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入侵,劇場也瘋狂?!
影像的運用的確能增加劇場視覺的豐富性,但一個好的作品,若靠影像來感動人,那何不去看場電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影像如同後現代中的拼貼,用得好有加分效果,用不好將可能是場災難。
影像的運用的確能增加劇場視覺的豐富性,但一個好的作品,若靠影像來感動人,那何不去看場電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影像如同後現代中的拼貼,用得好有加分效果,用不好將可能是場災難。
《東風乍現》仍維持著舞蹈空間舞團一貫的特色:嬌巧精練、機動性十足。令人玩味的是,編舞家孔和平的昔日英雄情懷與楊銘隆所營造出的流金歲月之感,不約而同地賦予「東風」強烈的懷舊色彩:在時序變遷、物換星移之際,尋找「東風」,便成了一個尋找時間與空間的「他者」(the other)以自我映照的過程。
這幾年來,除卻觀眾,台灣評論界持續地針對此一活動的戲劇與舞蹈撰寫評論,充滿「舉輕若重」的期待與善意,主辦單位是否真切感受到這些目光與重視?目前看來,整個活動尚稱小眾之事,但主辦單位若不以大氣魄來經營規劃,或許會漸漸銷聲匿跡。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