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數千人組成的鼓樂隊,活潑的演出,充份流露強靱的生命力。(朱宗慶打擊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擊樂在台灣

朱宗慶眼中的大陸打擊樂

「大陸的傳統打擊樂發展眞是太精采了」,朱宗慶表示,今年年初的上海、北京、西安之行,不但與當地的打擊樂團體相互交流,更體會出打擊樂與當地人民生活的緊密關係。

「像這次到西安的某個村落交流,他們居然出動一萬人來迎接我們,其中負責打鼓的就有幾千人,場面壯觀感人是一回事,眞正令我感動的無法自己的是對那些鼓聲的震撼。他們以邊走邊跳的型式演出,在行進間強烈節奏下流動的生命力,舉手投足間的肢體語言讓我覺得他們是眞的熱烈歡迎我們,那種感覺很好、很特別。他們表演完一曲後便輪到我們演出,就這麼輪番上陣、中西合壁、熱熱鬧鬧的演到他們村子裡。」

藝術即生活

「對當地居民而言,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不但是休閒活動之一,更是高生活品質的象徵。陝西打擊樂學會會長安志順吿訴我說,有些打擊樂協會的入會除技術要求外,還要求身家淸白,若是女子入會,還須能與家人、婆媳關係良好的才可入會,對我們而言眞有點不可思議;但按他們的說法是,一個和家人無法和睦相處的人,就沒有資格進入打擊樂協會,而一旦獲准加入,全村都當成大拜拜般,連做好幾天的戲,然後再授旗成爲正式會員,是一種絕對光榮的象徵。」而這股對打擊樂的狂熱與生命力,也促使朱宗慶邀請陝西安志順打擊樂團來台灣演出。「要不是限於經費和場地問題,」朱宗慶表示,「我眞想把他們都請來,讓台灣民衆能感受到那種壯觀、懾人的打擊樂撼人之美。」

而在上海、北京的交流中,朱宗慶認爲其精髓仍在中國傳統打擊樂的發展,西方打擊樂的發展比較慢,「因爲大陸的設備、空間、樂器,乃至於資訊的吸收都不像台灣這麼快速、直接,但傳統的就保存發展的很好,他們內部常講一句話『搶救』,搶救樂器、樂種、樂人,反觀台灣的藝術常是面臨絕種才稍微意識到,但藝術傳承不是三兩天便可完成,很多珍貴藝術就因而失傳了,十分可惜。我們基金會成立『傳統打擊樂中心』目的即希望能開始和大陸共同合作,將中國傳統打擊樂加以整理、保存,以免又將重蹈空留遺憾的覆轍。」

除體會到大陸資源精采,朱宗慶表示大陸民衆對打擊樂的熱情及表達方式亦讓他深刻難忘,「一般在台灣,觀衆通常都在一曲結束後才鼓掌,大陸則比較像去看京劇,見好就叫好、鼓掌,剛開始時很不能接受,覺得整體氣氛被破壞了,幾次過後,反而有點欣賞他們這種率直、熱情的表達方式,祇要不喧鬧就可以了。而北京演出經驗更有趣,因爲北京市民自認較具水準,演出時觀衆都安安靜靜的坐著聽,但聽了一半後就忍不住也開始發起瘋,跟著手舞足蹈起來,許多民衆甚至大陸官員還上台來和我們一起演出,那種以音樂將兩岸人合而爲一,沒有政治藩籬的感覺十分令人難忘。」

(本刊編輯 錢麗安)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