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台前幕後
刻縫而出的尪仔 布袋戲偶藝師陳羿錫
傳統布袋戲偶以花園頭造型爲主,有傳統戲曲人物造型的根據,不論是臉譜、用色、尺寸、材質、配飾等方面,均有其規制,自成一套藝術價値極高的工藝美學。
-
台前幕後
爲藝術脫胎換骨
有一張似西班牙雕塑的容貌,一個屬於西班牙人的名字─「佛洛黛蓮」,在擺動、搖晃著美妙佛拉明哥(Flamenco)舞姿時,專注、汗水淋漓的神態,活脫是個美麗動人的西班牙女郎,可是實際上她體中卻流著東方人的血液。
-
樂界越界
用音符寫日記的人 與自然對話的陳世興
對一般的古典樂迷而言,陳世興這個名字或許不是特別熟悉,但你若聽過紅螞蟻的歌、看過電影《孽子》、《海峽兩岸》、《西部來的人》以及《兩個油漆匠》的演出,那麼你對陳世興的音樂應該並不陌生。如果你是國內許多舞蹈演出與小劇場的忠實觀衆,那麼許多曾經流洩在肢體躍動間的音符,應該已經淸楚的吿訴了你,陳世興的音樂是什麼!
-
新秀登場
國際鋼琴比賽常勝軍──陳瑞斌
向來是國際鋼琴比賽常勝軍的陳瑞斌在去年參加華沙鋼琴大賽時栽了個斛斗,在初賽時即慘遭淘汰,一度引起國內關切。十三歲即以資優生赴奧地利習樂,近年來於國際舞台開始嶄露頭角的陳瑞斌在此次挫折後如何看待國際比賽,又如何計劃拓展演藝空間?
-
優伶話語傳統戲曲諺語散記4
除了祈安降福,扮仙戲也是信徒還願的一條管道,因此屢見不鮮的,一個劇團在節慶中的日戲全部不演,只是不斷地扮仙,因爲還願的人太多了,有時多達一、二百個。
-
舞蹈
新看一舞 崔莎.布朗的舞與結構
雖然崔莎的編舞構想來自對形式、結構等抽象的思考,但是作品完成之後所呈現出來的感動,卻遠遠超出抽象的表達。
-
研習營
人體保養場 蘇珊.克來恩(Susan Klein)的技巧
克來恩技巧是目前美國盛行的動作調整技巧。一月份,她應邀來台授課,將自己體會出來,由骨骼帶動動力的新觀念介紹到國內。
-
回想與回響 Echo
托氏孤兒與新納粹惡童
曾經協力合辦過第二屆台北破爛藝術節的《破週報》,在二月邀請了瑞士Schimpfluch和香港黑鳥來台演出。作者認爲兩個外國團體:「或有雞鳴狗盜與孤臣孽子差異,但聽在有文化隔閡的台灣觀衆耳底,則同樣是囉囌嘮叨的說敎者」
-
回想與回響 Echo
Money Makes People Talk 對兩封給「劇場同志」的信的反思
針對《表演藝術》二月號田啓元的〈給劇場同志的一封公開信〉,與隨後三月號李永豐的〈劇場同志,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這兩封信,國內另一位小劇場工作者,提出了不同角度的反思。
-
回想與回響 Echo大陸對台灣戲劇的硏究
雖然我們不一定同意他們挑選的劇作家和劇本是否具代表性,雖然我們對其中個別作家的評介可能會感到許多疏漏或什麼。但是,他們的這種努力──特別就戲劇方面而言──似乎是台灣所欠缺的。
-
劇場思考
戲要有「交流」才好看 與高行健談表演與編劇藝術
「沒有文字語言便沒有辦法思考,除非是寫舞劇;你寫話劇,你寫思想,一定要有語言。這種語言和寫小說的語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它絕對是非描述性的,一描述就完了;一定不能是解說性的。在小說中可以,在戲劇中絕對不可以」 ──高行健──
-
大陸劇場
說新星小穆宇
我不得不提到的是:如今就連七齡童小穆宇都要帶著話筒唱戲,我認爲把歷經長久嚴格訓練的歌唱家與毫無功力、依靠話筒唬人的「歌星」並列,是下而下策,是惡作劇,而在幼年學習期間就用上了話筒更是不可思議。
-
戲曲現代化研討會
舞台設計的新思考、新經驗
事實上,劇場本身就是一個經由各個時代劇場藝術家培育灌漑而成長的生命體。因此,無論是經典作品的再生,新創作品的搬演,都該要注入現代的新生命。
-
戲曲現代化研討會
劇本為戲曲表演提供什麼
詩化的空間、詩化的情緒和情緒的節奏為戲曲提供表演的基礎。
-
戲曲現代化研討會戲曲現代化風潮中的一些逆向思考
《春閨夢》展演的是一段「情絲游移」的過程,程派傳人王吟秋在台灣的演出,不僅展示了流派的功力,更難得的是他舉手投足間所體現的「雅靜」意趣,與全劇的抒情風格穩穩相配,而觀衆在表演層面的享受之外,更能深刻體認傳統戲曲的藝術精神。
-
專欄 Columns「樂評」與「樂評家」
一場音樂會,祇能直接地對參與的觀衆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然而一篇「樂評」,除了對曾經在場的觀衆產生影響以外,也同時對不在場的觀衆發生影響。因爲這樣,如何能做到「中肯」是「樂評家」的一個難題,也是「樂評家」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良知」。
-
專欄 Columns潛在的戲劇觀衆
台灣潛在的戲劇觀衆實在為數不少,特別是跟小劇場一起成長的這一代。問題是我們的小劇場自一九八〇年起,到底成長了多少?這二十年來的小劇場,一味強調肢體的表演,忘了還有劇本這一環,沒有一個小劇場眞正重視過劇本的研讀。結果在肢體上未見成功,先丟失了靈魂。這樣如何能與同代的觀衆一起成長呢?
-
專欄 Columns又看到非此非彼的折衷了
在台灣行憲了快半個世紀,政府體制依然陷於一片迷霧之中,也難怪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對自己的決策程序和責任區分抓不到頭緒。然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並非政府機關,不必在這種模糊當中摸索或摸魚,這個受到社會信託的文化機構自然不該承襲那種事事折衷、處處緩頰的公務員文化。
-
即將上場
現代.芭蕾相攜手舞蹈家庭舞團公演
出自舞蹈空間舞團的舞者金崇廉,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了舞蹈家庭舞團,三年後台北室內芭蕾團長蔣秋娥與新古典舞團舞者林惟華加入,使舞蹈家庭呈現出現代與芭蕾的新組合。 此次演出的舞碼分爲「搬弄是非」(4/12〜14與「匯舞」(4/19〜20)兩部分。「搬弄是非」爲金崇廉的舞作發表,六支舞碼分別爲描述自毀心境的《誠心所願》、詼諧詭異的《虫》、孤獨面對自己的《獨舞》、強調關係與諧調的《諧坡》、抒情的《寄居》以及生活片段切片的《通勤電車》等。 「匯舞」則著重於蔣秋娥和林惟華的舞蹈表演,舞碼有霍華.拉克作品《匯舞》和改編的《四人舞》、曾明生編作的《我非我》、張中煖現代舞創作《較勁》,以及麗莎.富茜羅的芭蕾舞作《獨舞》。
-
藝壇動態藝壇動態
〔台灣〕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計畫擬定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日前針對「八十六年度工作計畫」提出有關文化藝術資訊服務、文化藝術推廣、文化藝術獎助、基金會宣導與募款等計畫。爲藝文界所關注的「補助申請準則」亦敲定各補助申請對象以非公家單位、學校為主,共有八個補助類別:文化資產、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文學、廣電、民俗技藝與環境藝術。補助細項包含創作、展演、調査研究、錄製出版等。案件審核分初審、複核及會審三個階段,基金會執行部門在初審、複核階段僅作條件及技術審査,會審則由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査。補助款的核銷作業將儘量簡化,以便藝文團體行政作業。 由於和文建會作業交接的過渡期,七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之間的計畫仍由文建會審査,申請單位必須在五月分完成送件,之後分別在九月、十二月、明年三月收件,三個月後公布審査結果。 (編輯室) 皇冠藝術節「非非之想」上場 規模迷你的皇冠藝術節,今年進入第三屆,從三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五日安排戲劇、音樂和舞蹈節目。皇冠劇廣場劇團「密獵者」爲皇冠藝術節打頭陣,重詮貝克特名著《等待果陀》,陳輝龍將他的小說《雨中的咖啡館》搬上舞台,皆在三月分演出。四月則有香港藝術中心策劃「香港雙週」節目,即將來台演出的團體有另類劇團「女豆.盒子畫」的《動作藍圖》(4/12〜14),新生代舞蹈家楊春江《孿生戀》和何秋華《如果我落在一根羽毛上》(4/19〜21)。 兩個台灣本土團體也加入行列:吳佩倩舞極《爵士舞之巡禮》(4/26〜28)和台灣渥克劇團新作《屁眼來的人》。壓軸節目是紐約另類音樂工作者約翰佐恩的四人樂團演出「地下室的眼鏡蛇」(5/22〜25),詳情洽詢(02)7168888轉111皇冠小劇場。 (編輯室) 兒童劇本徵件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主辦的「八十五年優良兒童劇本徵選」,自即日起開始徵件,四月三十日截稿,歡迎兒童劇本創作者踴躍參加徵選。 此活動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省政府敎育廳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