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敬儒
-
特别企画 Feature 谢杰桦X蔡宏贤
在一片混沌中,重新建立世界的框架(上)
发展超过半世纪的AI,在2023年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于是许多人称之为「AI元年」,许多艺术家也尝试使用AI进行创作。不过,AI艺术的发生并非天外飞来一笔,而是在科技艺术领域,电脑早已介入人类的创造行为,从机器与人的关系、自动控制,再到生成式艺术(generative art)、资料喂养与机器学习,接著才是AI艺术。 AI无疑对于人、身体、生命,都产生了具颠覆性且令人不安的重新定义,对于何谓艺术与艺术家,也有著新的理解。本次对谈便邀请到长期耕耘科技艺术领域的编舞家谢杰桦与策展人蔡宏贤,与读者们分享他们认为AI带给人类的美好与威胁、身体的存续与变种、AI的世界观及其偏见,以及AI艺术的产制关系与处境。
-
特别企画 Feature 舞蹈家
林靖岚:用脚底板抓紧节拍,踩在音乐的震动上
走进藏身在三重公寓里的排练场,在震耳的乐音中,林靖岚带著4名舞者数著呼吸,口语与手语兼用地为了几天后的演出排练著。她滑著手机里的歌单,有 〈Lalisa〉、〈Pink Venom〉、〈旗开得胜〉等,都是快节奏的动感音乐,音响放在排练场上的木质地板上,他们用脚底板抓紧节拍,配合著彼此的呼吸,一个动作都没落下。 这名有著先天性听觉障碍的舞蹈家,鼓励、带领跟她一样有著听觉障碍也喜欢跳舞的人们,创立了台湾唯⼀的听障舞蹈团。2020年,因为一封编舞家王珩与大可创艺的来信,他们开启了为期3年的听障共创计划,并于2022年底,由王珩、林靖岚,携手9名听障╱聋人表演者,发表了《我们在安静中跳舞》。听不见的世界,真的是一片静寂吗?在安静中,又是如何跳舞?透过林靖岚的故事与观点,让我们一探究竟。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我们愿意花时间进行可能失败的沟通吗?
从教育制度看台湾舞蹈创作者与观众的沟通断层
2020年底,台中国家歌剧院制作了系列podcast《啊我就看不懂舞蹈》,由舞评人魏琬容主持,邀请评论人、编舞家、表演者、音乐家等,来自不同领域与不同角度的讲者们,一同讨论这道题目。虽然讲者之中不乏来自街舞背景的表演者(如钟长宏与白烂哥陈彦霖),然而这里「看不懂的舞蹈」并非指向街舞、国标舞、社区邻居的广场舞,也甚至不是芭蕾舞。
-
特别企画 Feature 谢杰桦
肉身经验是人类最珍贵的资产
作为一个非典型编舞家,谢杰桦有著建筑与舞蹈创作的双重背景养成,而贯彻这两项兴趣的,则是他对人类肉身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
两厅院橱窗 Hot at NTCH
唱进电影里 修复那些人生遗憾
一年一度的「两厅院艺术出走」,今年将从十月十四日从台北国家两厅院生活广场出发,开著货柜车,到各地巡演充满洗脑老歌的《菲林的映画光年》,由金曲歌王蔡振南、金钟影后王琄与剧场演员赖盈萤担纲主演,藉著电影的修复,述说一个六○年代女性的故事
-
即将上场 Preview 「新点子舞展」各自取径
苏威嘉、董怡芬 探索动作如何「说话」?
将在五月底、六月初登场的两厅院「新点子舞展」,邀来两位风格殊异的编舞家苏威嘉与董怡芬,分别展演舞作《自由步》与《我不是我》。虽然题材不同,但两者的内在核心有著相似的企图:形式作为内容,动作如何「说话」?至于两位如何各自取径寻答,那就剧场中见分晓啰!
-
即将上场 Preview 董怡芬与朋友们《我不在这》
声音触动 记忆与穿越之舞
编舞家董怡芬将「记忆」这个举动和记忆的内容,揉合成如散文般的新舞作《我不在这》,与其他三位表演者:王靖惇、高永煜、来自德国的柯德.林科,藉著声响触动,仿佛重返了某些过往现场,但却又感受不同,「我不是我,这里也不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