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文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些未能實現的創作野望(二)
04. 陳弘洋(編劇) 停止發展的「不那麼音樂劇」的音樂劇 在面對創作時,我的速度很快。很常是憑藉著一股內在的火大多時候是自己對於這個題材、故事、形式的興致和熱忱便能直衝到終點。對於那股火,我很是珍惜,也因此,當它在我心裡生起並猛烈燃燒之時,我便會義無反顧朝著那個方向前進。曾經,我帶著這股火,發展了一個「不那麼音樂劇」的音樂劇。 會以不那麼音樂劇來作為這個作品的形容,源自整個曲式、文本的鋪排、行進方式,皆和我曾習得的音樂劇知識背道而馳。該作以相對迷幻的曲風,討論著生死、憂鬱,最後亦推至存在主義式的詰問:人到底該不該出生?生死題材本身就不好處理,再加上音樂等元素的加入,讓一切變得更加複雜但這些選擇,皆是我在實際學習音樂劇的書寫方式後,選擇走的、不那麼尋常的路徑;這條路走得相對辛苦,但在面對成果時,我毫不後悔。 後來因著題材過於耽溺、音樂形式不那麼符合標準、題材太過陰沉、憂鬱諸多不若期待的文本走向,讓這個作品失去了繼續發展的機會。也因此,那些寫完的歌和文本,只能繼續擱著,等待下一次機會的來臨。 所以說到底,創作雖在很多時刻得以任性,但也在許多時刻,得要考慮外部因素及影響,甚至必須嘗試去符合他人的期待和喜好。至今回想,對於計畫的被迫中止,我反而十分感激這讓我有了空間得以去反思,這樣的形式在與觀者的對話上,出了哪些問題。透過這些反思,我才能更加確定自己想要寫的,究竟是什麼,並透過反覆的提問,來找到下一步的可能。也或許,這是一種必須。因為知道了這些限制,讓我更加確知自己想要朝向的方向,而作品也才能真的在限制之外,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05. 趙菁文(作曲家/策展人) 那Lego堆積到舞台上的肖想 那些「還」未能實現的創作野望一直都有,其中一個是歌劇,大概從2017年就在。那要開始劇透一下了,版權所有,也歡迎合作。 文本是來自一位朋友的真實故事。60至
-
焦點專題 Focus 達人帶路
這裡的創作 從思索電聲存在的美學出發
史丹佛電腦音樂與聲響研究中心至今仍是美國西岸電聲中心的代表,有著科技的地域之利,從作曲家的創作、App與聲音軟體的發明、聲音合成與演算法、物理模式聲音合成,到智慧手機成為樂器、心理聲學、腦波與音樂的研究等,不同於歐洲電聲中心,作曲家的第一個問題常是Where is my technician? (我的技術人員在哪裡),而是在美國西岸開放的人文景觀之中,Do it on your own.(自己動手做)。
-
焦點專題 Focus
超越五線譜的想像 友善溝通的起點
記譜法應該作曲家提供給演奏家,一個友善的溝通工具。在了解淺層的音符、表情等符號之餘,還可能儘量地接近理解作曲家的思維深處,而後詮釋其作品。所以當創作者的樂思超越的五線譜與音符所能表述的範圍,新的記譜法的誕生也就順理成章。一九五○年代,作曲家尋求其他表達音樂的可能,新的想法與呈現便需要新的記譜方式,作曲家因此發展出一些比擬音值的符號、圖象記譜、或空間記譜等,讓演奏者可依自己視覺記號與聽覺詮釋的想像關聯,演奏相應的動作與聲音。
-
焦點專題 Focus
豆芽菜之外的繽紛世界
不是音樂家故意搞怪!隨著音樂家們愈來愈豐富的想像,傳統的五線譜早已不敷使用。不信,想想傳統記譜法要如何應付用指甲刮絃、用手肘壓琴、在鋼琴琴弦裡邊彈邊「加料」,甚至加上電音、邊彈邊玩遊戲沒有作曲家的絞盡腦汁、重新設計,又如何將抽象變成紙上的具像?再說,五線譜最初也只從一條線,加到現在的五條線。如果傳統線譜是這麼衍生而來,那麼誰說,活在現代的我們,不能加入「發展」的行列?線條、色塊、空間、幾何圖形怎麼看、怎麼玩,就讓精選的紙上樂譜展,引您進門道!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從磁帶到現場演奏 織疊交錯的奇妙樂境
史提夫.萊許從錄音磁帶發展出來的phasing process,是其創作技巧與理念的基礎,也是電子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後,不能滿足於磁帶的限制,萊許更將phasing技術擴大運用,不但應用在現場演奏家上,也運用在跨領域的裝置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