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文
-
跨界对谈 黄雯X刘奕伶
重演舞蹈,该如何跨时代、进而超越时代?
当「重演」涉及到身体,一个会感受、会老、会生病、会受伤、会消失,也就是一个会时时变化的不稳定媒材,这样的重演便不可能是复制贴上般的全然复刻,而会是过去旧作里的肉身与现在重演的肉身,正在穿越时空、进行一场近身肉搏,而舞蹈的重演,便常在上演这种肉搏战。 这次对谈邀请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舞蹈行内人,一位是长期与舞团与舞蹈创作者合作的独立制作人黄雯,一位是美国比尔.提.琼斯(Bill T. Jones)舞团前舞者、现为独立创作与表演者的刘奕伶,从两位各自对国内外舞蹈重演作品的观察,以及重制和排练旧作的经验开始,一路延伸至「经典」背后的舞作经济与国际市场运作、旧作如何跟现在的表演体系和观众的美感经验沟通,和疫情后出现的「量身定做」重演模式,与舞蹈作品如何被典藏等问题。两人的经验揭示了「重演」是个鲜活且复杂的动态过程,那并非仅是旧作的修正或补遗,而更是一场新的对话与创造。
-
焦点人物
詹杰:写喜欢的故事,找到与观众的连结
近年,剧场编剧尝试跨到影视产业成为一种现象,试图找到维持生计与寻求发展的可能;其中,詹杰可以说是这批青年编剧中较早进行尝试,也摸索出一条路者。近期除在「茁剧场」系列推出改编自陈玉峰文学创作的《绿岛金魂》,挑战自己与台湾产业都不熟悉的灵异喜剧;明年初,经多次读剧、并获广大回响的音乐剧《劝世三姊妹》也将首演。詹杰是如何在个人选择与时代环境里找到编剧的自我定位?
-
焦点人物
杨伟新:纪录观点,尝试拼凑世界的平行与复杂
第11届美国纪录片与动画影展(AmDocs)于今年暮春举行,《舞径》从200多部影片脱颖而出,摘下国际纪录片长片评审团奖,上月亦入选韩国EBS国际纪录片影展,本月将上台湾院线。这是导演杨伟新的首部纪录长片,回溯、探问古典芭蕾在台湾的发展历程。这位新锐导演想说的,是舞蹈,也不只是舞蹈的故事。
-
焦点人物
黄宇琳:用跨越剧种的生命力重塑表演
黄宇琳以高超跷功,配合优美唱腔与精致身段,被誉为「京剧小天后」;近年在因缘际会下与歌仔戏接触,不仅替其注入活水,也重塑自己的表演。即将于7月以〈痴梦〉与〈活捉〉组成「黄宇琳专场」,除展现自己整理跨界经验后的「回到京剧」,同时是对京剧演员拥有代表作的肯定,替40岁出头的她立下演艺生命的座标。
-
焦点人物
三个人:以当代思维,重塑传统音乐感官体验
既能合体演出,团员也可各自发挥个人特质,为国内多数音乐团体的发展模式。若说能持续保持创新、翻转传统思维及挑战现代音乐,则非当代音乐团体「三个人」莫属。6月,他们即将推出的《催化效应融.共感》以音乐与影像、舞蹈共感对话,将长期发展的3条轴线创作理念汇聚呈现,跨域激荡出精采火花。
-
焦点人物
王榆钧:在无数次的摇晃中,雕塑想成为的自己
继《青春不朽》(2020)记录了「不朽的青春台湾美术再发现」中雕塑家黄土水《少女》胸像修复过程之后,这个创作团队在2021年因「光台湾文化的启蒙与自觉」再度聚首,这回则以《甘露水》记录了消失63年后重见天日的黄土水同名作品的曲折身世。片中,以一首〈暝尾的祈祷〉轻巧却令人惊艳地,悠悠唱过台湾史中那段「摇摇、幌幌」的时光的温暖女声是王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