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戲

    被監管的創作——從《楊門女將》採藥老人說起

  • 《極相林》
    舞蹈

    Dance Now Asia 舞蹈藝術節登場 開啟亞洲身體的跨國對話

  • 《自私的巨人》故事從巨人封閉的內心到花園重現生機,以偶的細膩與舞台視覺的轉換,引導觀眾進入童話中的生命寓言。
    戲劇(曲)

    讓孩子在偶戲中親近客語 《自私的巨人》溫馨上演

  • 2014年德國萊茵歌劇院《羅恩格林》演出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在那遠方,你們走不到之處」:華格納的《羅恩格林》(下)

《片廠風雲》、《日落大道》、《Sunset Blvd.》的選角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Christine Schneider

發表文章 2 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斷累積、碰撞 品味音樂的醇厚

    翻開NSO新樂季手冊,發現有波瀾壯闊的大曲子、有故事性的音樂內涵、有委託作品發表、有揉合各類表演藝術的歌劇。在一場場精采的節目背後發酵著的,更有「累積」和「碰撞」。與國內外演奏家合作過後留下的痕跡,都將成為無形的寶藏,就像呂紹嘉所說的:「多位已與NSO建立絕佳默契的藝術家,將繼續與我們共創更美好、更沉澱的音樂。」

    文字|李秋玫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 回想與回響 Echo

    阿芙蒂耶娃指下的蕭/桑情史

    在曲目安排上即隱含若干巧思,雖然整場的七部分作品均出自她在蕭邦比賽前三輪分別彈過的選曲,然而在音樂會裡卻以實際創作年代的先後排列。上半場集中在一八三○年代下半葉蕭邦成功建立個人樂風階段的作品,下半場則集中在一八四○年代蕭邦淡出巴黎社交圈的圓熟期作品。在阿芙蒂耶娃不刻意渲染的詮釋下,一場音樂會恍如靜靜地聆聽一位說書人將那段蕭/桑情史娓娓道來。

    文字|樊慰慈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