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音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與「偶」同行 嬉遊波蘭劇場
去年年底,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鄭嘉音應波蘭科哈諾夫斯基羅登市立大眾劇院之邀,造訪波蘭三個月,編導演出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的偶戲《夜鶯》。這次獨特的工作經驗,讓她有機會認識波蘭的劇院經營現況,與偶戲發展情形,同時也跟波蘭劇場界分享的自己的偶戲創作心得與成果。透過本文,鄭嘉音也與本刊讀者分享她在波蘭劇場的所見所聞。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Fraszka偶劇場 無獨有偶《夜鶯》啼唱
二○一三年底,在國光劇團鍾寶善團長的引薦下,我應羅登大眾劇院之邀到波蘭導戲,對我個人而言是當然是莫大的鼓舞,但當我知道對方希望無獨有偶將設計製作好的戲偶帶過去時,更令人無比興奮雀躍,因為這代表著台灣的偶戲竟然受到了歐洲國家的肯定。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偶不成《獅子王》 戲偶變化萬千 打破奇想界線
《獅子王》最令人動容的,莫過於那為數眾多、設計精巧的戲偶與面具,戲偶數量超過二百個,花了一萬七千多個小時製作,在在創下紀錄。而創新的偶戲操作與人偶合一的演出模式,都讓人對偶戲的認知大大改觀。《獅子王》最卓越的美學創舉,就在於打破舞台、服裝、戲偶之間的界線,彼此透過表演者,「融為一體」。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他們的瘋狂
布袋戲江湖的柔性騷動—女頭手江賜美
她是台灣空前,大有可能絕後的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歷經半世紀的演藝生涯,由外台廟戲、內台戲園戲到巡迴夜市賣藥......見證著台灣近代布袋戲的興衰起伏。她的瘋狂是「奇」和「特異」,更是在布袋戲全是男人天下的江湖,拼出女演師的一片天。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偶戲新玩意之一
偶 劇場新寵兒
正是因為許多的現代劇場創作者積極加入偶的表現形式,使偶戲跳脫傳統演出中單純炫技或講述故事的範疇,而有更多樣的表現。偶的目的不再是模仿現實,而在於抽取角色精髓而加以意象化。戲劇演員「演」一個角色,而戲偶本身就「是」那個角色,難怪戲偶能夠呈現出直指人心的說服力。未來,偶將可能為劇場注入新的元素,繼多媒體之後。成為表演藝術界的寵兒。
-
台前幕後
歡笑與淚光交織的感動
亞伯特的表演有別於一般人印象中的懸絲偶表演,沒有佈景,也不躲在布幕後面,而是與偶站在同一個舞台上,與偶互動演出。若用繪畫來比方,他的作品不屬於寫實主義式的描繪,而像表現主義一樣,恣意揮灑自己的觀點;透過戲偶的色彩、造型、比例、材質特性來表現角色個性,並以獨特幽默的表演節奏,讓觀衆在悲歡交織的心情中,經歷一趟難忘的人、偶生命交融之旅。
-
新西遊記
稀有動物生存手記
戲偶本身沒有生命,只有存在,它的生命經由操偶演員與觀衆共同賦予,當生命產生刹那的喜悅,是偶戲演員與觀衆共同分享的,這種無形的交流一直吸引著我。 一九九七年夏,我離開工作五年的九歌兒童劇團,踏上西方的取經之路,望著兩年來尊尊以血汗製作出的戲偶,學習的點點滴滴也湧上心頭。
-
紐約
偶戲人生 York
在這個藝術節裡,你看不到偶戲的過去,你看到的是偶戲的現在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