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台灣空前,大有可能絕後的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歷經半世紀的演藝生涯,由外台廟戲、內台戲園戲到巡迴夜市賣藥......見證著台灣近代布袋戲的興衰起伏。她的瘋狂是「奇」和「特異」,更是在布袋戲全是男人天下的江湖,拼出女演師的一片天。
PROGRAM 瘋狂菁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戲海女神龍》
TIME 10.21~22 7:30pm
10.22~23 2:30pm
PLACE 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一九四○年代,一個學戲女子在「越流浪越發達」的算命預言中,從抗拒演戲做場的生活到成為說演俱佳的布袋戲第一「查某頭手」。然而,她終身都不曾「拜帖」,她的功夫多是在戲棚腳偷「揀」,或是聽內行人講戲,一點一滴學會了五音分明的口音及一手絕妙的掌上技藝。
她是台灣空前,大有可能絕後的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歷經半世紀的演藝生涯,由外台廟戲、內台戲園戲到巡迴夜市賣藥......見證著台灣近代布袋戲的興衰起伏。她的瘋狂是「奇」和「特異」,是與生俱來的「無師自通」,更是在布袋戲全是男人天下的江湖,拼出女演師的一片天。
登台一唱,開啟數十年江湖路
阿美還記得十六歲的那一年,因為廟會各大戲班拼台欠人手,跟著做後場樂師的父親到布袋戲後台幫忙,什麼都不會的她只能看著戲偶在台上飛來飛去。沒想到觀眾卻瞧見一向僅有男性師父的布袋戲班,竟然有女孩子,便鼓譟著要她上台唱歌,她趕緊臨時抱佛腳地向戲班主的太太學了幾句,上台開口一唱,造就了後來幾十年布袋戲江湖的柔性騷動。
這一唱震撼鑼鼓喧天的廟會戲台,受鼓勵的父親開始要她練習操演戲偶,青春年華的阿美想著人家說的「第一衰,做戲噴鼓吹」(編按:指做戲人的卑賤與辛苦),只能天天以淚洗面。這位後來做了一輩子戲的豪爽阿媽,現在想起自己當年的抗拒,輕鬆俏皮地一語帶過:「被王爺飯給黏住了」。布袋戲竟成了她人生的事業,想來也是戲神疼惜這位有才華的小女孩,賜給了她過人的天份和努力不服輸的性格。
生孩子前一天還在台上演戲…
「賜美樓」像平地一聲雷般地打響了名號。阿美半生流浪江湖的生涯也就此開始。睡戲棚、睡柴房、甚至睡豬圈都是家常便飯,有時也有熱心的觀眾請她到家裡和女兒一起過夜。身為戲班唯一的女生在生活上有很多的不方便,但都不及挺著大肚子演戲。
「我生第一胎的那天還在作戲,演完戲還坐火車回家,才一腳踏進家門,小孩就—噗—生出來了。」事隔多時,阿媽邊說邊覺得好笑,女孩們的思緒卻飄到了那個時代,彷彿也感同身受那個年代工作、家庭、事業一肩挑,又要演戲又要生孩子的難與苦……。然而生命力強悍的阿媽那容聽眾溺陷情緒裡,立刻鏗镪有力地將大家帶往別處所在。
「哎呀,你們都不知道喔,當時我演的戲齣《大俠紅黑巾》有多紅,別的戲班都不敢接在我的後面演出,後來只好打出『續集』名號才能接去演。啊,講這歹勢啦。我做個謎語給你們猜——二兄弟,一樣高,日分開,夜相攜。猜到了嗎?是『門』!」江賜美對著我們這群來學戲的女孩,津津有味地出著謎語題目,經歷了半世紀的的職業布袋戲生涯,她總是能隨口蹦出四句聯、打油詩、謎語,更可以將演過的戲齣隨手拈來,以她厚實又洪亮的聲音,演將起來。
延伸閱讀
本刊第83期97頁,施如芳〈運籌掌中的女狀元—江賜美〉,1999年11月
他們的挑戰 古今對照女演師的心路歷程 鄭嘉音、姜富琴 投射女性細膩思維
文字 廖俊逞
姜富琴對江賜美的故事投以女性的觀照,情節從三位女操偶師,發現一箱阿美阿媽的舊布袋戲偶,三人玩起那箱偶。煙塵飄渺中,她們彷彿看見年幼時的阿媽 赤著腳沿山路擔米走來……劇本以戲中戲的方式呈現,女操偶師和阿媽時空並置,抒發學戲的心路歷程,也企圖跳脫出傳記框架,在現實與過去中增添想像空間。
「無獨有偶」劇團團長鄭嘉音從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在九歌兒童劇團開始學習操偶,然後又到全美偶戲研究最具口碑的康乃狄克大學拿到偶戲碩士,長期受西方偶戲訓練,身經百戰拿過各種偶,但什麼樣的偶最難操演?答案竟然是台灣土產的「布袋戲」。
成軍六年的無獨有偶,進軍國際藝術節受挫,促使團長鄭嘉音回頭思考,如何將東方元素融入現代偶戲中。年初的《悟空來也》和即將推出的《戲海女神龍》回歸傳統,吹起了東風,只是這回遇上了注重神情氣韻,一舉手一投足都求肖似的傳統布袋戲,雙手差點「不聽使喚」。
《戲 海女神龍》以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的生平為故事藍本,勾勒出布袋戲的發展歷程與階段。談起和「阿媽」江賜美相識的經過,鄭嘉音表示,「創團的時候,阿媽的孫 子柯世宏跑來參加我們的工作坊,幾次下來,也成了劇團的固定班底;阿媽會來看戲,剛開始是捧自己孫子的場,慢慢地跟我們比較熟了後,也會給我們意見。」兼 任編劇與導演的姜富琴年初隨無獨有偶多次到阿媽家進行田野活動,她對阿媽的韌性與堅毅印象特別深刻,「那個年代,阿媽能夠兼顧家庭和事業,演一台戲養活六 個小孩,實在不容易。」
姜富琴對阿媽的故事投以女性的觀照,情節從三位女操偶師,發現一箱阿美阿媽的舊布袋戲偶,三人玩起那箱偶。煙塵飄渺 中,她們彷彿看見年幼時的阿媽赤著腳沿山路擔米走來。時空回溯台灣三○年代,阿美阿媽尚是女孩的時候,情節就此展開。劇本以戲中戲的方式呈現,女操偶師和 阿媽時空並置,抒發學戲的心路歷程,也企圖跳脫出傳記框架,在現實與過去中增添想像空間。
從內台戲園、民間廟戲到金光布袋戲,戲偶 的造型跟著轉變,甚至出現戲偶操弄戲偶的有趣畫面。鄭嘉音說,演出將結合真人、布袋戲、執頭偶、光影綜合呈現,以表現出外在與內心、真實與虛幻等不同的層 次與面向。音樂與美術風格則致力於反映各年代的風格,將復古而懷舊之幽情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