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舞與影的對話
影舞者
說到英國的舞蹈影片 就不能不提DV8, DV8創作的影片 已成爲大學的硏究敎材。
-
戲舞配樂癡
粗獷自由的前衛之音
Art Zoyd的音樂是無法分類的, 他們的音樂形式自由, 是表現主義爵士龐克、 藝術搖滾、哥德式與室內樂之混合。
-
爵士縱橫談
爵士長靑俱樂部主席
這位四十八歲才大放異彩的老牌樂手, 在老大師凋零殆盡的九〇年代, 不斷從重新詮釋舊經典的過程中發掘新寶藏, 儼然成爲爵士界僅存的最佳獨奏表徵。
-
現代音樂盒
「張開你的耳朶」
莎里亞荷讓我們在音列和電子音樂交錯的 芬蘭現代聲音中,聽到一顆細膩的心, 也讓聽到人的「張開了耳朶」。
-
回想與回響 Echo
肢體表現與時間敍述
《蝕》與《白》觸到了舞蹈這門藝術的定位問題。這問題看來是舞蹈課的基本通識,但就像哲學對自己基本命題的解析般,其實複雜得很。
-
回想與回響 Echo
徽班印象
就劇團的生存發展而言,各種不同程度的「移植、修訂、改編、創新」原是必然的。對大部分觀衆而言(學者除外),「劇場的樂趣」遠超過「學術的探求」。
-
名家訪談
莎拉的選擇
有人說女人唱歌與跳舞的時候最美。於是莎拉成爲音樂劇作曲家最完美的繆斯。
-
音樂
以今釋古或以經解經
「以經解經」看來傳統,卻反而能給生命最新鮮的經驗與刺激,而也只有在這種態度及了解下,才能有眞正「以今用古」的「文化再生」。
-
戲劇
不再閒置的身體
台東劇團的演員除了先天身體的優勢外,經歷多位戲劇工作者的訓練,累積了穩重、專注、集中的能力,讓觀衆強烈感覺到身體說話的力量。
-
戲劇
從「需要」醞釀而生
「是不是因爲自己本身的需要而釀造出來的?」是決定一個作品是否具備說服力的重要關鍵,以這個角度來看,這齣戲仍停留在「觀念創作」,觀念和落實之間仍有一段距離。
-
舞蹈
繁簡相呈
從實驗劇場走上國家劇院,從熱鬧的歌舞劇跳到純肢體的舞蹈小品,唯一不變的是這群資深劇場工作者對跨界實驗的自我挑戰。《白》與《蝕》皆將重點歸還舞蹈。《蝕》雖爲《白》的兩倍長,但後者卻獲得不少佳評。
-
舞蹈
晦澀、曖昧的自我
六位年輕編舞者的作品反映了某種世代根源的同質性,呈現現代主義曖昧、晦澀的藝術風格。和蔡瑞月女士一起在四十年歷史的中華舞蹈社觀賞這樣一場演出,令人有時空倒置的錯愕。
-
現象視察
山地歌舞的地圖政治學
即使山地歌舞通過這樣策略的運作,而達到不斷再現之目的性,我們擔心的卻是,保存下來的所謂傳統文化,只是一組動作的外在呈現,而原住民身體終究在新的政治神話之中,被建構爲台灣人四百年最後救贖的祭品。也許有一天,原住民將發現到漢人幫他們保留下來了舞蹈,卻把他們的身體流放了。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北京掀起「話劇熱」 爲紀念中國話劇九十周年,新年伊始,文化部、中國文聯聯合舉辦了大陸各地十八台經典劇目及新創劇目的展演,使北京舞台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廣州話劇團《男兒有淚》、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全是北京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尊嚴》、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船廠歲月》、南京市話劇團《大江奔流》、福建省人民藝術劇院《滄海爭流》、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蛐蛐四爺》等,受到歡迎,場場滿座。此次展演劇目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數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推出的《虎踞鍾山》,該劇以劉伯承創辦軍事學院爲背景,風格厚實凝重,大氣磅礴,凸顯出創、演人員的藝術功力。 (蕭勇) 〔德國〕 《暴風雨》引起舞台混亂 最近,德國科隆劇院上演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來自九個國家的十二位演員在表演時均各自使用自己的母語。導演卡琳.拜爾今年三十二歲,她過去六年曾執導了十部莎士比亞的戲劇。卡琳.拜爾非常崇拜莎士比亞,她說,「莎翁很懂得心理學,在其戲劇中,人性隱藏的墮落被暴露無遺。他是個天才,因爲至少有上百種方式來讀他的每一個劇本。」一些反對歐洲國家此次共同合演《暴風雨》的人士則尖銳批評卡琳.拜爾,指責這位年輕女導演「製造了一場多種文化的舞台混亂。」 (蕭勇) 〔法國〕 巴黎第二屆「想像」國際藝術節開鑼 在法國文化部擘畫下成立,以展現非歐洲地區藝術表演爲特色的巴黎世界文化館(Man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 MCM),去年舉辦第一屆「想像國際藝術節」(Festival de I'lmaginaire)頗獲好評,今年從二月十六日到四月四日再度於同地舉辦。除了邀請各國的民俗音樂、戲劇、舞蹈演出,並舉辦討論會,放映相關紀錄片外,巴黎西邊巴卡代勒花園的特里阿農畫廊(Galerie du Trianon de Bagatelle)也將在此次系列活動中展出台灣畫家吳炫三的作品。
-
即將上場
六種不對號入座的自由
第一屆耕莘藝術季,由主辦單位邀請含括北、中、南三區各具特點的十個表演團體參與演出,耕莘除了免費提供一切設備,票房收入亦歸表演團體所有,這樣的作法對許多團體有很大的鼓舞。此次第二屆藝術季首先登場的是河左岸劇團的《迷走地圖番外篇》,導演爲陳品秀,內容主要描述一個時空迷離的空間(暗喩今日的台北),居住在那裡的人民爲了要了解神的意旨,而展開一連串的心靈旅途。其間有神與神之間的爭執、人與人之間的懷疑、試探、迷惘、傷害、以及痛苦。最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撫慰,聖地子民們終於獲得了某種救贖,只不過這救贖竟是透過死亡的方式顯現。 牛古劇團《等待三部曲》則由鍾雲鵬編導,以三部短劇成一齣「等待」的劇情,段落中都是以兩個角色爲主,明確的對話卻只是戲劇情節的導引作用,重點在於對話之外所無法承載的空間感以及象徵性,將著重演員的肢體語言以及演員與舞臺空間的互動關係。文薪劇團則推出《新孟麗君》,企圖捨棄傳統布幕,強化肢體的語言,希望在保留歌仔戲精髓的創作上,帶給觀衆另類的感動。耕莘實驗劇團將帶來《獅王史赩魔》,以表面具熱鬧的表演型式爲主調,但卻於內層深處凸顯人物的內在張力。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窗外的舞者,專注地排練著舞步。 優柔的動作,吸引了經過的我,舞者爲舞,渾然忘我,而我,拿起相機讓時間停格,爲了欣賞再欣賞,那可能稍縱即逝的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劇敎育校閱
在舞台劇漸漸受到年輕朋友喜愛下,不少知名劇團開設表演訓練課程,提供許多躍躍欲試的靑年學子一個學習與表現的機會;的確,戲劇不似舞蹈、音樂、傳統戲曲般需從小打好根基,現代戲劇的表演可以隨時被開發及引導。然而,舞台上的光芒使不少人抱著「戲劇等於表演」的想法進入戲劇學校就讀,而當明星夢碰上劇場磨練而幻滅時卻後悔不已。因此,從二月開始,不少相關戲劇學校已陸續招生,本刊特別依高中職、大學院校及硏究所作一深入報導與介紹,讓有興趣的學子能在報考之前先認識各科系所的現況,以作爲選擇的參考及準備之方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考古第一現場
每到考季,戲劇學校的辦公室電話成了熱線、信箱也被雪片般飛來的信件塞滿,因爲總有許多考生買了簡章還不能放心,頻頻打聽到底「術科」要考些什麼?會不會要求穿西裝打領帶?留怪髮型或淸湯掛麵哪一種容易錄取?太極推手與霹靂舞派不派得上用場?進了考試場上不會臨時要求演哈姆雷特吧? 爲了解決有志劇場「學途」的朋友滿腹疑問,我們特別蒐集了戲劇學校術科的考古題,高職部分如:中華藝術學校戲劇科、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華岡藝校戲劇科;大學部分如: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硏究所部分如: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硏究所及劇場藝術硏究所。經過整理,大致方向如下: 高中職 中華藝術學校戲劇科 1.即興抽題表演:進入術科考場前五分鐘抽題目,有些是狀態,如被跟蹤、等待、喝醉酒。有些是角色扮演,如推銷員。 2.口白測驗:要求唸一小段散文,或一首詩,也是臨場抽測。 叮嚀:不過,將來戲劇科將和舞蹈科、音樂科合併,稱表演藝術科,術科考試也將改變。校方表示,未來要考些什麼還沒決定,等確定之後簡章辦法會公佈。 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 1.素描:當場進行石膏像素描。 2.美工勞作:分爲兩項,一是就學校提供的材料與圖形製作舞台設計成品,二是當場有一個舞台設計成品,考生以文字描寫對它的感受與想像。有點像看圖說話。 叮嚀:第一年考過空間邏輯,但是第二年取消了,往後或許略有變動,但是保持創作、想像、詮釋的大方向就對了。 華岡藝校戲劇科 1.術科筆試:測驗考生抒情、理解、想像的能力,例如當場給
-
專輯(一)
無聲的舞台
他帶著明星式的笑容出場,走了兩步路,一個踉蹌往前滾了三圈,才要穩住,脚上又踩到個東西,一滑,劈腿橫坐地板上。摸摸口袋拿出個氣球,鼓起腮幫子用力一吹,球愈漲愈大,人也慢慢地被氣球往上拉起舞台上,沒有繩子、沒有香蕉皮,也沒有氣球,只有個白著一張臉的──小丑演員。
-
回想與回響 Echo
蔡瑞月返台日記
八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爲了籌劃蔡瑞月舞蹈館及整理史料,移居澳洲多年的台灣舞蹈前輩蔡瑞月,於這一天返台。 下午四點 蕭靜文、蕭渥廷及她的兩個兒子,和舞蹈劇場的團員,蔡瑞月的學生包括:方淑華、李淸漢、廖末喜、游好彥等人,以及各個媒體單位的記者,一起搭上遊覽車前往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爲蔡瑞月接機。 五點四十五分 飛機預定於四點五十分到達,但衆人在出境大廳一直等到五點五十分,才終於見到蔡瑞月和她的兒子雷大鵬。 蔡瑞月一出現,媒體的記者蜂湧而上。受到如此熱烈的接待,蔡瑞月的眼中隱隱泛著淚光。稍後,游好彥就在機場大廳對著蔡瑞月獻舞《頌》,接著在蔡瑞月的傳記紀錄片中飾演蔡瑞月的徐紫櫻,也上前獻上她的新作《愛與和平》。蔡瑞月唸國小的孫子──雷攝吹了一首直笛曲,迎接她的祖母。 這項活動引來一旁接機的民衆的觀望,好奇地問說:「在迎接誰啊!這幾個是日本人嗎?」 舞畢,蔡瑞月在機場說了幾句話:「夢想已經實現了,我和大鵬非常感謝大家這麼熱情地來接我。非常感動。由於政府對(蔡瑞月)舞蹈館的肯定,我想舞蹈館對台灣多元文化的發展會很有幫助。」 十二月十三日 下午一點二十分 中華舞蹈社巷子裡幾個看板,佈置了蔡瑞月早年演出的照片。台北市市長陳水扁抵達現場,陪伴著蔡瑞月一家人,一起看著這些過往的照片。 兩點 記者會 陳水扁一再強調市政府改建舞蹈館的決定不會改變,未來,中山北路將從士林市府官邸到中正紀念堂連成一條都市文化帶。 對於陳水扁的保證,蔡瑞月爲了表達她的感動,站起來給陳水扁一個熱情的擁抱。 三點三十分「蔡瑞月的舞蹈世界」座談會 座談會由蔡瑞月資深的學生胡渝生主持。許多舊時學生皆到場,話敍當年。一些年輕的舞者也在會場,希望能借由這場座談多了解當時台灣舞蹈界的一些狀況。 六點三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