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四重奏的生命對話 古典與浪漫的悄然絮語
日劇《四重奏》中,將四位樂手的生命對話「演」奏得引人入勝又興味盎然,那真正演出的音樂會現場,弦樂四重奏又會交織出怎樣的多元風景?「2017誠品室內樂節」從四月下旬展開,首兩檔上場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與Van Kuijk四重奏,分別與多位作曲家如貝多芬、布拉姆斯、巴爾托克、拉威爾、德布西、浦朗克交手,經典、浪漫、暗語流動盡在樂音之中。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海頓與艾爾加」
麥克里希與波庫比奇聯手 揮灑古樂新境界
在TSO「海頓與艾爾加」音樂會中,英國指揮麥克里希將演出海頓、莫札特、艾爾加的作品,其中海頓的清唱劇《貝芮妮絲》則會與多次聯手演出的音樂夥伴、克羅埃西亞次女高音雷娜塔.波庫比奇合作,以全新觀點讓古樂超越時空。
-
即將上場 Preview 簡莉穎《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斷片重組的人生 你真的認識過「他」?
《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是劇作家簡莉穎在為期一年的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後所完成的作品,故事描述一位被稱作馬密的人,曾主持過一個收留HIV感染者的「甘馬之家」。導演許哲彬表示,在雞尾酒療法發明後, HIV感染者所面對的不再是生死議題,而是該如何在現實社會中與病共生。但這齣戲卻一點也不沉重,更多是簡莉穎因這樣的故事而衍生的觀點,及她獨特的幽默。
-
即將上場 Preview 《辦公室大爆炸!》
上班族狂想啟動 辦公室裡上演動作爽片
在一成不變令人窒息的辦公室裡,身為上班族的人們,是否也曾期待或妄想著:或許這一切也會有如賣座強片般驚心動魄、或如超級英雄般歷經生死浩劫、千鈞一髮地步出危及時刻的帥氣場面呢?丹麥帥氣英雄劇團的《辦公室大爆炸!》將上述幻想在舞台上化為現實,身懷絕技的表演者扮演的上班族,化身動作電影英雄,玩得讓你不只喊「哇!」而已。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在梅邊.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
九首經典唱段 深深師徒情緣
去年此時梅葆玖辭世,今年自清明起,身為梅葆玖大弟子的魏海敏,將以不帶妝的清曲品賞會,示範包括《太真外傳》、《西施》、《宇宙鋒》、《霸王別姬》等九首經典唱段匯集而成「梅派曲集」,所選曲目不僅能體現梅派藝術的精髓,更可說是屬於魏海敏的梅派。從上海、北京到台北,書寫弟子對恩師的深深懷念。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南藝術節」四檔舞蹈演出
廟祠、城門、旅館 舞動城市記憶風景
台南藝術節的「城市舞台」系列向來從「城市即劇場」概念出發,在台南的各個非劇場空間演繹特色創作,今年的舞蹈類環境演出有: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和韓國開與關舞團的「1+1」、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與葡萄牙汞動舞團的《鳥匯》、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不.在場》與雞屎藤新民族舞團的《府城仙怪誌》等,從廟祠、城門到旅館,舞動屬於台南這個城市的記憶風景。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克尼亞瑟夫與柯洛班尼可夫
大提琴與鋼琴 理性與感性的交織
曾兩度訪台、被譽為「羅斯托波維奇傳人」的大提琴家克尼亞瑟夫,與有「律師鋼琴家」美稱的柯洛班尼可夫攜手的黃金組合,將於四月下旬「首度訪台」,帶來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與蕭斯塔可維奇等作曲家的音樂,呈現大提琴與鋼琴之間各具特色的樣式連結,充分表現大提琴沉鬱跌宕的音色與歌唱性格。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與國臺交一同挑戰《彼得洛希卡》
指揮家陳美安 揮灑東歐音樂風景
備受矚目的華裔指揮家陳美安將再度與國臺交合作,這次「嘉蘭塔之舞與異想世界─陳美安的彼得洛希卡」的音樂會,著眼於樂團的優秀演奏家,特地選了斯特拉溫斯基《彼得洛希卡》與高大宜《嘉蘭塔之舞》來表現功力;更邀西班牙雙簧管演奏家奎羅演出捷克作曲家馬悌努的雙簧管協奏曲。三首樂曲剛好都來自東歐作曲家,獨特音樂風景令人期待。
-
企畫特輯 Special
我在兩廳院籌備處的日子
說起我和兩廳院的淵源,其實早在就讀師大音樂系時就開始了。民國六十四年我大二時蔣公過世,全民哀悼。其後政府成立籌建小組興建中正紀念堂,國劇院(後改為國家劇院)、音樂廳三大建築作為紀念,我們音樂系也為了音樂廳的音響設備發起了捐款,當時我還盡了棉薄之力。從沒想到日後竟有機會在兩廳院工作。
-
企畫特輯 Special
那許多帶得走的美好回憶
眾多欣賞演出的經驗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跨民國百年時國光劇團在戲劇院舉辦的《喜劇京典》,那一晚眾星雲集,魏海敏反串丑婆子、唐文華反串程派青衣,連馮翊綱都票了彩旦,最後觀眾在演員矯健的跟斗中和著鑼鼓點倒數迎接建國百年,歡欣鼓舞的沸騰情緒驅走了隆冬寒意,一晃眼六年過去了,那一晚的酣暢卻彷彿只在昨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關於「裸」,怎麼「看」?
在藝術史上,裸體一直是藝術家著力的的重要題材,從遠古、希臘時代的雕像,到近代的電影、攝影,比比皆是。而這些被創作出來的「裸體」,又顯現了人類怎麼「凝視」裸體的觀念演變,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十項裸體藝術作品,回探這「看」的歷史演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關於裸體,他們想說……
我們看碧娜.鮑許的《春之祭》悲傷絕望的女人,覆滿汗水的細肩帶洋裝滑落坦胸赤裸的脆弱無助;我們看奧立佛.杜柏《悲.慾》不同膚色、身形、性別十八位裸身舞者,展現人本質的差異與共相,暴烈沉重地探勘靈魂暗角。 廿一世紀已經走得那麼遠了,「裸體」在舞台上還是個議題嗎? 服裝作為社會體系規範影子般的存在,終成為個人的性格、角色的一部分,當創作者試圖卸下此些外在的包覆,他們想訴說的究竟是什麼?當我們不再為裸露大驚小怪,裸身不再被視為挑釁規範的武器,我們能不能將身體純粹地視為身而為人所被賦予的禮物呢? 本期除以十件視覺藝術作品對裸體凝視的轉向,並對照歐洲與台灣表演藝術中的裸體外,更透過劉守曜、法蘭克.迪麥可、李貞葳、蘇文琪,與獨家專訪奧立佛.杜柏等創作者,從閱讀他們瑰麗的身體風景,進而閱讀自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用切結書,不用馬賽克
將在高雄上演的《悲.慾》,媒體刊出的劇照出現了馬賽克,現場嚴格十八禁,觀眾入場前還必須簽切結書;但在柏林地鐵裡,東德紀錄片影展海報上有幾乎全裸的男體、德國歷史博物館「同志歷史展」海報是一位跨性別、露出乳房的藝術家,劇場裡的裸體更是稀鬆平常,全裸演出就是藝術呈現的手段。當代德語劇場向來挑釁,紅血噴灑,尖叫嘶吼,裸體常常是演員戲服,於是哈姆雷特不限定男演員飾演,且能全裸獨白。裸體為尋常,但在劇場裡就能建構身體、性別、權力的政治論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直面觀者 追問生命與禁忌
相對於歐陸對裸體演出的坦然,相對保守的台灣,對這類呈現依然不免有相當程度的禁忌心態,於是舞台上的裸體不只是展示一則純然的肢體語言、身體美學課題,也有其社會、政治的面向,甚而觀看本身也處於變化之中。不管是在行為藝術表演或舞蹈戲劇演出中,創作者以各種不同的美學與身體思考出發,是一則則創作者、表演者乃至觀眾如何逾越各種不可能性、社會禁忌、生命追問的故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劇場演員 、 導演 劉守曜 透過裸體 釋放內在靈魂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法國劇場導演迪麥可 身體如同語言 是我劇場創作的關鍵元素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李貞葳 我們必須回到最原本的樣子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蘇文琪 創作者的誠實 某種程度已是裸露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專訪法國編舞家
奧立佛.杜柏 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非科班出身的法國編舞家奧立佛.杜柏,廿三歲才決定投入舞蹈成為舞者,沒有典型舞者身材但極具個人特色的他,曾與多位歐陸大師合作,更以編創作品《殘暴》備受矚目。即將來台的作品《悲.慾》,由十八名男女舞者同台全裸演出,藉由最直接的赤裸,演繹人類肉身之苦,杜柏說:「透過赤裸體現,觀眾反而會反觀自我、透視自己的內在肉體如同一張世界文明史的地圖,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
演出評論 Review
暗黑樂園 純真夢魘
「我是永遠自由快樂的男孩,死又復生的快樂男孩,我寧願死,我寧願死,死亡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劇中不斷復述的這段詞,幾乎可以作為全劇最佳寫照,傳達了彼得潘拒絕長大的渴望、害怕長大的恐懼,也揭示出其透過死亡探險來激發生命光輝的歷程,同時疊合了酒神戴奧尼索斯所蘊含的戲劇精神:有了死亡,才有誕生,正如有了光,才有影。兩者並行,密不可分;愈是怖慄,愈加華麗。