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焦點讀劇節《大動物園》
2025/6/21
台北 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
後人類主義(posthumanism)在人文學術圈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作為對人類中心思想的批判資源,「後人類主義」的風吹進表演藝術,除了引發學者開始研究動物的表演,比如早期馬戲團中的人與動物共演,也引發了多種非人類受眾的展演行為,比如植物音樂會,比如狗狗劇場。但這些研究或是展演多半停留在實驗或是概念層次,要真的蔚為風潮或是對表演藝術產生根本性影響,說真的,還有待觀察。
表演藝術中的動物登場,多半還是以「擬人化」(anthropomorphic)的方式出現;亦即,以擬人的方式賦予動物主體,讓牠們感知、表情達意、甚至思考與行動。藉此,動物從「牠」們變成「他」們的過程,便不再只是屬於人的「物品」,而成了自己的「主人」。但動物真的因此就獲得賦權,不再從屬於人了嗎?說實話,不論如何展演再現,動物的本體,只要是在人的認知框架下,便無能成為其自身。我們頂多能做的是在倫理學的層次上,打開人類與動物的主客界線,位移人類本位思維,在「擬人」手法打開的戲劇假定性時空裡,重新檢視人性,展演動物,最後關乎的還是批判性地認識人性本身。
如果從這個觀點切入魏于嘉的劇本《大動物園》,我們便能「聽」出劇作家,透過「展演性」(performativity)打開「人性」與「獸性」之間的辯證空間,最後取徑「表演動物」重新思索如何「變成人類」的倫理學命題。
「聽」,因為這次《大動物園》是以吳政翰經營之「序場劇本發展中心」的「焦點讀劇節」再度登場。與多年前台南人的首演不同,這次的《大動物園》保留了劇作家原作的樣貌,「讀劇」式的展演讓觀眾更能回到劇作家用字遣詞,編寫對話台詞的用心所在。故事以動物園裡動物的逃跑計畫為戲劇行動的核心,法師帶領的獸靈祭以黑色幽默的浮誇手法,丟出眾生平等的議題,缺席的園長與廚師的補位,把動物園這個場域的權力結構問題,以人物刻畫與關係對比的方式,置入前景。當法師喊出「不管生命以什麼樣的形式誕生在這世上,我們都和諧相處、彼此尊重,最後好好送牠們一程……」,廖原慶浮誇的儀式腔緊接著歡樂童趣〈大動物園主題曲〉,在莊偕之間,實習生的報到拉出了理想與現實的拉扯。
開場「人戲」的荒腔走板鋪墊了接下來「動物戲」的尖刻諷刺。貂與羊駝的對話帶出了動物園即將搬遷的事實,而在假山假水之間繞圈圈的黑熊,將被貂搧風點火,醞釀一場動物集體大逃亡的計畫。
動物這邊開始了串聯逃亡的計畫,而在人這邊是工讀生與園長之間對待動物倫理的拉扯。當實習生志強還沉浸在崇拜園長的幻覺時,園長已經下令處死掉幾隻逃跑的斑馬,而同時被射殺的黑熊,也只能讓工作人員穿上布偶外衣,持續假扮慰藉來訪的兒童。一場假的動物逃脫演習變成了真的動物大逃脫,動物園的遷徙應該是要搬到更好更大的地方,但這個更好更大的地方,對於動物們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當園裡的動物超越食物鏈的捕食邏輯團結起來的時候,園外的石虎母子卻努力遷徙至這個衣食無虞、確保「人」身安全之地;在裡面的想出去,在外面的想出來,魏于嘉的《大動物園》善用戲劇藝術的「爭論設計」(agonistic device)創造出許多對照角色,比如園長與廚師,園長與女兒,園長與實習生,出逃的動物與遷入的動物,打開劇本裡諸種人獸倫理議題的辯證空間——舉凡眾生如何平等,動物園圈養動物供人觀賞的真實性,可愛動物給人情緒慰藉的合宜與否,還有人類文明帶給動物的是福還是禍的大哉問……等等。
但魏于嘉的筆觸並不沉重,也不帶著人道主義悲天憫人的包袱。死去的黑熊很快被人的布偶黑熊扮演取代,斑馬的死亡讓所有肉食動物都失去胃口,而阿賢撫慰的懷孕梅花鹿竟然是隻公鹿。自然與人道的邏輯一再被翻轉顛覆,讓悲傷瞬間化成乖誕,映襯出來的卻是人性的荒謬。動物擬人卻變成了一面哈哈鏡,折射出來的是動物園裡人類的荒腔走板。到底被關在大動園裡展示的人還是獸,此刻舞台上展演的是「牠們」還是「我們」?在真假、人獸的辯證邏輯下,《大動物園》以「展演性」直面了人性與獸性的無解交纏,放出了一把魔術師的煙,攪亂了人與獸之間的虛實你我分野,劇末當煙霧散去,動物園揭露自身竟然成為了一個名叫paradise的酒吧,而一台擬人的動物此刻成了等待主人認領回家的「獸人」。讀劇導演陳侑汝讓演員出入人類與動物的表演,頻繁跳動角色的做法,因此有了表演策略上內在於劇本的意義,而演員扮演動物時,「跑」入觀眾席間(謝孟庭的擬獸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也巧妙地打破第四面牆,將大動物園延展至當下時空的你我。只是麥克風的使用與否,演員表演能量的落差,小道具象徵功能的安插,都讓讀劇表演的整體質感呈現高低不平的落差。讀劇的演出到底要「演」到什麼程度,又要如何「讀」出劇本作為一種文學形式的感受,向來是讀劇型演出的挑戰。但就以展現劇本作為劇作家「思與言」的形式載體來說,此次《大動物園》的讀劇演出在「演」與「讀」之間還算權衡得宜,在當代劇場不斷讓劇作家隱身的潮流下,魏于嘉作為劇作家得以在此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