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題 專題/瞧!貝多芬

專題 瞧!貝多芬

德國音樂家舒曼曾說:「談到義大利就想到歌劇,法國是革命,英國是戰爭,德國則是貝多芬。」貝多芬曾是德國社會的某種文化象徵,但是他的音樂代表了人類不斷與環境抗爭,終得和平、自由的光明面,所以他的音樂也不再專屬日爾曼民族,而是全人類共同的音樂遺產。在今日的兩百年前,貝多芬留下《海里根鎮遺書》自殺未遂,他的人生與音樂創作轉向積極、獨特、英雄式的個人丰采,他不攀權貴、不畏強權,終生為人類的和平與自由努力,找尋他心中的"Freud"(喜悦)之音。

這個九月,在台灣將有一連串貝多芬交響曲與鋼琴協奏曲的音樂會,這是台灣音樂史上頭一遭,而且在一個月内演完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也是世上少有的紀錄。本刊藉這個機會從各個面向剖析貝多芬,讓讀者一覽這位音樂史上的傳奇人物。

德國音樂家舒曼曾說:「談到義大利就想到歌劇,法國是革命,英國是戰爭,德國則是貝多芬。」貝多芬曾是德國社會的某種文化象徵,但是他的音樂代表了人類不斷與環境抗爭,終得和平、自由的光明面,所以他的音樂也不再專屬日爾曼民族,而是全人類共同的音樂遺產。在今日的兩百年前,貝多芬留下《海里根鎮遺書》自殺未遂,他的人生與音樂創作轉向積極、獨特、英雄式的個人丰采,他不攀權貴、不畏強權,終生為人類的和平與自由努力,找尋他心中的"Freud"(喜悦)之音。

這個九月,在台灣將有一連串貝多芬交響曲與鋼琴協奏曲的音樂會,這是台灣音樂史上頭一遭,而且在一個月内演完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也是世上少有的紀錄。本刊藉這個機會從各個面向剖析貝多芬,讓讀者一覽這位音樂史上的傳奇人物。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