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y Lin
-
艺术节 耿一伟与桃园铁玫瑰艺术节
在地方酝酿好专辑,才不做一片歌手!
用制作音乐专辑的思维来策展,规划桃园铁玫瑰艺术节到第4年的耿一伟说:「你不能一次打完所有地方团,还要能每次都不一样。」逐步收歌、酝酿风格,拉长线耐心铺陈,绝不当一片歌手!藉著作品突显在地的人文特色,也挖掘空间的各种可能,今年丢出「我们来干大事」的主题宣言,作为一种态度,也带有某种「塑形」的展演性。
-
职人的图鉴
武场领导:戏曲音乐的指挥者
要解释「武场领导」,或许得先明白「武场」是什么。「武场」与「文场」组成戏曲演出的「后场╱文武场」,也就是传统戏曲的伴奏乐队。本期「职人的图鉴」特邀国光剧团孙连翘分享他多年的武场经验,看武场领导如何确保演出的节奏,用音乐指挥出一台好戏。
-
职人的图鉴
击掌手:渲染情绪的幕后功臣
拍手人人都会,但佛朗明哥专有的「击掌手」是如何掌握节奏将它变成一种艺术?本职是吉他手的游柏彦,在钟玉凤《摆度之外》担任佛朗明哥吉他与击掌手,他说,击掌的学习没有特别的学术系统,得从学舞、学歌或学演奏领略。
-
特别企画 Feature 幕后团队的跨域工作法
山峸制作设计:整合设计、制作工作环节,健全幕后生态(上)
山峸制作设计很热血,数小时的访谈,成员们忧虑产业结构,忧虑同业生计,言谈不离「改善工作环境」、「留住产业人才」,冲劲十足。恍惚间,我想起今年4月1日,这个由袁浩程号召剧场设计系毕业的同窗颜尚亭、吴重毅共同创立的剧场空间设计、制作团队,在官方FB发了一则贴文,宣布成立「山峸艺术集团」。
-
特别企画 Feature 幕后团队的跨域工作法
山峸制作设计:整合设计、制作工作环节,健全幕后生态(下)
山峸制作设计很热血,数小时的访谈,成员们忧虑产业结构,忧虑同业生计,言谈不离「改善工作环境」、「留住产业人才」,冲劲十足。恍惚间,我想起今年4月1日,这个由袁浩程号召剧场设计系毕业的同窗颜尚亭、吴重毅共同创立的剧场空间设计、制作团队,在官方FB发了一则贴文,宣布成立「山峸艺术集团」。
-
特别企画 Feature 幕后团队的跨域工作法
叁式:透过跨域协作、共创,加速刺激成长(上)
叁式是个奇妙的团队,很难一时定义他们在做的到底是什么,就连叁式的官网都以「哎,这是一个难以简短回答的问题」,来说明他们的服务项目。的确,从金曲奖到剧场表演,从手机app到台湾设计展,叁式的合作案横跨了表演艺术、科技艺术、娱乐产业、互动科技与设计策展,每个案例都十分亮眼,更曾被称作「台版teamLab」,这些成果,比起明确的团队定位,都更能定义叁式是什么。也因此,叁式究竟是如何跨足这么多不同的领域,又是如何在10年间成长为如此活跃的团队,就令人十分好奇。
-
特别企画 Feature 幕后团队的跨域工作法
叁式:透过跨域协作、共创,加速刺激成长(下)
叁式是个奇妙的团队,很难一时定义他们在做的到底是什么,就连叁式的官网都以「哎,这是一个难以简短回答的问题」,来说明他们的服务项目。的确,从金曲奖到剧场表演,从手机app到台湾设计展,叁式的合作案横跨了表演艺术、科技艺术、娱乐产业、互动科技与设计策展,每个案例都十分亮眼,更曾被称作「台版teamLab」,这些成果,比起明确的团队定位,都更能定义叁式是什么。也因此,叁式究竟是如何跨足这么多不同的领域,又是如何在10年间成长为如此活跃的团队,就令人十分好奇。
-
特别企画 Feature 疫情工作法
疫情之中,我们的工作方法
我们讨论团队的工作方法时,往往会试著从他们的经验累积、主事者风格、机缘巧合等因素里找到「准则」当然,这个准则会随著各种特殊情况,找寻各种因应之道。于是,从2020年初开始影响世界情势的COVID-19疫情,打乱了团队们好不容易成立的工作方法,必须在混乱里有所应变。 那么,这些以创作、制作为主的团队如何回应疫情时代,又怎么看待这段可能停滞的时间,并找寻「疫情下的工作方法」?他们或许重新检视过去、开发线上作业、盘点现有资源、维持创作能量、开发全新形式等,这些方法在这8组团队无法如常的日常里施展
-
焦点专题 Focus
共制再思考 X 6位实践者的提案
对台湾表演艺术圈而言,「共制」(co-production)是近年的关键字之一,舞台上不乏不同场馆、国家,以资源整合、国际交流为前提,所进行的艺术探索,并产生各类型的共制节目。 广义来说,共制涉及「金钱」与「艺术」两种模式的合作分类。前者以资金挹注为主,后者涉及不同角色间的艺术理念协商,此两类型间往往有模糊地带,不同团队、制作人、艺术家或机构之间对「共同性」的追求,可说是困难重重,没有一概而论的SOP,但也因此存在各种新的工作思维与模式的可能性。 随著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三大场馆与地方文化场馆陆续到位,各馆、各地方的艺术节相继举办,增进了场馆共制、国际共制等市场需求,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对话与交流,方能推展创作能量。本刊尝试透过6位身处「共制」大群体中的实践者,以其身体力行得来的反思与再提问,尝试描绘「理想共制」的可能
-
特别企画 Feature
柯智豪:即使放假,也会找出一堆事情塞爆自己
近期采访柯智豪的文章,都会提到他惊人的工作排程。他的身体像配备一颗可高速充电的肝脏,承载一年60件以上的超载工作量。这次采访自然也不能免俗问他:2020年「报表」结算出来了吗?他笑回:「没算啦!是小孩子吗?每年算这个。」接著嗫嚅地说:「不敢算了,搞不好有1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