场及戏剧为当时重要的传播媒介,历史剧扮演的教化角色不容小觑。

看到一个个政治扮演的例子

莎士比亚以玫瑰战争为主轴的第一组四部曲,宣扬忠君爱国的部分或许是最为直接的:若非伊莉莎白一世的祖父亨利七世,如《理查三世》结尾般统一红白玫瑰的势力,英格兰也不会享有约百年的和平生活,也不可能击败西班牙,带来当时的「黄金时代」,叛乱、入侵、内战,自亨利七世开创都铎王朝后,再也没有成为大问题。

在该剧里,莎士比亚除了将理查三世塑造成反派角色,以符合都铎王朝的政治偏好之外,亦有学者推论,此剧可能是由史传奇勋爵(Lord Strange)资助演出。正因为如此,莎士比亚将其祖先史丹利(亨利七世的继父)刻画成都铎王朝得以兴起的关键人物,在理查三世最后一役时,倒戈支持亨利七世,成就都铎大业。历史中的史丹利,虽也参加此役,却远非莎士比亚所描绘的英勇形象。

观察莎士比亚笔下的英国君王,往往同时具有权谋者与戏子的两面身分,都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合宜、得体地扮演特定角色常有自我评估:除了理查三世在《亨利六世第三部》、《理查三世》里展现的强大企图之外,亨利五世从两部《亨利四世》里的享乐分子、乃至《亨利五世》里的一世明君,其中的转变都带著自觉性高的表演性。若想藉著莎翁历史剧深入历史事件,能理解到的英国历史会是片面与断裂的,但从历史剧的开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政治扮演的例子;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政治性,就在这两个面向中展现。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