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現象‧現場
身心合一、冷靜自持
薩睿立認為大多數的演員缺乏下半身的能量,以至於他們上半身及全身的肢體動作顯得缺乏控制,即使專業演員也有這樣的問題。因此,透過不斷將專注力集中在丹田(註2)、呼吸、焦點的變換、腳底與地板的接觸等,演員與他自己身體的關聯會有所改變,他們的注意力也會有所依恃(可以將焦點放在身體、其他演員或外在空間的任何一點),而不至於將所有的能量(專注力)無意識/焦點地外放。
-
現象‧現場
這樣的好爵士,我們還要更多
「夏日爵士party」是兩廳院首度將爵士音樂請進大門,讓音樂節目的種類往前延伸一大步的系列展演。謝啟彬以他在歐洲所受的嚴謹爵士音樂教育,在這個系列的音樂會中擔任文字解說、記者會引言人與電台、藝術講座宅急配等推廣工作,本刊邀請他為這次兩廳院的爵士創舉寫下回顧,留下印記,希望愛樂者殷切的期待能夠持續為台灣激發出更好的音樂。
-
深度藝談
完美默契,成就命運共同體
塔克與珮蒂經過了翹首盼望的十二年,終於又再度來到台灣,歌迷與樂者面對這十二年的等待與重逢,心中自是百感交集。本刊請同為二重奏演奏者的謝啟彬為本刊專訪塔克與珮蒂,聽聽爵士大家舞台下的想法。
-
舞蹈
舞作格局大氣,演劇略見過火
《茶花女》的製作稱得上嚴謹用心、格局也寬廣大氣,卻並非完美無暇。簡單來說,既然《茶花女》是一齣舞劇,免不了有些戲劇情節的處理,但這部分的修飾與整合卻顯得薄弱,部分舞者的表現顯得誇張浮躁,即便是站在外圍烘托陪襯的「邊緣舞者」也一樣演得過火,分散了主體的舞蹈張力。
-
舞蹈
經典新作同台,展現舞人用心
《仙女們》使用蕭邦原曲,服裝則配合編舞者的創意,有相當的改變,極富巧思,十分切合每位角色的需要。而由陳樹熙作曲、林向秀與陳武康編作的《祭禮Rite》,則深沉地說出了新舊交叉的祭拜儀式,也是兩位編舞家經由舞蹈呈現出的虔誠祭禮。
-
舞蹈
華延漫衍新民族
台北民族舞團十六年來堅持在民族舞蹈的領域裡默默耕耘,隨著時代的向前推演,舞作的風格也微妙地轉變生化;向來所強調的台灣本土舞蹈,諸如廟會舞蹈、原住民舞蹈的原汁原味重現,似乎也將在現代藝術創作的領域裡落幕退席,代之而起的是華延漫衍的新風向。然而,撇開民族舞蹈的定義,若以更大的觀點來看,舞蹈界難道除了民族舞團外就不「民族」了嗎?
-
專輯(一)
看見英國的前衛劇場
巨盒?古城?金屬與麵包?本月份的英國劇場藝術節,究竟葫蘆裡是賣的什麼藥?本刊特別委請刻正留學英國的兩位劇場工作者,為讀者針對即將來台的演出 略作評介之外,也要看看近年來的英國劇場,除了頂著「莎士比亞戲劇」的傳統光環之外,還流行什麼前衛?此外,近年來文建會斥資派員前往歐洲英倫、北歐等地 取經,試圖提倡台灣文化產業規模,角色日趨浮上檯面的英國文化協會,它又是如何扮演文化外交的角色?未來英國文化趨勢對台灣的影響,恐怕不可小覷。
-
專輯(二)
傳統演藝vs.觀光產業
二戰之後,「觀光」快步發展成巨大的產業,在上個世紀末,在一年之中全球人類據統計大約有五億人出門旅行。今天,我們有許多文化經驗是透過觀光所經驗到的,其中包括對各國表演藝術的體驗和認識。 時值政府宣示的「觀光元年」,亦是「創意文化產業」風潮方興未艾之際,觀光劇場的議題因此獲得被重新思考、定位的機會。本專輯試圖深入討論:台灣到底需不需要觀光劇場?台灣的觀光劇場該怎麼做?台灣第一家民營的「臺北戲棚」一年來的經營經驗釋放出什麼訊息? 除了台灣自己有限的經驗,我們也提供了中國、日本、奧地利等各國的觀光劇場經驗,試看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演藝能在各國觀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期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的政府與民間也能精確規劃觀光和表演藝術雙贏的明天。
-
專欄 Columns
南台灣要建音樂廳,還有呢?
高雄正在轉型成工商綜合城市,一切文化與藝術施政都該設定為這轉型過程中的一環。對高市的藝術文化而言,除獲得新硬體外,首要的是獲得更多文化藝術的常設性活動經費,大幅增加對人的投資,以帶動文藝欣賞人口的成長,吸引更多藝術家定居在南台灣工作,長年地帶動並改變風氣,使之能夠逐步順利地轉型。
-
專欄 Columns
令人感觸的二三事
PQ的獎項,雖然無法如美國的東尼獎或電影界的金棕櫚引人注目,但它在國際劇場界中的權威地位,卻絕對不亞於這些獎項。因此,台灣在PQ的獲獎,相較於台灣許多電影導演在各大影展中的光榮紀錄,理應獲得相同的重視。只是,當這樣的消息傳回台灣之後,受到的卻是傳播媒體不成比例的冷淡反應。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專一的純然美感─台北打擊樂團「純粹擊樂」與國家交響樂團「新生代小提琴奇才列賓與NSO」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團體。沒有喧嘩的言語與鼓譟的宣傳,總是在你正思忖著何時才能再聽到他們之時,悄然地端著一盤佳餚現身。台北打擊樂團一年一度的國人作品首演音樂會即將登場,一向重質不重量的台北打擊樂團對於演奏首演作品更是精益求精,每每讓首次見世的作品更加耀眼。今年受委託創作的作曲家有賴德和、黃婉真、金希文、鍾耀光與洪崇焜。賴德和的《幻想非洲》延伸作曲家近年來所嘗試的關於時間性的思考,而鍾耀光則以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融合了東西方的相異點,並延續去年新作《第五號鼓樂》的手法與風格,完成了今年這首給擊樂六重奏的《第六號鼓樂》。世界首演是一首作品脫離作曲家之手開始真正參與音樂歷史的起點,台北打擊樂團的功力值得愛樂者親臨這歷史的時刻。 小提琴家列賓(Vadim Repin)將與指揮麥爾(Uri Mayer)共同揭開NSO的年度樂季。列賓這次帶來俄國作曲家蕭士塔可維契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首度與NSO合作的他,似乎有以這首音樂性與演奏技巧都具高度要求的曲目征服國內聽眾的企圖心,列賓燦爛華麗的技巧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如何傳達蕭士塔可維契曲中扭曲的情感,卻令人期待親眼一見。曲目中還有英國作曲家艾爾噶(E.Elgar)相當有趣的《謎之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試著閉上眼睛,聽聽艾爾噶的音符,猜猜看現在登場的是誰?(林芳宜) 舞蹈 放下嬰兒油,回歸客家母土光環舞集《平板》 如果我們把當今的舞團與舞蹈風格做成一張表,玩個連連看的遊戲,那麼,光環舞集,不假思索地應該會跟「嬰兒油」連在一起。 二十年前,劉紹爐夫婦離開雲門舞集另創光環,經過將近十年的摸索,終於在一九九三年發表《大地漫遊》,柳暗花明一遊驚人,奠定其「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的招牌風格。而《奧林匹克》一作獲得德國路德維表演藝術中心的「表演藝術創新獎」,更為光環打響國際名聲,此後的系列舞作,除了閃亮可見的嬰兒油,劉紹爐也據此整理發展出一套「氣身心」三合一的舞蹈
-
專輯(一)
共享觸動心靈的剎那
貝克的《盒中故事》以生活經驗為作品基調,擺脫陷溺的自我闡述,以局外人的眼睛來看日常生活的架構,以無限放大的手法強調生活上習以為常的規律。「車站之屋」則以寬廣的角度呈現立體化與多樣化的劇場空間,更以另一種視覺性描寫的敘事手法,打破傳統起承轉合的故事架構。當藝術家選擇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讓觀眾體驗在那時刻當下的感受與感官上的震撼的一種表演,就稱之為臨場藝術。
-
專輯(一)
永遠激烈的詰問
比起傳統的英國劇場界的備受重視,「臨場藝術」這種看起來僅是近乎衝動的構思,使得它一直只能在邊緣中爭取空間,也無法去大膽預言:它將是一種影響廣泛深遠的藝術形式。但,儘管各國歷史不一,世界上所有的前衛藝術都是相同的:永遠小眾、永遠創新、永遠難以定義、永遠以激烈的態度在問:「這是藝術嗎?」,然後緩緩使這個世界更不一樣。
-
專輯(一)
最積極的合作夥伴!
在所謂「臂距」(Arms Length Principle)管理原則下,英國文化協會算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單位,其本質在於建立文化交流,而英國外交部提供了英國文化協會的主要經費。「積極涉入」(Looking for engagements)是英國文化協會在表演藝術這個交流領域的工作焦點;「工作坊」與「合作企畫」是該單位最傾向支持的交流方案,未來都將會是英國對台文化外交的重點。
-
舞蹈
不脫硬鞋,走出芭蕾新路
在欠缺長期專業培養與大型古典舞劇經驗的環境下,要移植西方芭蕾體系困難重重,因此,融合台灣文化特質與自己身體經驗的創作芭蕾,顯然才是國內芭蕾舞團積極發展的方向,創作者大都希望芭蕾不只是停留在技術階段,也不僅止於古典芭蕾舞步的堆疊與排列組合,而是在不脫芭蕾舞鞋的堅持下,運用西方古典芭蕾的身體經驗,發展屬於台灣芭蕾的美學觀。
-
戲曲
另類視角,讓女人上台「掌權」
由於女人在政治社會相對弱勢的再現或反映,傳統戲對女性角色多有詮釋不公和申述未盡之處,在女人越來越講自主的當代,新編戲曲終須尋尋覓覓入情入理又不同於傳統的視角,密針細縫出今人能認同的女性角色。
-
戲劇
認真打造屬於誠品的劇場
二○○二年的「只有兩個人」延續過去「地下開放」的模式,採用開放空間、統一主題的形式,由邀演團隊自行處理演出的一切事宜。但由於誠品並未介入太多策展的力量,創作焦點分散、宣傳不足,因此觀眾的反應顯得有些薄弱。誠品企畫宣傳李玉華認為,「是該跳下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決定今年使出全力,不止是把空間開放出來,更要扛起製作和監督的責任,提供製作費、動員誠品所有的資源與通路,並嚴格控管作品水準,才能成功確立B2藝文空間的劇場體質。
-
音樂
本土作曲家的代言人
作曲家在五線譜上寫下要說的話,然而不經演奏者,這些話卻毫無可能傳達至聽眾的耳中。國內幾個持續不斷展演國人作品的音樂團體,不但擔任為本土現代音樂催生新創作的角色,也是本土作曲家的代言人,本文將藉由這些音樂團體演出國人作品的現況,為本國樂團與作曲家們之間的合作與互動,作一現象的記錄。
-
文化生態
讓表演藝術的「產業」面貌走向清晰
由本刊委託台灣表演藝術聯盟、號召業界藝術行政工作者所評析的第一本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產值報告,即將於本月出爐。透過對兩百多的表演團隊的訪查,以及相關產業單位的分析,也許可以讓台灣表演藝術界的「產業」面貌較為清晰。期待這本《表演藝術產值報告》的出版,讓我們能重新認識這門行業的活力特質,從而更關心台灣表演藝術產業。
-
文化生態
這個夏天,法國沒有藝術節
拒絕上台演出、犧牲自己的工作工具與剝奪觀眾參與文化等說法,對抗爭者而言都毫無意義,除了攸關抗爭者專業生存、討論法國文化定位及「社會選擇」等等這三項運動訴求。如果演藝界自由僱員沒有贏得第一個訴求,至少六月底以來的遊行及罷工,大幅度提高了藝術和文化在傳播媒體上的能見度,並揭露了社會藝術和文化的位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