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訪的前一天,通訊軟體暱稱「哲誠鋼琴小男孩」的他,傳了訊息詢問要穿什麼衣服?上台用的?正式的?還是休閒的?擔心他太煩惱,卻發現這個問題並不為了他自己,因為美、風格、色彩等等對許哲誠來說,只是為了明眼人。真正的他,不是你一眼就能夠看得穿的!
但他還是打扮很得體,整齊的衣衫配著整齊的頭髮;白淨的臉,總是堆著害羞再加上一點調皮的笑容。「不過,不能叫他戴墨鏡!」談起服裝的問題,他的鋼琴老師范德騰語帶玄機地笑了。原來,兩人合作演出曾經考量過酷帥的造型,卻被許哲誠斷然拒絕:「我不想被人貼標籤!」敏感而纖細的他,不允許這類的美感,破壞了他想要維護的空間。

從童話故事中走到現實的舞台
5、6歲起,許哲誠就跟很多人一樣開始學鋼琴。天資聰穎的他,最愛聽鋼琴老師將樂曲與童話編織起來的故事,那些青蛙王子、美人魚等故事陪著他長大,到後來彈蕭邦敘事曲聽到的魔女、殺人、愛情的考驗等,都讓他的演奏更有想像力。「只要是有人講過故事,我就會對音樂的詮釋很有感覺。」在那時,他活在一個被眾人保護的完美泡泡裡,直到出國、直到范德騰等人將他拉出舒適圈。
大部分鋼琴大師們對於指導盲人彈琴並沒有經驗,對待他大多小心翼翼,不敢碰觸他。但用說的不容易精準,幸虧他遇到了肯「動手」的老師。許哲誠回憶在奧地利留學,老師教他蕭邦第二號詼諧曲時,為了讓他理解ff(極強)的力度,就在拍點上很用力捶他的胸。「我差點倒下去,同學都嚇傻了!」雖然想起來還是餘悸猶存,卻一輩子難忘。遇到范德騰,更是想盡辦法從抓手、拉腳、拉掉他的椅子,甚至為了讓他體會緊張感,就讓他站在椅子上體會快摔下來的感覺……師徒倆更從無話不談到激盪出一系列說唱音樂會。
「說到肢體開發,最大膽的就是導演(丁乃箏),演出我們最初的那一場《彈琴說愛》前,我全身能碰的她幾乎都碰過了!」許哲誠呵呵地笑。范德騰則回應著說:「他本來真的很害羞,剛開始跟不熟的人講話的聲音沒有超過mp(中弱)的力度,導演希望他要『放開』,所以曾經帶哲誠到一個地方大聲喊!比如10公尺,就要放出10公尺的能量,100公尺,就要喊到100公尺的能量,要喊到別人聽得到的距離。」
或許是看不見對方,沒有距離感,也無從測量方向吧!許多我們認為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視障者卻是相當困難的。例如演出完畢總有粉絲來找他拍照,希望一起比Yeah、比愛心……可是他根本不知道怎麼比、對著哪邊比,經過大家七手八腳幫忙掰指頭,加上自己太用力想要做好,隔天就發現手指頭腫起來了。當然還有要求簽名的,但視障者根本無法寫字,更何況簽個好看的名?「這就好像戴耳機唱歌」范德騰說:「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時,你怎麼調整音高、音量、音色?看不見的哲誠,如何知道手勢對不對,還有一筆一畫要落在哪裡?」

少了視覺卻多了感官的交互作用
那麼該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我們用視覺,許哲誠則是用聽覺。隨身攜帶錄音筆的他,有成千上萬的錄音,不只是音樂,還有聊天、訪問、環境音響……各式各樣的錄音依據日期歸檔,整理起來就像個虛擬圖書館一樣。不僅如此,觸摸到物品,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敲打它。連吃便當,都能聽見他不時地敲打餐盒。他尤其愛吃飛機餐,不是因為餐點好吃,而是飛機上有噴射引擎的聲音,位子搖搖晃晃的,可以一邊拿著餐盒一邊敲。「那種氣氛讓我非常享受。」許哲誠說:「明眼人不是說去一些餐廳不是為了食物好吃,而是『吃氣氛』的,我想那道理是相同的。」
然而難以理解的是,他不僅對聲音高度敏銳,也有我們感受不到的聯覺反應。「例如這個8度,讓我感覺到吃鳳梨酥跟蘋果」,許哲誠再往高音彈:「這個好像是海苔醬加鹽巴」,彈到最高8度音,他則說:「很像橘子、檸檬的味道。」音樂對他來說有甜、有鹹,也有酸的口味。D大調的感覺不是天空就是大海;F大調就像黎明太陽要出來,更神奇的是蕭邦《黑鍵練習曲》音域很寬廣,一開始是高音,後來愈來愈低,彷彿「從洋芋片到漢堡」。怎麼會有這種感受?許哲誠坦言自己曾經研究過,卻仍想不出答案,「但可確定的是,每種音樂對我來說都是有意義的。」范德騰笑著附和:「就像我們的演出,他唱《你是我的眼》,我明明覺得音域那麼高,降調比較好唱,但他卻認為這麼做很像是背叛了什麼。」
不過聲音不一定都是美好的,如果是蒼蠅從耳邊飛過,那就糟了。他記得有一次在義大利與舞者一起演出,不料飛來一隻大蒼蠅,讓許哲誠驚嚇不已。雖然還是靠技術讓音樂不至於斷掉,然而雙手卻找機會不停在空中胡亂揮舞。或許有人認為蒼蠅有什麼好怕,但那種不知道它會從哪裡來,又不知道如何趕走牠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尤其這種害怕,是「上至大象下至螞蟻」的數量。有趣的是,蒼蠅蜜蜂的嗡嗡聲很可怕,然而我們認為很吵的雷聲、爆炸、煙火、 防空警報、戰鬥機起飛……他反而喜歡得不得了。他興奮地說:「我不知道防空警報器都放在哪裡?為什麼能夠傳那麼遠?我好想有一天可以帶我的錄音筆去現場錄下來!」
是啊,經歷了這麼多年,他還是樂於當個「鋼琴小男孩」那樣好奇、那樣愛發問。但不同的是,在發問的同時,已能夠發現他早有自己的定見,甚至,思考得更深更遠。於是我們才知道,眼見為憑不一定是真的。你以為自己在教他認識這個看得見的世界,但透過聲響,他的世界有你看不見的寬廣。


許哲誠
出生時因視網膜剝離失明。5歲正式學鋼琴,8歲起即獲得無數鋼琴比賽獎項,16歲考取奧地利格拉茲國立音樂與表演大學。22歲起,與「表演工作坊」合作創作新型態的音樂舞台劇《彈琴說愛》,在兩岸巡演超過150場。2002年起,與美籍鋼琴家范德騰合作「聲聲不息—雙鋼琴說唱音樂會」巡迴演出;同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原創EP專輯《我是許哲誠—可愛的鋼琴小男孩》, 收錄4首原創歌曲及鋼琴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