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刋編輯部
-
十週年專題
漂洋過海讀表藝
攤開一張世界地圖,試著把一個抽象的地理名詞,經由指認、標示與註記,得以稍微明確地想像。東京、大阪、巴黎、柏林、紐約、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在這些國度城鎮的某一戶人家的某個地方,正存在著一本漂洋過海抵達的《表演藝術》。 想啓動一種集點裝置、尋寶遊戲,看來日何年,《表演藝術》滿人間!
-
十週年專題
雪泥鴻爪讀表藝
為了迎接雜誌十年生日,從七月號開始,我們對外徵求讀者來信,與我們分享在世界各地閱讀《表演藝術》的心情。雜誌出爐不久,還熱騰騰的桌面,躺著一封字跡秀麗、來自維也納的純白信箴;接著,一連三封龍飛鳳舞的來信,讓我們心兒砰砰直跳到了喉頭,看著照片中擺著不同耍寶POSE的大男生一邊傻笑,一邊納悶:原先設定的海外變成了境内該如何是好? 呵,就算是海内外同心聯歡吧!於是我們決定如文照登。還有那些帶著《表演藝術》旅行的讀者,要在這裡一併致謝──每一位讀者都是一粒火種,沒有你們,表演藝術不會點燃十歲的生日蠟燭。
-
專題
九年一貫蹣跚走來
「九年一貫」制國民教育課程的實施至今一年,為廣泛培養學生藝術知能與提升藝術鑑賞能力為目標的表演藝術課程,在這場堪稱國家教育改革的重頭大戲裡,似乎不見發揮什麼角色;除了報導本地的操作實況,本刊也另邀專文,藉由近鄰香港的「美感教育」推廣經驗,來思考本地教育在實踐上的改進可能。
-
專題
專題 瞧!貝多芬
德國音樂家舒曼曾說:「談到義大利就想到歌劇,法國是革命,英國是戰爭,德國則是貝多芬。」貝多芬曾是德國社會的某種文化象徵,但是他的音樂代表了人類不斷與環境抗爭,終得和平、自由的光明面,所以他的音樂也不再專屬日爾曼民族,而是全人類共同的音樂遺產。在今日的兩百年前,貝多芬留下《海里根鎮遺書》自殺未遂,他的人生與音樂創作轉向積極、獨特、英雄式的個人丰采,他不攀權貴、不畏強權,終生為人類的和平與自由努力,找尋他心中的Freud(喜悦)之音。 這個九月,在台灣將有一連串貝多芬交響曲與鋼琴協奏曲的音樂會,這是台灣音樂史上頭一遭,而且在一個月内演完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也是世上少有的紀錄。本刊藉這個機會從各個面向剖析貝多芬,讓讀者一覽這位音樂史上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