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唐謨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寶萊塢莎士比亞 深刻融入社會脈絡
作為大英帝國留給印度的耀眼遺產,莎士比亞戲劇在印度電影界也綻放出燦爛獨特的樣貌。帶著跨國意味的寶萊塢莎劇電影,可說是曾被殖民的印度對於殖民者英國,一種文化上「頂嘴」,用寶萊塢文化來回應英國文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偉沙.巴度瓦的「莎劇三部曲」,把莎劇放在不同的印度社會/政治脈絡,拍出《馬科布》、《奧卡拉》與《海德爾復仇記》三部寶萊塢模式的莎劇電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小說到劇場的《孽子》
見證台灣文化演進的奇異旅程
《孽子》是一部複雜的小說,整部作品中涵蓋了國族、世代、性別、父子、漂泊等主題,以及作者白先勇的城市觀察和他個人的書寫風格。在劇場上以一個演出的時間,呈現原作的精髓,並且維持其趣味性,仍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孽子》雖然是一部台灣同志的心碎歷史,但是小說中有太多繽紛有趣的元素,例如七○年代的懷舊氛圍、各種性格的年輕同志角色、辛辣奇妙的同志對話等等。這些素材,都可以在舞台上創造高度的戲劇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戲一族數位「網」來聚人氣
網路衝擊著新世紀的生活,也使得表演藝術面臨新的蛻變。目前台灣劇場網路的應用多集中於「電子商務」與「即時資訊」的提供,除了如購票、文宣、討論等功能外,表演藝術團體也有利用網路的方式,朝向「建立社群」、「整合資源」的趨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春光乍洩的另類主流
九〇年代末,同志熱潮過去,作品創作不再旺盛,但是卻發現到了主流劇場對同志題材的熱衷;一些以小劇場發跡的劇團,也漸漸以主流劇團方式進入市場,這似乎是個令人亦憂亦喜的事實。一方面,進入主流的同志劇場增加了同志的能見度;另一方面卻模糊了同志劇場的運動位置,讓人覺得它不再具有顚覆性而被主流文化收編。其實,如果能夠徹底被商品化,並非壞事,重要的是要有持續的演出,長時間的累積,意義大於短時間內一窩蜂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