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克定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觸摸音樂的地圖,從點字樂譜客觀理解樂曲
對明眼人來說,文字與樂譜是兩種不同的符號,但對視障者而言,點字與點字樂譜雖有所不同,卻都是以符號的方式呈現。點字樂譜是為視障表演者所使用的樂譜,也就是將五線譜上的音與資訊轉化為點字譜系統。它的發明,可說是陪伴視障演奏者走向音樂之路的重要工具。 在未發明點字譜之前,視障者學習音樂的方式多是以聆聽加上背誦的方式進行。如此,總不免倚賴明眼人教師的協助才能完整地彈奏。但在點字譜的出現後,視障音樂家已幾乎能依靠譜上的記號,清楚地了解作曲家在音樂上所希望表現的樣貌。在這基礎上再搭配其他輔助方式,例如老師的錄音講解、示範演奏等方式,便能讓視障者的音樂學習之路更加完整。
-
特別企畫 Feature 鋼琴家
許哲誠:用聲音探索真實與想像的世界
約訪的前一天,通訊軟體暱稱「哲誠鋼琴小男孩」的他,傳了訊息詢問要穿什麼衣服?上台用的?正式的?還是休閒的?擔心他太煩惱,卻發現這個問題並不為了他自己,因為美、風格、色彩等等對許哲誠來說,只是為了明眼人。真正的他,不是你一眼就能夠看得穿的! 但他還是打扮很得體,整齊的衣衫配著整齊的頭髮;白淨的臉,總是堆著害羞再加上一點調皮的笑容。「不過,不能叫他戴墨鏡!」談起服裝的問題,他的鋼琴老師范德騰語帶玄機地笑了。原來,兩人合作演出曾經考量過酷帥的造型,卻被許哲誠斷然拒絕:「我不想被人貼標籤!」敏感而纖細的他,不允許這類的美感,破壞了他想要維護的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看到一個中年老外牽手一位年輕盲人總會令人納悶,我可以從別人的臉上看到疑惑:他們是什麼關係?那位老外是牧師嗎?或者他們是養父子?事實上我們是不尋常的一對。 第一幕:鋼琴家與彈鋼琴的盲男孩的相遇 1997年,我在台灣的第4年,某個早晨,我正吃著早餐,電話響了。在電話的那一頭,是位鋼琴老師。 她說:范老師,我這邊有個會彈鋼琴的男孩,我可不可以帶他過去彈給你聽? 我:好啊!沒問題!約個時間吧! 她:這學生是個盲生喔! 我:喔!嗯(我的腦子裡馬上閃過數個問題:他是一生下來就看不見?他有上一般國小嗎?他有導盲犬嗎?但是我的中文並不是很好,在電話上溝通更是吃力,我還是等到見面時再來問這些問題吧!)那可以星期六來嗎? 星期六,當許哲誠和媽媽來到我家後,我得到了答案:他一出生就失明,他就讀一般國小基隆成功國小,他沒有導盲犬!然後我們走進琴房。 他彈的第一首曲子是蕭邦的幻想即興曲!這首曲子非常棘手,我很驚訝他可以解決左右手之間協調的難題,但最讓我訝異的是他彈出來的音色。他彈的是我的琴,我其他學生也彈一樣的琴,但是他彈出來的音色就是不一樣,更溫暖、更迷人,我對這位盲生的興趣愈來愈濃!但是,我有個更重要的問題想問:他是如何學曲子的? 彈琴時,眼睛並不是最重要的元素。我們用手指彈,用耳朵聽,反而眼睛常常會是個障礙!當一位歌唱家唱到深入忘情時,他會閉上眼睛,就像我們親吻時一樣,我們會閉上眼睛來專注一個感官或一種感覺。所以,我們不需要眼睛來彈琴,但我教過的所有學生都是使用看樂譜來學曲子的,我要如何教哲誠學曲子呢? 他解釋,台灣有點字譜,但他不會,也不需要。他之前的老師會將曲子分手彈一遍,他用錄音機錄下來,接著帶回家去練。大部分學生在學一首新曲子,會先彈個幾個禮拜,等到可以彈快一點、流暢一點,再把曲子背起來。而哲誠是一邊學一邊背譜,同時進行! 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樂譜就是曲子的藍圖,就好比一位建築師需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