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anna Weber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11月份節目
注目焦點 紮實訓練機發劇場能量 特爾左布勒斯在台執導《葉瑪》 兩年一度的國際劇場藝術節,今年再度登場,希臘劇場大師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也將繼一六年《酒神的女信徒》後,來台搬演改編自西班牙劇作家羅卡的《葉瑪》Yerma。與前次相同,新製作的工作流程從演員徵選開始,演出前也計畫執行約四個月的集訓與排練,使參與其中的表演者們能夠完整習得特爾左布勒斯的獨特訓練方法和身體能量概念,演出亦由此發展而生。《葉瑪》,在西班牙文裡是「荒蕪」的意思,故事講述一位渴望生養嬰孩卻多年未能懷孕的妻子,熱情的消逝與轉向、夫妻的齟齬和情感上的孤立、期望的落空及隨之而來的挫折,加上街坊親友的觀點等等事件與過程,使得那種對於幸福的想望,如滾雪球般愈發巨大而脫離了掌控,最終形塑了這齣屬於她的悲劇。 同樣在一六年,澳洲導演賽門.史東(Simon Stone)於倫敦楊維克劇場執導了由女演員比莉.派珀(Billie Piper)主演的新版《葉瑪》,不只為她贏得了當年《倫敦標準晚報》最佳女演員,去年於英國國家劇院重演後,又拿下了一座勞倫斯.奧立佛獎最佳再製作品。此次搬演的成功案例,也讓這個劇本重新受到了關注。曾見識《酒神的女信徒》中、在特爾左布勒斯調教下,演員所展現的各種「暴」與「狂」;今次的《葉瑪》有再次合作的十鼓擊樂團,預計也將加入佛朗明哥訓練和相關表現元素。希臘大導將在這個有著多重面向的故事裡,淬煉出何等攝人心魂的演出,著實值得期待和親眼見證。(陳茂康)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酒神、流亡與身體
希臘劇場大師特爾左布勒斯,以其與演員發展出來的獨特表演訓練體系有機動力法享譽歐洲。他在為執導希臘悲劇《酒神的女信徒》時,發現不能用理智的方式接近悲劇文本,而必須用身體,尤其是身體對痛苦的承受力,才能打開悲劇的硬殼。於是透過演員疲累而出神的「酒神式」身體,卻搭配歌隊有序幾何圖形的排列,呈現出舞台上的獨特悲劇風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悲劇的技術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向來是西方自浪漫主義之後,最能引發共鳴的神話,他盜火給人類,反叛宙斯大權,可謂革命英雄的象徵。其實,普羅米修斯在西方已是技術文明的代名詞。特爾左布勒斯的《普羅米修斯》原劇名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三聯劇之一,導演在劇中安排普羅米修斯毫不移動與另一角色、被宙斯變成小牛的伊娥滿場跑,形成對比,並讓這兩股不同的力量在舞台上碰撞在一起,展現希臘悲劇應有的震撼力量。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再尋鈴木忠志《酒神》原鄉
創造「全能演員」的當代希臘前衛導演—特爾左布勒斯
在前期雜誌中,我們對訪台的鈴木忠志的《酒神》,做了深入的報導與解析,得到極大的回響。所以本刊特別再邀旅德的戲劇研究者林冠吾,於柏林專訪到來這位自希臘悲劇故鄉,將於二○○八年北京奧運時,與中國京劇演員合作演出《奧瑞斯提亞》,也曾與鈴木忠志創立「戲劇奧林匹克」組織的前衛劇場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一談他的創作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